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一年里最重要的节日。它是世代相传的记忆,是血液里涌动的牵挂,是最朴素浓厚的情感。
打年糕、走亲戚、发红包……年,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里炸响,在阖家团圆的年夜饭里氛围愈浓,就这样被我们记着、捧着、拜着,一代一代过着。
春满乾坤福满门,中国人的日历里,没有比年更大的节日了。前些年,有的人过度讲究过年的排场,数千元的“剩宴”、数百元一盆的鲜花供不应求,压岁红包比大小、拜年礼物讲品牌,“盼过年也怕过年”是最掏心窝的话。而今,年的滋味依旧甜,却换了返璞归真的新风气。
新风气,是道减法题。
从简,从俭。冷了大饭店的豪华年夜饭,热了超市里的熟食专柜,自购食材、掌勺下厨,成了“年味”家宴的首选。
几道家常菜肴、备上饺子汤圆,只待归人叩响家门,聊一年的收获,说对来年的期盼。团圆家宴的醇厚酒香里,弥漫着看得见摸得着的亲情。
减的是形式,不变的是情谊。电子贺卡取代了花哨的贺卡年历,祝福一样送抵;高档节礼淡出货柜,商家走起“亲民路线”,越来越多的人卸下“人情包袱”;热热闹闹拼手气,不在乎金额多少,微信抢红包,刷新了人们对于红包这一传统年俗的印象……
“大凡一个时代,总有一个时代的特别空气。”新时代吹拂新风气,老百姓看得最分明——“风气正了,请客送礼的少了,饭店门口送人来公款吃喝的车没了!”看起来是小事,体现的却是一种新气象。八项规定“一子落”,作风建设“满盘活”,从小处入手,刹住了歪风邪气,治愈了沉疴痼疾,也令民风社风发生如此明显、真切的转变。
新风气,是道加法题。
基层群众眼里多了一道新风景——新春佳节,身边跃动着越来越多熟悉的身影。
急事儿,有人帮手;难事儿,有人想招;大项目,进度不改;民生事,落地有声。撸起袖子加油干,这群人用作为,诠释“新”的含义;用担当,求索“新”的价值。
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不曾让他们缓下前行的脚步。尽管也有父母妻儿,但肩头的职责与担当,让他们甘愿暂时缺席小家庭的团聚。
大年三十,他们中的许多人,不得不向家人致歉,依旧坚守一线;假期还未结束,他们中的许多人,来不及走亲访友,就奔向热火朝天的工作现场,心里拴着项目的进度条。
年不等人,群众的需求不等人,新时代的召唤更不等人。在心里树立“送礼不要、说情不听、请客不去”的信条,远远不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需要他们上田头、下地头、进村头,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正值用工荒,党员干部帮农户支起大棚;开展备耕服务咨询,农技员下乡给种粮大户拜年;关心孤寡老人的生活状况,党员干部走在慰问一线;利用假期普法和调解回访,司法所长上门说“法”……
拒绝迎来送往、相互吃请,一心为民服务,他们不走形式只走心,时时刻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拉近了干群关系,密切了党群血肉联系,一系列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实干作为,引领着社会风气的好转。
可是谁又不想家呢?他们只能在工作间隙,拨通家人的电话,听着那头杯盘交错的声响,勾起一腔道不尽的牵挂。
人情味正是中国最深的年味。新风里的最深年味,不仅是对亲朋的惦念,更是对广大群众的殷殷之情、为人民利益奔走的拳拳之心。
新风气,是道乘法题。
勇者常为新。2017年金秋的思想光芒,照亮前路。从新的历史起点再出发,新风气催发新作为,新作为开启新征程。实干兴邦的精气神,让我们得以将挑战化为机遇,在党的领导下用足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刻印于岁月的每笔勾画,都可以作证:全省生产总值迈上5万亿台阶、财政总收入跨过1万亿大关,经济社会建设成果显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领跑全国;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首个货物吞吐量突破10亿吨港口,波音飞机项目落户舟山,义新欧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我们朝着“两个高水平”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一群拼命干的人”,正是新年新风里广大党员干部的真实写照。
有人说,“这一生,我们都走在回家的路上。”但赶路时,收入眼底的风景,却岁岁年年不同。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新,岁月就常新。愿新风更劲,让我们阅尽生机勃勃的景色,见证希望无限的崭新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