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风
“幸福食堂”设在开化县齐溪镇丰盈坦村的山腰上,一到中午饭点,就飘出阵阵饭菜香。
游客们循着香味走了过去,木桶里米饭晶莹剔透,几个铁锅里炖着手工豆腐、青菜和一大锅鸡腿。
这是丰盈坦村幸福食堂26位老人的午餐,不卖的。首席记者 蒋大伟 记者 黄捷 张钱
给老人炖的红烧肉要多炖一下
食堂阿姨看着食堂外的地面有些湿滑,扛起锅子,把饭菜送到村里的文化礼堂,天气不好时,老人们就坐在文化礼堂的长条座椅上用餐。
老人们刚坐下,食堂就给他们碗里打好了饭菜,一大勺青菜、一大勺豆腐,还有一个鸡腿,再根据自己的胃口打米饭,一只青花碗盛得满满当当。
见到中午的饭菜,80多岁的汪大伯不由抿了抿嘴,笑着端起碗,一筷子朝鸡腿夹下去,肉和骨头就分离开来。
“这个鸡腿我们先烧,再上高压锅蒸,还要再炖一下!”丰盈坦村党支部书记程义法说,“幸福食堂”每天两顿饭的标准是12元,每餐都要保证一个大荤,不仅如此,在选材和烹调手艺上也要为老年人考虑。
由村里一位擅长做饭的阿姨当大厨,村里每月给她发工资,大厨每天要负责采购原材料,除了要符合每顿饭的预算,最重要的是采购的食材要新鲜、卫生,比如青菜、萝卜,一定是选择村民自己种的无公害高山蔬菜,没有农药,现摘现烧,像豆腐这样老年人喜欢吃的,都是当天做好,当天吃掉,有时荤菜烧鱼,会选择刺少的品种。
烹饪时,汤里不能太多油,尽量少放辣椒,因为老年人吃得太辣,对肠胃不好。
像鸡肉、红烧肉这样的菜,做完以后一定要再炖一下,蒸一蒸,保证老人能咬得动。
2018年4月以来,丰盈坦村的“幸福食堂”免费为11位80岁及以上老人提供中饭和晚饭,而75岁到80岁的老人每人每年只要交纳580元就可以享用“幸福食堂”提供的两顿饭,算下来一天才一块多。
几乎免费的“幸福食堂”费用哪里来
“老人们吃得好,他们的子女在外面也放心。” 丰盈坦村党支部书记程义法看着老人们吃得开心,打心底里高兴。
程义法说,村里的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多是一些“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很多老年人,有的因为手脚不利索,有的因为节约惯了,平时吃饭都是对付一下就过去了。
2013年,程义法在镇里的小学任教,丰盈坦村的家中只有老父亲一个人,有一次他回到家,看到父亲的午饭只是一包泡面,心里很不是滋味,过了一段时间,再次回家时,又发现父亲为了图方便,饭里拌了点白糖就马马虎虎算一餐了。
“我当时心里很难过。”程义法说,第二年,他上任村支书后,在村里建设文化礼堂时,就萌生出了办‘幸福食堂’的想法,但因为各方面条件还不成熟,这件事被暂时搁置起来。直到2016年,程义法的父亲过世,对他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当时我就决定,一定要抓紧办起来。”
2017年底,程义法带领村委会干部借着村游客接待中心的开张运营,整合接待中心的厨房、人员等资源,全面张罗起村老年“幸福食堂”开办事项。
但是,创办这样几乎免费的“幸福食堂”一年需要10万元,资金不够怎么办?村里提出“乡贤捐助一部分、争取上级补助一部分、村里贴补一部分”的解决思路,2018年4月,在村老年活动中心正式办起了“幸福食堂”。
在老年食堂隔壁,还有一个摆满课外书,桌椅上放着文房四宝的教室,这里是村里留守儿童最喜欢去的地方。
程义法说,除了老人,村里也安排为留守儿童开辟了学习场所,周末会聘请一些退休教师、大学生志愿者来为留守儿童开设一些书法、国学课,都是免费的,目的和“幸福食堂”一样。
“如今,村里的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干群关系更加和谐,社会风气更加良好。”程义法说,“幸福食堂”的开办,掀开了村为民、民为村,以礼治村共同发展的新征程。
记者观察
“文化的阳光 也应该要照到开化人的脸上”
“文化的阳光,也应该要照到开化人的脸上”。12年前,快报推出反哺母亲河特别报道,时任省文化厅厅长的杨建新明确指出,对开化的反哺,还应该包括文化反哺。
这是一个民风再淳朴不过的小县城,2015年开化打造国家东部公园时,先行是水环境生态修复,18个乡镇都会实行全年全境禁渔制度, 摘掉网箱,控制污水。
那时,当地不少村子奉行一条村规——“杀猪禁渔”。大意是,村集体出钱杀几头猪,凡是领到猪肉的村民,就不能再抲鱼(当地土话,意同抓鱼)了,一旦犯规抲鱼被发现,此人就得杀同样多的猪,把肉分发给村民,再有后者,惩罚是翻倍的。
正是在开化人集体自觉的文明新风下,开化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
如今,“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是新时代开化县文明实践工作秉持的原则。
我们在开化县密赛村的公告栏前,看到今年第一季度的《文明体检单》。
道德星、和睦星、勤俭星……每个季度,村里会以368户农户为单位,从道德、和睦、勤俭、公益、卫生、致富6个方面,根据63条考评标准,评判农户的文明情况。评议队里有村干部,有网格员,有德高望重的耆老,总之都是大伙儿信得过的人。
总分前30名的可以列入乡风文明指数“红榜”展示,后30名的则列入“黄榜”警示。
可不要以为这张“体检单”只有让文明农户“长脸”,让不文明农户“丢脸”的效果,它是有实实在在的影响力的哦。
村民吴金良就切实享受到“红榜”带来的福利。因为他家连续两次名列红榜,吴金良被村里新建公厕、凉亭修复的两个工程建设优先雇用。这份家门口的工作,每天可以为他带来200元的收入。
而村民陆某则是因为在河道旁偷倒建筑垃圾上了“黄榜”,脸上挂不住了,在联户党员的帮助下,自觉清除了垃圾。
文明新风
“幸福食堂”设在开化县齐溪镇丰盈坦村的山腰上,一到中午饭点,就飘出阵阵饭菜香。
游客们循着香味走了过去,木桶里米饭晶莹剔透,几个铁锅里炖着手工豆腐、青菜和一大锅鸡腿。
这是丰盈坦村幸福食堂26位老人的午餐,不卖的。首席记者 蒋大伟 记者 黄捷 张钱
给老人炖的红烧肉要多炖一下
食堂阿姨看着食堂外的地面有些湿滑,扛起锅子,把饭菜送到村里的文化礼堂,天气不好时,老人们就坐在文化礼堂的长条座椅上用餐。
老人们刚坐下,食堂就给他们碗里打好了饭菜,一大勺青菜、一大勺豆腐,还有一个鸡腿,再根据自己的胃口打米饭,一只青花碗盛得满满当当。
见到中午的饭菜,80多岁的汪大伯不由抿了抿嘴,笑着端起碗,一筷子朝鸡腿夹下去,肉和骨头就分离开来。
“这个鸡腿我们先烧,再上高压锅蒸,还要再炖一下!”丰盈坦村党支部书记程义法说,“幸福食堂”每天两顿饭的标准是12元,每餐都要保证一个大荤,不仅如此,在选材和烹调手艺上也要为老年人考虑。
由村里一位擅长做饭的阿姨当大厨,村里每月给她发工资,大厨每天要负责采购原材料,除了要符合每顿饭的预算,最重要的是采购的食材要新鲜、卫生,比如青菜、萝卜,一定是选择村民自己种的无公害高山蔬菜,没有农药,现摘现烧,像豆腐这样老年人喜欢吃的,都是当天做好,当天吃掉,有时荤菜烧鱼,会选择刺少的品种。
烹饪时,汤里不能太多油,尽量少放辣椒,因为老年人吃得太辣,对肠胃不好。
像鸡肉、红烧肉这样的菜,做完以后一定要再炖一下,蒸一蒸,保证老人能咬得动。
2018年4月以来,丰盈坦村的“幸福食堂”免费为11位80岁及以上老人提供中饭和晚饭,而75岁到80岁的老人每人每年只要交纳580元就可以享用“幸福食堂”提供的两顿饭,算下来一天才一块多。
几乎免费的“幸福食堂”费用哪里来
“老人们吃得好,他们的子女在外面也放心。” 丰盈坦村党支部书记程义法看着老人们吃得开心,打心底里高兴。
程义法说,村里的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多是一些“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很多老年人,有的因为手脚不利索,有的因为节约惯了,平时吃饭都是对付一下就过去了。
2013年,程义法在镇里的小学任教,丰盈坦村的家中只有老父亲一个人,有一次他回到家,看到父亲的午饭只是一包泡面,心里很不是滋味,过了一段时间,再次回家时,又发现父亲为了图方便,饭里拌了点白糖就马马虎虎算一餐了。
“我当时心里很难过。”程义法说,第二年,他上任村支书后,在村里建设文化礼堂时,就萌生出了办‘幸福食堂’的想法,但因为各方面条件还不成熟,这件事被暂时搁置起来。直到2016年,程义法的父亲过世,对他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当时我就决定,一定要抓紧办起来。”
2017年底,程义法带领村委会干部借着村游客接待中心的开张运营,整合接待中心的厨房、人员等资源,全面张罗起村老年“幸福食堂”开办事项。
但是,创办这样几乎免费的“幸福食堂”一年需要10万元,资金不够怎么办?村里提出“乡贤捐助一部分、争取上级补助一部分、村里贴补一部分”的解决思路,2018年4月,在村老年活动中心正式办起了“幸福食堂”。
在老年食堂隔壁,还有一个摆满课外书,桌椅上放着文房四宝的教室,这里是村里留守儿童最喜欢去的地方。
程义法说,除了老人,村里也安排为留守儿童开辟了学习场所,周末会聘请一些退休教师、大学生志愿者来为留守儿童开设一些书法、国学课,都是免费的,目的和“幸福食堂”一样。
“如今,村里的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干群关系更加和谐,社会风气更加良好。”程义法说,“幸福食堂”的开办,掀开了村为民、民为村,以礼治村共同发展的新征程。
记者观察
“文化的阳光 也应该要照到开化人的脸上”
“文化的阳光,也应该要照到开化人的脸上”。12年前,快报推出反哺母亲河特别报道,时任省文化厅厅长的杨建新明确指出,对开化的反哺,还应该包括文化反哺。
这是一个民风再淳朴不过的小县城,2015年开化打造国家东部公园时,先行是水环境生态修复,18个乡镇都会实行全年全境禁渔制度, 摘掉网箱,控制污水。
那时,当地不少村子奉行一条村规——“杀猪禁渔”。大意是,村集体出钱杀几头猪,凡是领到猪肉的村民,就不能再抲鱼(当地土话,意同抓鱼)了,一旦犯规抲鱼被发现,此人就得杀同样多的猪,把肉分发给村民,再有后者,惩罚是翻倍的。
正是在开化人集体自觉的文明新风下,开化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
如今,“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是新时代开化县文明实践工作秉持的原则。
我们在开化县密赛村的公告栏前,看到今年第一季度的《文明体检单》。
道德星、和睦星、勤俭星……每个季度,村里会以368户农户为单位,从道德、和睦、勤俭、公益、卫生、致富6个方面,根据63条考评标准,评判农户的文明情况。评议队里有村干部,有网格员,有德高望重的耆老,总之都是大伙儿信得过的人。
总分前30名的可以列入乡风文明指数“红榜”展示,后30名的则列入“黄榜”警示。
可不要以为这张“体检单”只有让文明农户“长脸”,让不文明农户“丢脸”的效果,它是有实实在在的影响力的哦。
村民吴金良就切实享受到“红榜”带来的福利。因为他家连续两次名列红榜,吴金良被村里新建公厕、凉亭修复的两个工程建设优先雇用。这份家门口的工作,每天可以为他带来200元的收入。
而村民陆某则是因为在河道旁偷倒建筑垃圾上了“黄榜”,脸上挂不住了,在联户党员的帮助下,自觉清除了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