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乐活城市  正文

【美丽中国长江行】过客变常客,岳阳采桑湖回归“候鸟天堂”
2018-05-19 22:02:00 来源: 华声在线 记者 王一辰

01.jpg

  5月17日上午,“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网络主题活动,来到岳阳君山区,探访采桑湖修复记。唐俊、傅聪 摄

02.jpg

  经过修复和治理,采桑湖成为“生态绿肺”和“候鸟天堂”。唐俊、傅聪 摄

  漫步岸芷汀兰的君山采桑湖,阳光洒在湖滩上,波光粼粼,水净湖清,鸟儿们凌空飞跃,轻戏湖水,为这幅静谧的天地平添了几分野趣。谁能想到四年前,这里曾沦为沟壑丛生的蟹池藕塘?从人鸟争食到候鸟天堂,采桑湖经历了怎样的蜕变?5月17日上午,“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网络主题活动,来到岳阳君山区,探访采桑湖修复记。

  采桑湖位于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面积7.43平方公里,洞庭湖水域冬夏季候鸟小白额雁、反嘴鹜、白鹤、天鹅都是这儿的“常客”。而在前几年,这片美丽的采桑湖却饱受诟病。

  “当时的承包者在湿地上新修二级堤坝,加固加宽中央堤坝,养蟹种藕,原生态环境被破坏。越冬时节,机器作业大面积挖藕,惊动了觅食的候鸟,大批候鸟纷纷飞走。”岳阳市君山区林业局局长徐皓回忆起采桑湖昔日的情形,仍是心有余悸。由于历史原因,物产丰饶的采桑湖一直是当地农民谋生的宝地,为追逐短期经济效益,各种大湖“掘金”项目野蛮生长,过度开发利用湖泊湿地资源,严重破坏了鸟类栖息生活环境。2014年,采桑湖承包经营者在未经当地水利、林业、环保等相关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在采桑湖大面积种植莲藕,进行掠夺性开发,造成人鸟争食,引起环保志愿者的担忧与焦虑,也引起了君山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一段生态保卫的不懈远征就此展开——

  该区在第一时间叫停采桑湖内的经营活动,并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经过与承包户多次协调,依法解除了合同,并要求相关单位限期整改,恢复原貌。人为经营活动迅速被依法强制停止,但近4000亩的莲藕却在采桑湖蚕食候鸟主要繁殖和栖息地。为使采桑湖生态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尽快恢复湿地生态平衡。在自身科研力量薄弱的情况下,该区向省、市科研部门求援,从水系连通、湿地恢复、鸟类栖息地保护、湿地保护能力建设四方面入手,制定了最科学可行的修复方案,以期改善采桑湖生态环境。

  拆除1800米的矮围,降低6820米的间堤,设置2个水闸,以保证采桑湖内的水体畅通,这是开启采桑湖修复的第一步。为加快湿地功能的恢复,在清除完采桑湖水面种植的莲藕后,工作人员还定期清理采桑湖内水葫芦、空心莲子草、福寿螺等有害生物及外来物种,并移植各类沉水、浮水植物300多亩,珍稀濒危湿地植物10000余株,打造出以鸡婆柳、芦、荻、菰等植物为主的4500米湿地植物防护带,构建完善了采桑湖的立体原生态水环境。“要想留住候鸟就得充分考虑好它们的吃、住、行”,徐皓介绍,目前在采桑湖已经建设起2个2000平方米的生态岛和2个2000平方米的候鸟食源补给地,种植冬小麦,为候鸟提供了丰富的食源。同时,还由相关单位组织人员定期开展生态监测和巡护工作,确保了采桑湖生态长治久安。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不止是立于采桑湖湖畔的一句口号,更是以实际行动铿锵作答的目标。通过提升水质、加强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岛、增大候鸟食源补给地、建立长效保护机制等一系列的措施有效落实,采桑湖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完整性得到修复。据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监测结果显示,采桑湖水质明显得到改善,总体达到Ⅲ-Ⅳ类水;在湖区监测到的水鸟有6目8科23种13863只,达到历史新高;发现湿地植物31种,隶属17科29属,其中还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种。

  如今,走在采桑湖边,修堤圈田的“迷魂阵”不见了,轰隆隆的抽水机和挖掘机也不见了,曾经茂密的藕田不见了,人工养蟹场也难觅踪影,“候鸟天堂”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随之而来的是大自然回馈给采桑湖的种种惊喜:发现彩鹮踪迹,刷新洞庭湖区域鸟类新记录;国家II级重点保护植物粗梗水蕨形成大面积种群;部分绿头鸭等候鸟变留鸟,不再飞回北方……经过修复和治理,采桑湖成为“生态绿肺”。


标签: 候鸟;生态;长江经济带;中国长江;候鸟天堂;湿地植物;保护植物;相关单位;生态岛;原生态
编辑: 江小来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