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证桥梁安全 体验桥梁“医生”的白加黑

2020-09-09 15:29:32 来源:浙江在线-东阳新闻网 作者:记者 王倩玫 胡扬辉 编辑:白璐

  浙江在线-东阳新闻网9月9日(浙江在线记者 王倩玫 胡扬辉)9月2日23时至3日凌晨3时、9月3日凌晨2时至5时、9月4日23点30分至5日凌晨5时,来自上海的专业检测团队对我市临江大桥、学士大桥、迎宾大桥等3座跨江大桥进行了封闭检测及荷载试验。

3.jpg

  作为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桥梁的使用状态是确保市政道路畅通、行车安全的关键。一直以来,我市通过日常巡查+定期检测的方式全面掌握城市桥梁的安全状况,为桥梁养护提供依据和方向。如果说日常巡查犹如对桥梁进行“体表检查”,定期检测就是为桥梁做深度“内外科”检查。而负责桥梁检测的工作人员,就犹如桥梁“医生”。他们的工作如何进行?检测期间,本报记者分别对桥梁巡查员与检测团队作了跟踪采访。

  桥梁巡查半日体验 不放过1毫米的细小裂缝

  3日,市政公用处的桥梁巡查员吴建新和陈平忠跟往常一样,在午休后开始了下午的日常工作,记者全程跟随他们一起体验了半天的桥梁巡查工作。

  下午两点,我们坐上市政的电动巡查小车,从汉宁东路与学士路交叉口出发,前往山口大桥。

  途中,两人告诉记者,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对管辖范围内的70余座城市桥梁进行“体表检查”和记录,检查桥面是否畅通无阻、道路以及各种设施有否损坏等等,沿既定的4条路线巡查,两天就能完成一个周期。而这回,他们将对山口和临江两座跨江大桥进行裂缝检查。这是常规巡查中较为特殊的一类,每月月初开展一次,对桥梁体表裂缝变化进行监测。

  注意到记者没有随身带水,两人还特意停下车在路边的商店里买了几瓶矿泉水。吴建新指着车后座放着的两个水壶解释,下午将要连续作业好几个小时,秋天日中温度高,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容易中暑,因此他们每天都会自带一大壶凉白开。

  不放过任何小裂缝

  20分钟后,小车到达山口大桥南端。两人下车,穿好反光背心,戴上安全帽,将雪糕筒放在车后提醒过往车辆注意,接着带上测量工具往桥梁东侧下方走。

  在桥梁东侧,能够很明显地看到两条蜿蜒的裂缝。两人仔细地用尺子测量裂缝宽度和两侧沉降距离,并拍照记录与上月情况对比。

  “从测量结果来看,与上月相比,稍有改变。但不要紧,这是气温变化导致的热胀冷缩,在正常范围内。”陈平忠告诉记者,定期观测裂缝情况,就是为了及时察觉发生危害桥体健康的突变,较宽的裂缝可直接用工具手动测量,但是对于小于1毫米的细小裂缝,就要借助专业的裂缝测量仪进行作业。

  山口大桥北端的桥台上就分布着10处细小裂缝。桥台位于桥梁两端,支承桥梁上部结构并和路堤衔接,但这里的情况较为特殊,中间只有不到1.6米的高度,因此两个大男人在测量时不得不全程猫着腰或蹲着。

  测量前,吴建新先用刷子细细清理桥台上的尘土,让之前做下的裂缝标记一一显露。随后,两人相互配合,陈平忠翻出手机中上个月拍下的照片,吴建新将测量仪的摄像头与裂缝标记相贴,然后对比着照片缓慢移动或转动,直到仪器显示屏上显示出与照片一模一样的位置,最后拍下新的照片。“你看,仪器显示裂缝这处宽度为0.56毫米,上个月相同位置的照片也是0.56毫米,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可以放心了。”

  捕捉桥梁每天变化

  下午3点,我们到达临江大桥,仍然进行相同的操作。在对该桥做细小裂缝测量时,有两处裂缝外观相似,即使有仪器帮忙,两人也费了好一番功夫才分辨清楚。“裂缝容易受到外力影响,表皮稍微破损就会影响外观,找到相同的位置有时确实不容易,不过现在比以前好多了。”陈平忠回忆,以前的仪器不显示具体数值,只有刻度,需要自己读数,现在能自动获取读数,更为精密和方便。

  裂缝检查完毕后,两人趁时间还早,又在回程路上顺便对几座跨江大桥做桥面外观检查。在望江大桥,他们劝离了一名在瞭望台上钓鱼的市民,还在一旁发现了破损的路面砖,吴建新立即拍照记录并上传工作群,通知专业人员尽快处理。不远处一辆共享电动车因故障被人随意丢弃在人行道上,两人合力将一百多斤重的车辆抬下桥。

  “这些情况,昨天巡查时都还没有,桥梁每天都在发生变化,需要我们及时发现记录。”两人说,几乎每天重复着相同的巡查工作,在外人看来可能是非常艰苦和枯燥的,但在他们心中,能够每天为守护桥梁安全做出贡献,是一件非常光荣和有意义的事情。

  定期桥梁检测 脑力与体力的双重考验

  2日晚深夜,东城没有了白日的喧嚣热闹,大部分市民也已进入了梦乡,有一群人却悄然开始了一场针对两座跨江大桥的“大型体检”。他们是来自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的专业桥梁检测队伍,从晚上11点到第二天黎明,他们先后在临江大桥和学士大桥上进行了相应的桥梁荷载试验。

  当晚10点40分左右,记者驱车来到临江大桥南端,头戴安全帽、身穿反光背心的检测人员正在用围挡封闭两端入口,桥面上有零星灯光闪烁,人员来回走动。本次试验的总指挥陈勇站在中间的隔离带中,手握对讲机,提醒各位置人员做好最后的准备。

  “今年是我们对东阳桥梁进行检测的第二年。在我们工程师眼里,桥梁也是有生命的。”陈勇告诉记者,为确保桥梁结构运营的安全,他们提倡对其进行全寿命周期管理,从桥梁建成使用到拆除的全过程都要进行定期“体检”,主要包括通过外观病害检查进行评定的常规定期检测、更深入的结构检测以及能直观反映桥梁承载能力的荷载试验等方式,为桥梁进行全面的“内外科”检查。

  检测持续三四个小时

  22点50分左右,天空飘起了小雨,十几名检测人员已各就各位,等待加载车辆到达即可开始试验。临江大桥是一座主跨为105米的矮塔斜拉桥,结构相对其他大桥较为复杂,早在3天前,陈勇就带队在大桥各结构处安装了传感器。据他介绍,桥梁荷载试验分为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通过在桥上按设计荷载加载车辆,将传感器测得的效应值和设计值进行比较,就能评定桥梁结构的实际安全性能。

  23点03分,8辆加载用的大型运输车全部到位,集中在大桥南端入口,各点人员开始读取记录各自位置的初始数值,以便后续进行效应变化量的计算。“开始第一级加载!”23点16分,随着陈勇一声令下,静载试验开始,车辆在相应人员的指挥下缓缓驶上桥面两侧道路,并精准停在指定位置,等待几分钟后,桥梁变形稳定,各点进行读数;接着进行车辆卸载,再次等待桥梁变形稳定后再次读数,这才算完成了一个工况的所有流程。这次试验,整座临江大桥共有8个工况需要进行数据采集,因此需要持续三四个小时。

  试验过程中记者注意到,指挥人员就在车辆正前方或后方的位置,大型的运输车虽然行驶缓慢,但刹车时还是会因为惯性产生突然的小距离滑行,看得人心惊胆战,指挥人员却十分淡定,指挥节奏一直稳稳当当的。其中,还有一人不停地来回跨越中间隔离带,查看两侧道路的车辆停放情况。他是大家口中的“陈师傅”,从事这行已多年。据他自己估算,一晚上光干这件事就能跑个几公里。

  对熬夜工作习以为常

  “桥梁检测其实是对工程师脑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工作艰苦不说,有时还有一定的危险性。”陈勇平静地介绍说,他们的员工基本上是来自浙大、同济等名校的高材生,早已经习惯了风吹日晒雨淋和熬夜连续工作。

  陈勇清晰地记得,有一回也是给一座桥做荷载试验,加载车辆开上桥面后,桥梁结构裂缝开展导致下挠严重,当时颇有一种“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感觉,该桥在检测后不久就拆掉了,工作十几年,他像这样“拆”掉过5座桥。还有一回,在桥下作业时,因为不熟悉环境不慎踩进了泥潭,半个身子都陷进去了,靠着最有力气的两三个同事合力施救才把他拉出来。

  一旁负责拉索索力测试的吴涛也回忆起了自己的经历:“有一年我们负责金华双龙大桥的检测工作,需要连续作业好几天。”其中有一天,从早上7点半干到第二天早上8点,将近25个小时的连续工作,他和陈勇两人累得直接在桥面上睡着了,当时还是大冬天。

  嘴上轻描淡写地说着工作的艰辛危险,手中的工作却一点也没放下。将近凌晨1点,临江大桥的静载试验还在进行,由于在检测开始时等待车辆耽误了一点时间,陈勇他们决定同步进行学士大桥的试验,这边开始动载试验后,其余车辆就调至学士大桥开展静载试验,如此就可按计划在天亮前完成,让两座大桥恢复通车。

  这次检测中,除了荷载试验,陈勇团队也运用了多种比较先进的技术,如采用多波束技术对跨江大桥的基础冲刷情况进行检测,使用三维扫描技术对拱、塔结构姿态进行非接触测量等。全部检测完毕后,他们将根据检测结果提出具体的桥梁养护建议,供市政管理单位参考。

编辑:白璐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