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乐活城市  正文

一位爱国者奋斗者的人生足迹——张浚生同志纪事
2018-03-02 08:59:54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曾福泉 石天星 马悦 严粒粒 李应全

  zjrb2018030200006v02b002.jpg

张浚生同志作为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兼新闻发言人时,无数次面对媒体记者,“缜密灵活,言多不失”。

  浙江在线3月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曾福泉 石天星 马悦 严粒粒 李应全)他,在与浙大结缘的50年里,激励了许许多多浙大学子成长前行。

  他,在香港工作的13年期间,温暖了许许多多香港同胞的心。

  2月19日,浙江大学党委原书记、浙江省人民政府原特邀顾问张浚生溘然长逝,留下了令人痛惜和难忘的背影。

  “我们都在哭泣,泪飞不管东西。失去亲人时,才会如此洗面……”73岁的浙江大学原副校长卜凡孝含泪写下一首诗。

  “他亲身参与了香港回归和领导四校合并成立新浙大,他是我们浙大师生深为尊敬和爱戴的师长前辈。他政治坚定,为维护国家主权、实现香港回归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把浙大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打下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充分体现了他忠诚于党、国家、人民和教育事业的赤子之心。”浙大党委书记邹晓东说。

  在83年的人生足迹里,他用忠诚、挚爱和奉献精神诠释了一名爱国者和奋斗者的赤子之心。

  香江见证

  一位爱国者的赤子之心

  “生而立志,志在家国”。这是5年前张浚生为浙大学子题赠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1936年,张浚生出生于福建省长汀县。1954年考入浙大机械工程学系光学机械仪器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后相继担任浙大党委副书记、杭州市委副书记等职。

  1984年10月,中央决定调张浚生到新华社香港分社工作。

  张浚生积极服从。1985年7月,他告别了妻子儿女,前往香港工作。13年间,他先后担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宣传部副部长、部长,香港分社副社长兼新闻发言人。

  香江港岛,见证了张浚生拳拳爱国之心。

  他始终把国家的需要放在首位,把个人名利抛在脑后,每天忘我地开展工作。他非常注意学习领会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关于香港问题的指示。在港期间,张浚生应对各国媒体记者采访近千次,回答问题上万个,每次都能准确表达中央精神。

  1992年,彭定康出任第28任港督后,经常发表一些不利于香港稳定过渡的言论,破坏了中英合作的格局。张浚生代表中方进行了有理有节的反驳。当时斗争非常激烈,彭定康上午讲,张浚生就下午回应;彭定康下午讲,张浚生就晚上回应;有时甚至彭定康前半小时讲,张浚生后半小时就回应。后来彭定康曾托人传话说,张先生能不能少讲他一句。张浚生回答说:“你不讲我也不讲,你讲了我就必须得讲。”

  在无数次记者招待会上,张浚生面对频频的照相机闪光和记者连珠炮似的提问,举止儒雅得体,从未有过失态。香港民众非常钦佩。在张浚生离任香港返回内地时,他收到了一块纪念牌,上书八个大字:“缜密灵活,言多不失。”

  在香港担任过张浚生多年秘书的郑浙民说:“张浚生最崇拜周恩来在重庆期间敢与各方交朋友的魄力,最欣赏周恩来与各国交往中不卑不亢的外交风格。”

  在香港,张浚生广交朋友,人数达数千人。到了年底,张浚生还不忘给朋友们寄贺卡,并在落款处亲笔签名,最多的一次竟寄出了3000多张。他给知名人士扶过灵,与小摊小贩会过餐;和梅艳芳、刘德华等明星一起上过台募捐演唱,也给有疑虑的各方人士作过耐心解释。张浚生曾说:“我在香港的工作任务很明确,就是按‘一国两制’的方针,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使香港平稳过渡。有利于这任务完成的事就去做,该交往的就交往,该表态的就表态,因为我没有私心,更不谋私利,心中自然没有什么顾虑。”

  祖国使命,萦记于心。家国情怀,溢于言表。

  张浚生对浙江的事也特别关心,他经常向香港经济界人士介绍浙江情况,动员他们到浙江投资发展。在香港工作期间,浙江、杭州在香港举办重大活动,张浚生只要在港,一定参加。浙大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就是张浚生向邵逸夫先生推荐,无偿捐建的。

  张浚生逝世后,香港各界均表示沉痛哀悼。中联办的唁电评价他“情感真挚、求真务实、谦逊无私、博学多智、豁达风趣”,生动地还原了张浚生行事为人的风范。

  “求是”情缘

  领军四校合并的担当魄力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张浚生圆满完成了使命。61岁的他本可以退居二线,可这时浙大四校合并工作缺少领军人物,负责筹建新浙大的重任又摆在了张浚生面前。

  浙大四校合并涉及到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这4所高等院校,校区分散在杭州4个地方,建制各不相同,有的专业设置重复;4校教职员工多达1.5万人,要合并可以说千头万绪。怎么办?

  张浚生反复考虑,决定答应挑起这千斤重担。

  他受命担任新浙江大学筹建小组组长。新浙大成立后,他被任命为党委书记。他提出“四校合并,就是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并明确了浙大要建设成为“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的目标定位。他以筚路蓝缕的作风,积极支持探索院系学科设置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科技创新,优化师资队伍,全力推进紫金港新校区建设……

  张浚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浙大发展的嘱托,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大非常关心,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联系浙大,先后18次到浙大调研指导。

  从1954年入学到2004年从校党委书记位置退下来,张浚生与浙大结缘50年。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没向组织提出丝毫个人要求,他心中牵挂的都是母校的发展。

  浙大党委原书记张曦说:“张浚生同志受命中央,主持四校合并,殚精竭虑、躬身力行,做了大量艰苦、具体的工作,为新浙大的成立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在张浚生同志卓越工作的基础上接任浙大党委书记后,仍然得到他很多关心和指导,浙大各项工作发展良好。”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张浚生始终把大学的人才工作放在第一位,非常尊重知识分子,甘愿做他们的后勤部长。

  回母校工作后不久,他就一一拜访浙大各位院士和高层次专家。看望著名化学家沈之荃院士时,他发现沈院士的实验室条件很简陋,4个人挤在一间办公室,连直线电话都没有,非常震惊和难受,立即要求尽快装上电话。

  张浚生也非常关注年轻老师的成长,每当他们取得一点成就,他都打心眼里为他们高兴,并亲自上门表示祝贺和鼓励。浙大青年教授联谊会的活动,他几乎每一次都参加。浙大求是学院院长邱利民教授至今感念不已:自己1999年获得低温领域著名的国际奖——卡尔林德奖后,张浚生专程到实验室看望他;后来他去德国进修前,张浚生又专门设宴欢送。

  新浙大刚成立时,学生宿舍缺钱建,许多教职工连筒子楼都住不上。当时银行规定学校设施不能抵押贷款,全校上下都为宿舍筹建工作焦头烂额。作为一把手,张浚生扛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带队与多家银行多次交涉,最终成功与杭州银行达成协定,获得第一笔贷款。不久后,其余贷款也与各个银行陆续谈成,建设资金有了着落。这是全国范围内高校创新贷款建设的先例。

  2000年,浙大要选新校址,时间短、任务重。3个月时间,张浚生一遍遍走访富阳、萧山、余杭等杭州多个地方,最终选定今天的紫金港校区。如今,浙大这片没有围墙却有护校河的校区,已经成为极具文化底蕴的生态型校园。

  多年来,张浚生充分利用自己在香港工作期间积累的影响和人脉,争取各界人士对浙大的支持。定居香港的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应张浚生之邀,担任浙大人文学院院长。邵逸夫、曾宪梓、田家炳、曹光彪、李达三等一批乡贤、好友纷纷慷慨解囊,支持学校建设。

  四校合并后,浙大的综合实力连续多年稳居全国高校前列,正在朝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

  平生立志

  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

  “平生立志为国酬,红透专深是所求。益民即如萤火闪,似此青春亦风流。”18岁时,张浚生在赴浙大求学前,写下这首明志的诗句。65年来,他一直激励着自己不懈奋斗和奉献。

  在浙大求学时,玉泉新校址正在建设,张浚生和同学们的食堂在草棚里,有些课也在草棚里上,地上都是杂草。他不受影响,一边用功读书,一边还承担了大量学生工作。从大学三年级开始,他当选为全年级8个班的团总支书记,成为当时培养“双肩挑”学生的典范。

  1958年大学毕业后,张浚生留校任教,成为光学仪器专业3名留校的学生之一。当时浙大光学仪器专业的有些课程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为了上好课,张浚生多方查阅资料,包括俄文、英文甚至日文材料,编写了国内第一本光谱仪器学的教材。后来,在十分困难的环境中,他还坚持开展科研工作,与南京大学合作完成了太阳望远镜,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改革开放后不久,张浚生离开浙大,任杭州市委副书记,并兼任杭州市委秘书长、政法委书记等职,他依然保持着踏实苦干的作风。有一年春天下暴雨,一个居民小区积水严重,群众很着急。张浚生连夜赶去,他穿着一双塑料鞋,蹚过数十厘米深的积水,仔细勘查现场情况,商量解决办法。

  历经回归、合并两件波澜壮阔的大事后,2004年,年近古稀的张浚生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对事业仍尽心尽力、全力以赴。

  张浚生出身贫寒,读大学时,最好的衣服是大哥送给他的一件短大衣。2005年,他发起设立了浙大浚生贫困学生助学基金,希望每一个进浙大的学生都能安心读书,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影响学业。浙大计算机学院张克俊副教授至今记得,2007年冬夜,他收到了短信通知,得知每年可以拿到5000元的助学金时,兴奋地跳出了热乎乎的被窝给母亲打电话报喜。在基金会的资助下,张克俊顺利博士毕业并赴美深造。目前,该基金总额已超过人民币3600万元,累计资助学生超过2000人次。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工作。这是张浚生的作风,他也身体力行地以此影响着一批又一批老师、学子。

  2018年2月15日,大年三十,张浚生和自己任浙大党委书记时的秘书等一道吃了年夜饭。张浚生还笑眯眯地勉励大家:“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的一年要继续奋斗啊!”

  张浚生去世后,一段段发自肺腑的悼念文字,一张张留下珍贵记忆的老照片,如雪片般被不断上传到社交媒体,讲述这个宽仁睿智的长者给人们留下的感动:承香港回归、启四校合并,爱国荣校终无悔;十三年香江,五十载求是,立功立德永不朽……

  在张浚生的办公室里,多年来挂着自己的一首诗:“理想是大同,典范有周公,他年堪笑慰,彩霞满天红。”

  他用满天的“红霞”,为自己书写了绚丽的人生。

标签: 香江;见证;香港;浙江;工作;大学;彭定康;求是;党委书记;浙江大学
编辑: 吴越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