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乐活城市  正文

明代温籍名臣项乔诞辰525周年 文脉传承七甲
2018-05-09 08:38:17 来源: 温州网 项有仁

  项乔画像

  温州文献丛书之《项乔集》

  项乔《瓯东私录》

  经开区沙城街道七五村项乔纪念馆。

  今年是明代温籍名臣、永嘉场七甲人项乔诞辰525周年。七甲,今为经开区沙城街道“七一”至“七五”5个行政村,古来即是农贸社会,多元经济促进文化发展。自宋乾道二年(1166年)洪灾洗劫后重建以来,以项乔开启的一股昂昂文脉,蔓延至今五百年。

  项乔

  以民为本,务实事功

  七甲灾后荒芜200余年,至明(14世纪)初才有陈氏、项氏先后迁入(四甲汪氏祖上也一度先迁七甲,后转四甲)。后经百余年休养生息,崇文尚道,至项乔(1493-1552),开启了七甲文脉传承的破冰之旅。

  项乔出身七甲后社(今七五村)农家,27岁中举人,37岁中进士,开始了23年的地方官生涯,历任湖广按察副使、广东参政等。

  项乔一生博览群书,史载其“未尝一日去书”,临终手不释卷。当时程朱理学僵化,永嘉学派黯然不彰(章太炎语),陆王心学兴起。他广采各家之长,独立思考地形成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颠覆千余年来封建官场因循的“治民”观念,旗帜鲜明地提出“郡守之责在养民”的主张,政府的职能要由消极的“治民”管理型转型为积极的“养民”服务型。在18年主政一方任上,兴修水利,扶植农桑,修桥补路,恤弱济贫,兴教化盗,革弊除奸,健全法纪……他三次婉辞张璁欲提携其进京的飞黄腾达机会(因京中办事必受多方掣肘,而“太守能自行其志”),扎根基层,理论联系实际地实行“务实事功”学说,身体力行“义利一致”学术主张。

  项乔所到之处,德政遗芳。明《万姓统谱》赞其“浑朴明断”“心事洞明”“见善如不及”,《大清一统志》载其“按部至韶关卒,吏民哀悼若丧所亲”,清乾隆《福建通志》载他一到任即“革里役供门吏‘宴赏钱’”,向市民公布施政纲领“牧民公约”,清道光《广东通志》赞其“在官如治家”“惩势豪”“革市魁”“平峒贼”“岭南人戴若父母”,清光绪《重修江西通志》载其“天下患无好官,不患无好百姓”的千古名言,政绩卓著,“去后民常见思”。

  项乔出则“兼济天下”,归则丕振乡邦。他青年出仕离家,23年后亡故在任上,罕有的几次回乡中,见缝插针地热心氏族文化建设:建祠堂、置族田、修族谱、定家训、立族规、设祭祀。他认为“敦伦睦族”是国家长治久安的精神基石。尤其关注后裔培育,认为“不朽事业,诚在人品”。他订家训六条,嘱咐后代“做官立名节,做家立产业”,尖锐地批判“百金嫁女,犹谓不足;十金教子,则鼻大如靴”的陋习,他带头先后献田30亩,建立族田制度,至清代衍化为奖掖求学上进子弟的“养贤田”,培育了历代济济英才。

  项乔既为永嘉学派明代传承人,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学以致用”的实践家,封建官吏从“官本位”走上“民本位”的拓荒者,又是七甲文脉的开山始祖,激励后昆的文化标杆。明嘉靖以后的温州乡贤祠中树有龙湾籍乡贤9位,项乔居其中。2007年荣膺龙湾区15位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项氏一族

  崇文尚学,人才辈出

  项乔三子,文焕、文蔚、文言,均品学兼优,人称“皆俊才也”。曾任湖广沔阳别驾的幼子项文言,仕途颇具乃父遗风,惜英年早逝。余两子皆社会名流,有著作传世。十孙,多成材。又有项应誉(1568-1612)中进士,不幸早逝。

  项乔的崇文尚学精神融入地域文脉,衍化为七甲的乡风习俗,代代传承。清初因遭受迁界浩劫,文脉受挫,但复界百年后,则有传承项乔勤政爱民遗韵的好知府、人称“活菩萨”的项国楠(1771-1849)和温州名儒陈黻宸尊为师长的一代耆宿项周栗(1821-1891)。两百年积累,清末民初以来七甲文化泉涌,人才井喷。

  比如项周栗,在执教私塾中发现天资聪颖的项幹臣(1872-1941)因家办“踏碓”(碾米厂)需人牧牛(碾米动力)而辍学,就掏钱雇一牧童替换幹臣,使后者继续上学,并供衣食,一手包养。后幹臣入补县廪生,辛亥革命前后成为浙南政界风云人物,同盟会温州领导八人之一,省首届国民议会议员,与王超凡(1887-1945)、温州国民会议促进会委员长项逊斋(1881-1960)并称“沙城三杰”。

  而项幹臣也发现家贫失学的项廷萱(1900-1994)勤奋好学,志存高远,就乘一次出席省议会之机,携带廷萱上省,使他以同等学力考入省农专,并资助其入学。品学兼优的廷萱后东渡日本深造,自号“仰乔”,表达敬祖之情,仿祖之志,终成国内知名生化专家,一门四教授,其专著《牛痘苗制造法》风行全国。1975年,已退休的项廷萱传承项氏族风,一次在河轮上发现村人项策送子项有中上杭州大学,就坚送“路菜钱”50元,当时船票为每客6分。廷萱节俭闻名,唯资助后学出手不菲。

  此外,项公劝(1875-1964)家办夜学35年,不收分文,为家乡扫盲熬白须发。抗战中,项浪平(1910-1939)高擎“抗敌后援会”大旗,温州郊区“马首是瞻”。项绍棠(1931-2003)在土改结束后,受命主办温州专区第一个互助组(陈嘉兴互助组)、新桥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农村前途投石问路。项桦太(1934-2009)为了科技兴国,苦心孤诣研究“防水”工程,在湖北工业大学开设全国首个“防水工程”专业,开创全国首个防水设计软件,2010年全国建筑工程年会上,对他的逝世全体起立默哀一分钟。项有礼(1941-2013)献身传统画坛,创新“玻璃银光刻”,折桂浙江省“非遗”传承人,等等。

  七甲的崇文尚学蔚然成风,融入群体意识并演绎为村规民约。比如养贤田,为奖励后辈读书上进,当年项氏族内设全族和本房两级养贤田,共120亩,平时出租,收入归众用。逢有子弟考取功名,奖以抽种一年。清朝考上举人,抽种全族的田,生员抽种本房的。民国时大学等同举人,高中等同生员。比如相公柴,众有荒地上每年秋季割柴,清朝凡有生员及以上功名者,送柴一担,民国时高中等同,享受此优待者约20人。比如相公鱼,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每年端午节,渔户集体向村中资深知识分子每人奉送鲜黄鱼一对。得此殊荣的有项斡臣、项逊斋、王超凡、项登临、项墨樵等人。

  当然,七甲其他姓氏也出了不少人才,比如市政协原副主席王思本力促叶芳起义,从而和平解放温州;王昂千著《地方教育辅导经验谈》,获当时教育部长王世杰亲题书名;陈开文终身从事中学教育,达44年。


标签: 画像;项乔;文脉;举人;家训;相公;品学兼优;进士
编辑: 吴越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