为学生带来艺术的熏陶 桐乡让乡土文化扎根校园
2019-03-19 10:51:04
来源: 嘉兴日报 钟淑婷

01.jpg

02.jpg

03.jpg

04.jpg

05.jpg

  田野即课堂,生活即教育。近年来,桐乡不少学校将自然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教育资源,倡导学校因地制宜,自主开发有乡土基因的“泥土味”课程,使乡土文化扎根校园,让学生做一个“有根的人”。


  培养会“耕”、有“根”的新“小农人”


  走进荷田,采枯荷、挖莲藕、赏莲蓬……近日,桐乡市龙翔中心幼儿园的孩子将实践课堂搬到了幼儿园旁的荷博园,开展探究性学习,而这正是该园 “耕”课程的亮点之一。

  “农村是个天然大课堂,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我们利用本地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基于学生兴趣,构建了幼儿园原本特色‘耕’课程。” 该幼儿园副园长盛舰黎说,“耕”课程贴近幼儿生活,告诉幼儿不仅要学会“仰望星空”,更应学会“脚踏实地”。该课程以“乡野识趣”与“人文拾遗”为内容,挖掘家乡的董家茭白、湖羊山庄等丰富自然资源,童谣、民间游戏等人文资源,通过教学活动体验、实践活动体验、生活活动与游戏活动体验四大路径,让龙幼娃兼具科学素养与人文情怀, 

  以一年四季为轴、廿四节气为点,龙翔中心幼儿园内,不同的节日里,孩子们总能体验到不同的乐趣,清明做麦芽塌饼与艾草青团,立夏烧野火饭,中秋做桂花糕……乡愁是一种情结,维系着故土深情,是本土文化在每个人灵魂深处的沉淀。为了让幼儿从对家乡特色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学校还经常开展家乡民俗工艺等特色活动,如“浓浓民俗情,红火开学季”活动,幼儿在搓草绳、绞柴龙、压草筛、编竹器、织土布等项目中,切身感受充满情怀的民俗“味道”。此外,学校还邀请擅长方言的家长走进课堂,给孩子们讲述龙翔的民间故事、风土人情,让幼儿了解家乡话,知道茅盾、丰子恺、杨园先生等桐乡的历史文化名人。

  盛舰黎说,幼儿在亲自然、亲社会的主题活动、实践活动中,感知“乡野”之美,体验“乡野”之魅,培养了幼儿的生活力,点燃了幼儿对故乡的眷恋情。未来,幼儿园还将不断探索,做有生命的课程,追寻有乡味的童年;施有温度的教育,培育有根的乡土娃!


  一双双小手守护剪纸技艺


  手持剪刀全神贯注地剪纸,不一会儿,手里便出现了形态各异的图案,有十二生肖、蝴蝶、团花……剪纸是桐乡的非遗项目之一,而为了培养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屠甸镇小从2007年开始,就将传统味十足又充满新鲜感的剪纸艺术引进课堂,并编写了校本教材《舞刀弄剪》,根据小学低、中、高年级学生的特点精心编写设计教学内容,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校本教材的教学。2014年,该课程被评为了浙江省精品课程,屠甸镇小也成为桐乡的非物质文化(剪纸)传承教学基地。

  在屠甸镇小,不仅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剪纸,教师也会参加剪纸培训。耳濡目染中,剪纸艺术悄然走进了师生的生活。同时,学校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来自比利时访问团、天津等地的优秀剪纸艺人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极大地提高了师生的剪纸艺术水平,为这门剪纸技艺培养出了数千双灵巧的小手。

  这不,今年一月,屠甸镇小便在屠甸镇钱君匋故居举行了“心随剪动妙纸生花”主题剪纸展,展示了近50幅学生作品。根据作品内容,展览分为“屠甸镇小第四届剪纸佳作展”“向大师致敬-丰子恺漫画剪纸展”“弘扬宪法精神剪纸展”三个主题。除了常规的剪纸作品外,《我的家乡》《女孩与蚕宝宝》《乡村野趣》《母女暖人心》等自带桐乡地方元素的剪纸作品更是夺人眼球。更让人觉得惊喜的是,孩子们还将丰子恺的漫画作品融入到了剪纸作品中,如《种瓜得瓜》剪纸作品中,只见两个小孩子合力捧着大西瓜,此时此景仿佛将大家带回到了那个纯真的孩提时代。而在“弘扬宪法精神”主题展区,同学们更是从小学生独特的视角诠释了对宪法精神的美好理解,借助剪纸这一特殊的表现形式营造了学习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的良好氛围。

  “在深耕剪纸教学的同时,将蚕桑文化、江南水乡、乡土文化等主题融入其中,有助于激发每个学子对家乡的热爱,让“我自爱桐乡”的情怀落在每个孩子的心田。”屠甸镇小副校长陆顺生说。


  小小茧画上的江南情


  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的江南茧画课程,同样来源于桐乡风土人文所带来的资源。立足对“蚕桑文化”的活态传承,利用蚕茧为创作载体,在茧面上经过传统手工技艺绘制,辅之其它纯天然材料,经过烘、染、固化、绘、艺术组合等处理而成,创作而成江南茧画。而这门课程的老师,就是该校美术老师陈建清。

  说到做茧画的源起,陈建清的说法很简单,就想着要做一个融合本地特色又不落窠臼的作品。或许是情感上对蚕桑文化的亲近与敏感,他总想着在小小的蚕茧上做文章,因为原料既能代表本土特色,又有着江南民俗的风情。

  于是,从2006年开始,他开始钻研蚕茧艺术,经过多年不断的努力,他的茧画终于成型。一个雪白的蚕茧,敷上一张印稿,一支细细的针管笔,点入墨水,勾出墨线,再手绘着色,一幅画便在蚕茧上栩栩如生。“茧画就是要简画,才能生动。”陈建清说,如今,丰子恺漫画、江南水乡、花卉植物、传统祥瑞图案,这些素材都被一一画上蚕茧。

  此后,凤鸣高级中学也开设了江南茧画选修课,希望可以在促进学生审美、合作、创新、实践等综合能力的发展的同时,让他们更加深爱桐乡传统乡土文化。渐渐的,江南茧画课程就已成为了学校的特色品牌,深受师生喜爱。陈建清说,一开始,茧画只是书画社团教学中的一小部分,学生只有五六个。但是没想到,到了第二个学期,报名参加茧画班的学生一下子多了起来。他说,学生们的创意有时候比他还要好。

  而此前来凤高交流的比利时学生也都深深被茧画吸引。“我从来没有见过蚕茧,更难想象在它上面还可以创作如此精美的图案。”其中一位比利时学生还将自己在凤高创作的茧画作品带回了学校,让其他没有体验过的同学也体验一番。


标签:桐乡;课程;学生;剪纸;乡土文化;课堂;幼儿;屠甸镇;蚕茧;剪纸技艺
编辑:江小来
精彩推荐

田野即课堂,生活即教育。近年来,桐乡不少学校将自然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教育资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乐享生活  正文

为学生带来艺术的熏陶 桐乡让乡土文化扎根校园
2019-03-19 10:51:04 来源: 嘉兴日报 钟淑婷

01.jpg

02.jpg

03.jpg

04.jpg

05.jpg

  田野即课堂,生活即教育。近年来,桐乡不少学校将自然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教育资源,倡导学校因地制宜,自主开发有乡土基因的“泥土味”课程,使乡土文化扎根校园,让学生做一个“有根的人”。


  培养会“耕”、有“根”的新“小农人”


  走进荷田,采枯荷、挖莲藕、赏莲蓬……近日,桐乡市龙翔中心幼儿园的孩子将实践课堂搬到了幼儿园旁的荷博园,开展探究性学习,而这正是该园 “耕”课程的亮点之一。

  “农村是个天然大课堂,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我们利用本地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基于学生兴趣,构建了幼儿园原本特色‘耕’课程。” 该幼儿园副园长盛舰黎说,“耕”课程贴近幼儿生活,告诉幼儿不仅要学会“仰望星空”,更应学会“脚踏实地”。该课程以“乡野识趣”与“人文拾遗”为内容,挖掘家乡的董家茭白、湖羊山庄等丰富自然资源,童谣、民间游戏等人文资源,通过教学活动体验、实践活动体验、生活活动与游戏活动体验四大路径,让龙幼娃兼具科学素养与人文情怀, 

  以一年四季为轴、廿四节气为点,龙翔中心幼儿园内,不同的节日里,孩子们总能体验到不同的乐趣,清明做麦芽塌饼与艾草青团,立夏烧野火饭,中秋做桂花糕……乡愁是一种情结,维系着故土深情,是本土文化在每个人灵魂深处的沉淀。为了让幼儿从对家乡特色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学校还经常开展家乡民俗工艺等特色活动,如“浓浓民俗情,红火开学季”活动,幼儿在搓草绳、绞柴龙、压草筛、编竹器、织土布等项目中,切身感受充满情怀的民俗“味道”。此外,学校还邀请擅长方言的家长走进课堂,给孩子们讲述龙翔的民间故事、风土人情,让幼儿了解家乡话,知道茅盾、丰子恺、杨园先生等桐乡的历史文化名人。

  盛舰黎说,幼儿在亲自然、亲社会的主题活动、实践活动中,感知“乡野”之美,体验“乡野”之魅,培养了幼儿的生活力,点燃了幼儿对故乡的眷恋情。未来,幼儿园还将不断探索,做有生命的课程,追寻有乡味的童年;施有温度的教育,培育有根的乡土娃!


  一双双小手守护剪纸技艺


  手持剪刀全神贯注地剪纸,不一会儿,手里便出现了形态各异的图案,有十二生肖、蝴蝶、团花……剪纸是桐乡的非遗项目之一,而为了培养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屠甸镇小从2007年开始,就将传统味十足又充满新鲜感的剪纸艺术引进课堂,并编写了校本教材《舞刀弄剪》,根据小学低、中、高年级学生的特点精心编写设计教学内容,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校本教材的教学。2014年,该课程被评为了浙江省精品课程,屠甸镇小也成为桐乡的非物质文化(剪纸)传承教学基地。

  在屠甸镇小,不仅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剪纸,教师也会参加剪纸培训。耳濡目染中,剪纸艺术悄然走进了师生的生活。同时,学校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来自比利时访问团、天津等地的优秀剪纸艺人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极大地提高了师生的剪纸艺术水平,为这门剪纸技艺培养出了数千双灵巧的小手。

  这不,今年一月,屠甸镇小便在屠甸镇钱君匋故居举行了“心随剪动妙纸生花”主题剪纸展,展示了近50幅学生作品。根据作品内容,展览分为“屠甸镇小第四届剪纸佳作展”“向大师致敬-丰子恺漫画剪纸展”“弘扬宪法精神剪纸展”三个主题。除了常规的剪纸作品外,《我的家乡》《女孩与蚕宝宝》《乡村野趣》《母女暖人心》等自带桐乡地方元素的剪纸作品更是夺人眼球。更让人觉得惊喜的是,孩子们还将丰子恺的漫画作品融入到了剪纸作品中,如《种瓜得瓜》剪纸作品中,只见两个小孩子合力捧着大西瓜,此时此景仿佛将大家带回到了那个纯真的孩提时代。而在“弘扬宪法精神”主题展区,同学们更是从小学生独特的视角诠释了对宪法精神的美好理解,借助剪纸这一特殊的表现形式营造了学习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的良好氛围。

  “在深耕剪纸教学的同时,将蚕桑文化、江南水乡、乡土文化等主题融入其中,有助于激发每个学子对家乡的热爱,让“我自爱桐乡”的情怀落在每个孩子的心田。”屠甸镇小副校长陆顺生说。


  小小茧画上的江南情


  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的江南茧画课程,同样来源于桐乡风土人文所带来的资源。立足对“蚕桑文化”的活态传承,利用蚕茧为创作载体,在茧面上经过传统手工技艺绘制,辅之其它纯天然材料,经过烘、染、固化、绘、艺术组合等处理而成,创作而成江南茧画。而这门课程的老师,就是该校美术老师陈建清。

  说到做茧画的源起,陈建清的说法很简单,就想着要做一个融合本地特色又不落窠臼的作品。或许是情感上对蚕桑文化的亲近与敏感,他总想着在小小的蚕茧上做文章,因为原料既能代表本土特色,又有着江南民俗的风情。

  于是,从2006年开始,他开始钻研蚕茧艺术,经过多年不断的努力,他的茧画终于成型。一个雪白的蚕茧,敷上一张印稿,一支细细的针管笔,点入墨水,勾出墨线,再手绘着色,一幅画便在蚕茧上栩栩如生。“茧画就是要简画,才能生动。”陈建清说,如今,丰子恺漫画、江南水乡、花卉植物、传统祥瑞图案,这些素材都被一一画上蚕茧。

  此后,凤鸣高级中学也开设了江南茧画选修课,希望可以在促进学生审美、合作、创新、实践等综合能力的发展的同时,让他们更加深爱桐乡传统乡土文化。渐渐的,江南茧画课程就已成为了学校的特色品牌,深受师生喜爱。陈建清说,一开始,茧画只是书画社团教学中的一小部分,学生只有五六个。但是没想到,到了第二个学期,报名参加茧画班的学生一下子多了起来。他说,学生们的创意有时候比他还要好。

  而此前来凤高交流的比利时学生也都深深被茧画吸引。“我从来没有见过蚕茧,更难想象在它上面还可以创作如此精美的图案。”其中一位比利时学生还将自己在凤高创作的茧画作品带回了学校,让其他没有体验过的同学也体验一番。


标签: 桐乡;课程;学生;剪纸;乡土文化;课堂;幼儿;屠甸镇;蚕茧;剪纸技艺
编辑: 江小来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田野即课堂,生活即教育。近年来,桐乡不少学校将自然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