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乐活城市  正文

十里风荷留山乡 追记省首批101名科技特派员之一金梅松
2018-11-16 10:27:57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曾福泉 侯明明 通讯员 邵敏 李增炜

  浙江在线11月1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曾福泉 侯明明 通讯员 邵敏 李增炜)秋阴凝重,武义县柳城畲族镇的数千亩荷塘一片沉寂。明年夏天,映日荷花又将娉婷,但荷塘里那个熟悉的身影却再也不会出现。

  省农科院派驻柳城镇科技特派员金梅松是我省首批101名科技特派员之一,他扎根当地15年,用科技力量让古老的“宣莲”重获新生,帮助农民脱贫增收,带来山乡巨变,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浙江省功勋科技特派员。2018年10月31日,金梅松突发疾病在杭州去世,年仅61岁。

  武义干部群众自发赶来参加金梅松的告别仪式,与这位“农民兄弟的家里人”见最后一面。柳城镇一位老师送来挽联:“梅花冬雪十五载寒暖,松青本色扶贫志春秋”,道出了这位科技特派员一心为农的人生价值。

  扎根山乡,造就十里风荷

  柳城镇地处武义南部山区,古称宣平,农民们祖祖辈辈种植的宣莲颗大粒圆肉厚,历史上曾属贡品,是当地的骄傲。金梅松一到柳城就仔细研究宣莲,结果却和农民“唱了反调”。他发现,土宣莲产量过低、品质没有标准体系,经济效益差。要想帮助莲农脱贫增收,非得引进新的优良荷花品种不可。

  金梅松多方考察,确认建德的“十里荷1号”适宜柳城引进发展,就挨家挨户向农民推广。柳城镇祝村的宣莲种植户涂立斌至今记得,2004年早春,金梅松天蒙蒙亮就站在宣莲塘边等他。见了面,就笑呵呵地说:“要不要试试种十里荷?这品种花多,莲蓬大,产量比现在种的土宣莲翻一番。技术有难题,我教你。” (下转第四版)

  “一个外来人说我们几代人种的东西不好,怎么接受得了。”涂立斌说,当时大家打心底里抗拒。金梅松自己掏钱包车,组织农户成批到建德实地考察优质荷花。眼见为实,有的农户心动了,可又怕种不好亏钱。金梅松果断地说:“你们尽管种,不够的钱我先垫着!”

  涂立斌等几位莲农终于被说动了。金梅松挽起裤脚蹚进荷塘,亲手挖下充满希望的种藕交到莲农手里。回到柳城,怎么播种,怎么施肥,他全程在地头手把手地传授。“到清明时分,眼见发芽了,却意外病死不少,我急得给在杭州的金老师打电话,他第二天就出现在我家塘里。”莲农袁子和今天回想起来,仍满是感激。

  这年盛夏,十里荷1号试种成功:每亩莲子产量150斤以上,涂立斌和试种的莲农喜笑颜开。消息传开,许多农户主动要求种植这个品种。第二年,表现更好,亩产超过200斤的荷塘比比皆是,每亩为农户增收1600多元。十里荷1号由此在柳城迅速铺开,古老的宣莲重放光彩。祝村授予金梅松“荣誉村民”,真正把他当作了自家人。

  宣莲的新生,开启了柳城镇从贫困山乡到美丽乡村的转型。柳城镇党委书记王跃伟说,15年来,金梅松陆续为当地引进荷花(观赏莲)品种300余个,柳城镇成为浙江最大的荷花品种资源库之一。宣莲产业链不断拉长,从卖产品到卖风景,“十里风荷”成为柳城农旅产业的一张金名片。今天,全镇共种植宣莲5000亩,其中有2000亩是金梅松引进的新品种,每年为莲农增收800多万元。

  技术好不好

  老百姓说了算

  柳城镇许多农户的微信里,都留着金梅松组建的交流群。原先,那个洋溢着温暖笑容的头像会不时亮起:“各位乡亲,我又到柳城啦。大家这两天生产中有哪些问题?”

  紧跟着就是一串“金老师,快帮我看看”的回复,还有莲农们焦急拍下的果蔬发病的一张张照片。金梅松当即就在群里一一“会诊”。

  “这个头像今后再也不会说话了。”果农郑根伟的手指不住地上下滑动屏幕,一遍又一遍翻阅着聊天记录。

  金梅松毕业于原浙江农业大学,是植保系的高材生,给果蔬看病是他的老本行。他搞科研特别注重与生产实践结合,凡是对农业生产有帮助的实用技术,他都爱“跨界”钻研。

  省农科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吕要斌记得,自己到省农科院参加入职面试时,作完报告,台下众多专家里第一个提问的就是金梅松,“金老师问我,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有哪些用处,如何与生产结合?”

  吕要斌主持所里工作后,金梅松找他谈得最多的,也是如何打通产学研通道,把好的成果送到农民家里去。“金老师念兹在兹。所里开会,他多次提出,技术好不好,最终要看老百姓用得怎么样。”

  正是秉持这样的信念,在担任科技特派员的15年里,金梅松将自己锻铸成了一个“知识宝库”。在宣莲成气候之后,他又先后为柳城引进板栗、桑树、油菜等新品种,自己带头钻研技术,并介绍相关领域专家,帮助农民把良种种好。省里其他地方的科技特派员和干部群众请他去拿主意、出规划,他也总是一口答应,尽心尽力。

  为了让先进农业科技普及更多农民,金梅松经常举办培训班和科普讲座,大量撰写科普文章。他讲解知识条理清楚、幽默风趣、嗓音洪亮,农民自带板凳来听讲,场场爆满。15年来,金梅松举办各类培训班100多场,受训人数超过1万人次;在当地广播电视的科普节目中开讲40多次。他还精心挑选了一批专业户做“科技二传手”,专门建立档案,定期培训,使他们成为永远不走的技术员。

  一面直言不讳的镜子

  在武义农民的口中,对金梅松的评价离不开“热情”、“接地气”。而在省农科院,他生前的领导和同事们则说他毕生都是一个率真、正直、直言不讳的知识分子。农民因此爱戴他,而同行们也把他当作一面镜子。

  省政府参事、省农科院原党委书记管竹伟感慨地说,金梅松一向敢说真话、实话,从不随声附和,从不隐瞒问题。

  管竹伟多次请金梅松和自己一道参加调研,调研报告也总是请他帮助修改。有一份报告初稿提及,吸引工商资本进入农业,要避免资本“圈地”,搞非农产业。金梅松说,“避免”太轻,提笔改为“杜绝”。还有一次调研涉及低丘缓坡盲目造田,破坏林地生态,金梅松说,这类做法就应该一律叫停。这种明辨是非的正派作风,给管竹伟留下了深刻印象。

  吕要斌说,有一段时间,所里新进年轻科研人员多,普遍心浮气躁,金梅松在全所的会上提出批评。“他言辞恳切地教育大家不能把个人利益看得太重,要把科学事业和服务‘三农’放在第一位,还点了几个人的名。不少同志第一次领教了金老师的厉害。”

  今年1月,金梅松荣休,但他说柳城镇还有好几个项目没有完结,依然奔波在两地之间。几年前他接受了心脏手术,当时就应休息,而他说的同样是“项目还没有做完”。如今,金梅松匆匆告别了自己一生热爱的“三农”事业……

  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汤勇表示,金梅松为农业科技人员树立了榜样,我们要以做好科技特派员工作为己任,培养更多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人才队伍,勇担乡村振兴新使命。

标签: 柳城镇;荷塘;科技特派员;省农科院;荷花;农民;老师;浙江;柳城畲族镇;党委书记
编辑: 吴越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