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磐安的不少乡村,可以发现工人不比村民少、游客更比村民多。这些场景既是当地加快打造现代化和美乡村的真实写照,也是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的“花园经济”印证。
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把“和美乡村”建设作为美丽乡村的升级版,作为金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载体来抓,奋力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今年以来,磐安县创新开展旅游村庄、森林村庄、庭院村庄、文明村庄和平安村庄“五村同创”,促进和美乡村提质扩面;持续推进美丽乡村、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三美共建”,精准对标省委“特、富、美、安”新县域建设要求,全力打造现代化和美乡村样板。
争当“实现五个和谐”模范生
高标准推动“五村同创”
“今天,我们‘管头管事’志愿者队伍就算成立了。”“大家放心,以后村里的治安、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事情,我们一起出力,一定让乡村旅游生意越来越红火。”……如今回头再看,尖山镇管头村的这次“管头管事”志愿者会议,可谓是奠定了“乌石小镇”基层自治基础。
依托乌石特色推出“避暑经济”,管头村搭上乡村旅游快车。尽管村里开着120多家农家乐和民宿,有3000多个床位,但在每年夏天的旅游旺季依旧一床难求。3000多人的游客量,已远远超过本地村民。庞大的人流量带来的不只是经济收入,还有治安、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责任。
“管头管事”志愿者队伍的成立恰到好处。“加入这个志愿者队伍,我们不仅是经营者,更是管理参与者。”在管头村最早经营农家乐的张金杰说,现在村里的“小老板们”经常搭伙巡逻,看到环境卫生死角主动清理,碰到游客和店家有摩擦积极调解,还会互相督促厨房里的食品安全卫生。该村还装了200多个监控探头,覆盖村庄公共区域的每个角落,让平安和谐在可视化的监管之下更有保障。
“志愿者队伍成立后,规章制度也定了下来。”尖山镇党委副书记胡波介绍,管头村确定了“管事十法”,分别为先锋引导法、红色网格法、共建共治法、天网防控法、警民联防法、家规民约法、纠纷调解法、最美激励法、身份验证法、暖心疏导法。“通过这十法调动村民积极性自主治理,村庄和谐了许多,从去年到今年9月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只收到过一起投诉。”
“管头管事”志愿者队伍是管头村创建平安村庄的有益尝试。这一转变,不得不提磐安今年创新开展的“五村同创”。今年4月,磐安出台《“五星三A”村庄评定办法》,以“五星三A”评定为载体,大力推动旅游村庄、森林村庄、庭院村庄、文明村庄、平安村庄“五村同创”,着力打造一批产业兴、村貌美、生态优、乡风好、治理强的高品质新农村。
“围绕旅游村庄、森林村庄、庭院村庄、文明村庄、平安村庄5个类别,村庄达标一类给予一颗星,并以A、AA、AAA不同等级体现完成程度,由各类别的牵头部门对参评村庄进行分类评定。”磐安县农办相关负责人胡海彬介绍,“五村同创”与生态和谐、产业和谐、城乡和谐、乡风和谐、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和美乡村建设愿景一一对应,在过去几年建设美丽乡村的“硬件”基础上,聚焦并补上“软件”,不断充实和美乡村内涵。
争当“建设大花园”模范生
高水平建设和美乡村
乡村建设发展避不开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因地制宜挖掘文化内涵、依托自然资源打造不可复制的“无二特色”。为此,磐安强抓规划“牛鼻子”,坚持文化引领作用,体现特色、注重整体,杜绝落入“千村一面”俗套。
以乌石为特色的管头村、把非遗活用引为常态的陈界村、深挖主打“羊文化”旅游招牌的羊山头村、以孔氏家庙沿袭儒文化的榉溪村……这些特色各异的古村不断焕发新生机,离不开磐安强化规划的特色引领。长期以来,磐安县委县政府差异化引导建筑主材、绿化品种、花漫品种等选用,力争建成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的美丽乡村精品线,提升整体形象度和美誉度。
同时,各村庄也被放在县域规划的背景中相互呼应,形成协调的整体。目前,磐安正在打造“浪漫花乡线、养生药乡线、休闲茶乡线、百里樱花线”4条体现磐安品牌的特色乡村精品旅游线路。其中,引导养生药乡线融合药文化,浪漫花香线结合玫瑰花等元素,茶乡线结合茶文化和乌石文化,大力推动百里樱花线沿线村庄充分融入樱花谷布局,在村庄周边、周边山林彩化等方面融入樱花元素,令乡村既不失个性又相互串联。
具体建设工作中,磐安的乡村按照“五村同创、三美共建”工作思路,设立十美村十差村评选机制,积极推动美丽庭院这一细胞工程,把一个个农村建设成为环境生态优美、田园风光宜人、乡土气息浓郁、文化韵味丰富的乡村休闲胜地。
“去年10月,我们村被评为县里的十差村,当时我们心情特别不舒畅。经过两个月努力,我们积极整改,把十差村摘号。我们并不满足,通过党员、干部、村民一起参与建设,今年8月我们终于被评上县里的十美村。”双溪乡傅宅村党支部书记傅知常说,从十差到十美不仅是村庄摆脱后进摘得荣誉,更是实实在在的村容村貌整洁、乡风民风清正。
胡海彬说,十美村和十差村评选活动是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的必要举措,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大载体。通过“十美村”激励、“十差村”倒逼,广大干部群众用勤劳和智慧推动了农村环境新变化、村庄品位新提升,掀起新农村建设新浪潮。“自去年6月开展十美村十差村评选活动以来,全县已评选产生十美村113个,大盘镇岭下村、双溪乡傅宅村等21个十差村变为十美村的事,成了当地村民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争当“实践两山理念”模范生
高质量发展美丽经济
“以前我在外面上班,后来看到农村发展越来越好,就回村开起了农家乐。现在每年6、7、8三个月每月营业收入都超过10万元,而且还能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小孩。”尖山镇陈界村“印象人家”民宿业主潘玲莉告诉记者。
陈界村的乡村游品牌不仅在江浙沪一带打响,还走出了国门。一名在此度假的法国游客说,陈界这里是比较原生态的地方,空气很清新,对所有吃的用的也放心,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有机会还会来,介绍朋友一起来。
“这几年来,我们每个暑假都要到这里来度假,这边环境好,空气清鲜,而且村民纯朴,主人热情,就像自家人一样。”近日,来自上海闸北区的教师张金辉夫妇拉着“掌柜”张金杰对记者说。2005年时,张金杰就在管头村开起农家乐,因为每年都有大量的上海游客吃住在他家,现在的他已能说上一口流利的“上海话”。为了满足不断从上海、杭州、苏州等地涌来的游客,张金杰不但租下村民的多间房屋,还办起“海天旅行社”,提供吃、住、游一条龙服务,如今每年接待游客约10万人次,不少游客被分流给同村人开办的农家乐和民宿。
近年来,随着尖山镇“沪上人家”民宿品牌逐渐打响,当地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5—10月,“晚枫小筑”、“云顶民宿”等农家乐月均营业额可达10多万元。放眼全县,乡村休闲旅游则呈现出从东北台地向西南发展的趋势,以方前镇下村、后朱村,盘峰乡沙溪村、溪下路村、下初坑村,双峰乡横山村、溪上村等为代表的农家乐集聚村迅速发展壮大。磐安目前共有53个村发展农家乐,总床位数达1.3万余张,从业人员达1万人。2013—2017年,床位和直接营业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22%和56%,实现一点到多点全面开花。
去年起,作为共享经济新形式的“共享农屋”成为磐安发展美丽经济的新增长点。打开“共享空间”思路后,磐安的闲置农居资源被盘活,好山好水得以和城市居民共享,开辟出山区美丽经济新局面。
“我们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空的’,在大盘镇小盘村、盘峰乡大岭头村等地,试点推出针对城市人群的‘共享农屋、磐安山居’项目,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农村闲置住宅,唤醒沉睡资产,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吸引客人能够集中一段时间在磐安创业、休闲、度假或养老,实现城乡功能互换、生态空间共享的一种模式。”胡海彬说,目前该县已发展“共享农屋”805户,大岭头村已成功吸引永康等地居民到当地长期居住,小盘村王明友户1个月出租农屋的收入可达4000元左右。“下步,我们还将通过第三方平台运作,争取年底前推出1000户以上共享农屋,并配套推出共享菜园、共享商铺、共享公车、共享食堂等服务。”
除了乡村旅游招牌,近年来磐安不断开辟农民增收新路径。在旅游项目招商方面,仅2017年就落地玉岑山居、澜升国际、万影达等超亿元重点项目12个。随着灵江源玻璃桥、沙溪玫瑰庄园、金鸡岩景区等建成并营业,维新滑雪场、樱花谷、农林大爱城等项目扎实推进,大盘山风景名胜区被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磐安正成为乡村休闲旅游投资热土,旅游项目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业态越来越全面。去年,磐安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160元,同比增长10.3%,增幅位居全市之首。
争当“党建+基层治理”模范生
高品质共享美好生活
管头村的“管头管事十法”、陈界村的“五议五公开”等基层自治模式,是磐安“党建+基层治理”因地制宜的实践。今年以来,磐安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全面部署,探索“剥笋工作法”,开辟“当家人说”等做法,让更多党员群众参与进来,有效打造党群共建体系,使“群众跟着党员干”成为现实。
通过加强“党员联农户”制度和村级基层配套组织建设,磐安逐渐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融合”局面,再加上党纪法规、村规民约、家风家规的“三规并举”,人防、物防、技防的“三防并重”,全科网格、基层治理网、微信民情网的“三网覆盖”,创建出一批“无案、无讼、无访、无邪、无危和无事故”的平安村庄,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除了生活环境要和谐稳定,生活质量也讲究高品质。非遗是磐安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磐安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文化支撑。磐安是非遗大县,共有710个项目,其中列入县级以上名录的有82项,种类丰富,形式多样。活化利用的省级非遗“迎龙虎大旗”、市级非遗“大祭马”还有壮观的“炼火”,不仅承载了磐安民间古老的文化记忆,同时也满足了时代发展下村民“新的需求”和“精神食粮”。
与此同时,磐安深化“最美磐安人”系列活动,挖掘好媳妇、好公婆、好邻居、好妯娌等身边典型,用好乡风带来和谐生活。针对乡村老人居多的实际情况,磐安不断改善乡镇养老院条件,加快实现“虚拟养老院”乡镇全覆盖,大力提倡尊老爱老敬老良好风尚,提升乡村老年群众的生活质量。
“打造现代化和美乡村就是要让城乡居民共享美好生活。”胡海彬说,在共建共享上,磐安从多个方面齐发力,让建设成果真正惠及所有村民。磐安每年坚持新增财力的70%以上用于民生事业,今年农村居家养老中心和农村文化礼堂要新添百余家,垃圾分类、厕所革命等“关键小事”也在稳步推进中。此外,通过有效整合部门资源,磐安把农房改造与创建生态村、文明村、小康体育示范村等有机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建设了广播、电视、通信、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等公共设施,真正做到“农房改造到哪里,配套建设就跟到哪里”。目前,全县所有行政村已实现数字电视和移动通信信号“全覆盖”,农村放心店覆盖率达到100%,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建成率为90%,小康体育村创建面为75%;农村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方面也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今年,磐安还采取“多村一中心、一村一中心”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全覆盖,农民不出村就能享受到更加便捷和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