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乐活城市  正文

“一带一路”看浙商|手记:转型之路怎么走?
2018-07-06 09:18:54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陈晓 白丽媛 王建龙

(左二为德隆电视台台长张素兰)

  浙江在线7月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晓 白丽媛 王建龙)作为“‘一带一路'看浙商”采访团吉尔吉斯斯坦站的地接导游,20多岁的比什凯克导游艾别克会讲俄语和吉尔吉斯坦语,穿着一双李宁牌运动鞋的他,让我们觉得十分醒目。艾别克说,他学习中文已经四年。

  位于中亚的内陆国家吉尔吉斯斯坦,作为“一带一路”的桥头堡,其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北边与哈萨克斯坦相接,西边则为乌兹别克斯坦,西南为塔吉克斯坦,东边紧邻中国,现有人口近600万。

  “很多生活用品都是中国供应的。”6月29日比什凯克市友谊宾馆的在吉浙商座谈会上,吉尔吉斯斯坦中商商会会长赵建共告诉记者。记者走访了解,因轻工业基础薄弱,中亚5国八成以上的生活日用品和耐用消费品均来自中国,而由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与中国无直接通商口岸,货物要通过地处中亚中部的吉尔吉斯斯坦中转。

  十年顶峰时代

  诸暨人赵建共最开始在老家有一家袜子工厂,而后在朋友的引荐下,于2000年来到比什凯克市做袜子贸易。

  由于首都比什凯克特殊的地理位置,已成为吉尔吉斯斯坦中亚商品集散地。在这个只有百万人口的城市,大大小小批发市场近10家。据记者了解,目前吉尔吉斯斯坦的华商有上万人,首都比什凯克市的华商大约1000人,浙商有100多人。

  这些商人,大多都集中在麦迪娜、中海、卡拉苏等几个算得上是当地有名的“中国商城”市场。2000年来到比什凯克的赵建共,就把他的袜子商铺买在了中海市场。

  “中海市场是被中国人炒热的,并一手让其成为中亚国家最大的批发市场。2006年到2012年是吉尔吉斯坦的贸易高峰时期,那会儿我们在中海市场卖东西,从早上忙到中午饭都来不及吃,一直要忙到晚上才回家,不但顾客多,而且利润高达30%,顶峰时期的中海市场一年下来也有5亿美金营业额。”赵建共透露,在比什凯克生活的华商,给当地带来了成千上万种商品,主要是轻工业产品,占据市场绝大多数份额。这些产品再通过比什凯克,源源不断地进入中亚各国,甚至欧洲。

  中海市场是中亚最大的商品批发、零售综合市场,整个市场是用一万多个集装箱组装而成,也是中亚客商采购中国商品的主要市场之一。我们一路走进去,发现市场内的通道如迷宫般错综复杂;市场的一层一般作为卖场,上层则为临时仓库,目前大约有800家商户,其中浙商商户有300余家。

  然而,2015年后,浙商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市场逐步萎缩,在比什凯克市的浙商也从原来的300多人递减到如今100人左右。“欧亚经济联盟之后,原本吉尔吉斯斯坦很低的关税一下子就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了,甚至有时候比一些欧洲国家还要高。而且近几年,随着电商的普及和吉国人学习、模仿华商商业模式已成常态,我们在吉尔吉斯斯坦的贸易利润直线下降,下降比例高达三分之二。”赵建共说,目前仅剩下的100多位浙商也都在寻求、摸索产业转型升级的出路。

  从贸易转向上游生产链

  转型之路,在吉浙商怎么走?

  “我们2001年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创立海润国际,经历2001年到2006年的奋斗,发现出口贸易,地摊生意竞争日趋激烈,空间越来越小。在2006年考察完吉尔吉斯自由经济贸易区后,当场买下3公顷土地,并于当年开始建设。”海润国际董事长张开红说。

(右一为海润国际董事长张开红)

  作为浙江东阳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浙商代表,2007年年初,张开红的第一个电视机厂,也是吉国第一个电视机厂在吉尔吉斯斯坦自由经济开发区诞生。

  据记者了解,吉尔吉斯斯坦自由经济开发区(下称“开发区”),于2009年建成,占地面积约4000公顷。目前开发区入驻企业有四百家,凡入驻企业,其生产的产品和使用设备,能够免关税和其它税费自由出口到欧亚经济同盟其它国家。

  张开红告诉记者,当年在开发区买地,正是看中关税减免这一优势,借此出口欧洲市场。如今张开红在开发区已有12条生产线,拥有PVC扣板及配套装潢材料、PVC/PP-R水暖管材管件等四个项目,营收以平均每年以20%的速度在递增。

  “最近这几年入驻开发区的浙企开始多起来,去年进来了七、八家企业,其中就有一半是浙企。贸易不好做了,我们开始往上游走,建生产线,做工厂。”龙仕达董事长叶红尖告诉记者。

  叶是金华浦江人,2008年来到比什凯克开始做服装、箱包等外贸,掘得第一桶金后,贸易生意从2015年吉国加入欧亚经济联盟后开始大幅度下降。去年,他投资300万美金,正式入驻开发区,创立吉尔吉斯斯坦乃至整个中亚地区第一家自创品牌的拉杆箱工厂。

  “浙江的轻工业发达,而吉国在这一领域基本为空白市场,浙商从贸易转到建生产线做实业,化妆品、家具、饮料等领域都还有机会。”叶红尖说。

(左一为龙仕达董事长叶红尖)

  在吉国浙商发展近二十年,很多人从最原始的流动地摊做起,到今天买地立业,靠的就是勤奋和坚持。这一路,他们经历太多酸甜苦辣。

  作为吉尔吉斯斯坦第二大有线电视频道运营商,德隆电视台台长张素兰说:“在吉国融资,当地银行贷款利息非常高,高达24%,而且还需要有大量的不动产来抵押。如何实现中国企业海外资源的再配置、继而反哺国内主体及经济,如融资产品、融资主体等实际问题的多元化尝试与推进,这一类问题是绝大多数吉国浙企转型升级或跨界拓展所面临的重大难题!”她建议,家乡政府可否通过制定个性化的扶持政策和创新性的融资模式,助力海外企业高质量发展,这已成为当前助力吉国浙商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

  可以预见,当越来越多的浙商投身于海外市场的开拓,将商品卖到千家万户,把产业链铺设到全球各地,一个“创新者赢”的新时代即将到来,而这样的创新不止于产品技术的革新,背后更有中国品牌的树立。吉国浙商从纯贸易转向轻工业实体经济,创建打造自己的品牌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转型升级新路径。

标签: 吉尔吉斯斯坦;中亚;中海;电视台台长;比什凯克;十年;顶峰;华商;贸易;袜子
编辑: 吴越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