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乐活城市  正文

三代铁路人眼里的春运变迁——初心未改 风景常新
2018-02-14 08:31:15 来源: 浙江在线

  春节临近,又到“回家时间”。春运回家路,是大家眼下最牵挂的事。

  时代在变,春运在变。熙熙攘攘的春运路,不同年代的人,有着不同的记忆。它们勾连出的时代印记,反映着我们生活的变化,折射出国家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从“通宵排队”到“动动手指”,从长途颠簸的绿皮车到风驰电掣的高铁,从搬家式的大行囊到轻装上阵的行李箱……每一年的春运路都在变。

  今年,杭州火车东站迎来了第5个春运,而老杭州站的春运历史已有60余年。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3位铁路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赵红卫、经过今年春运即将退休的孙晓梅、刚刚上岗四年的徐一炜。这三代铁路人口中的春运轶事,为我们打开了一部春运变迁史。

  退休劳模赵红卫

  “关车门”是大工程

  2月6日,2018春运的第6天,一名穿着老款铁路制服,戴着大盖帽的老人出现在杭州东站候车厅的“赵红卫服务台”前。几乎没有人知道,她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赵红卫服务台”的创立者赵红卫本人。

  从1977年踏上工作岗位到2004年退休,28年的铁路职业生涯中,赵红卫前18年在来来往往的列车上度过,后10年在候车室度过。“不一样了,”回想起以往的春运岁月,她说,“那时候的春运,不像现在这么有秩序,是真的拥挤非凡。”退休13年后重回岗位,看到眼前的情景,赵红卫感慨良多。

  在赵红卫跑车18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她的身份都是软卧车厢列车员,但她跟记者提到最多的,却是自己“关车门”的经历。

  上世纪80年代初期,赵红卫开始在杭州-广州这条线路的绿皮火车上工作。一到春运,由于人太多,关车门便成了一项浩大工程,需要列车员、安全技术检察员、乘警、安检员以及乘客协作,从车头、车尾开始往中间,一节一节车厢关过去。“旅客在车厢里把人往里拽,铁路工作人员在车厢外把人往里推,里应外合才能关上门。”赵红卫回忆,关车门时,还常常被旅客背着的棉被和锅碗瓢盆砸到头。

  在浙江务工快30年的江西人曾金萍是拥挤人潮中的一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春节前夕,她都会和老乡带着干粮“三班倒”排队买票,轮流上厕所。后来,又开始“加50块钱”在黄牛手里买票,然后带上装着给小孩买的新衣服、玩具的大包小包挤上火车。但最近几年她学会了网购,“今年的车票就是我自己在网上买的。”曾金萍有一些得意,她拉着一个小小的行李箱,里面只装了自己的几套衣服,家里老人小孩的新衣、过年的年货早已在网上买好,“比我还先到家”。

  对于铁轨上的18年,赵红卫记忆最深的不仅有“挤”,还有出门跑买卖的浙商。上世纪80年代,赵红卫发现,越来越多的浙江人坐上软卧车厢,奔赴广州经商。“去的时候,车厢里全是浙江口音,都是老乡。他们把从杭州龙翔桥服装市场进的布料、衣物,托运到广州夜市里去卖。”她回忆说,春节前回家时,又有很多人从广州坐着列车回来,腰里别着传呼机、大哥大,她第一次见到那些新奇的玩意儿,就是在那群浙商身上。

  这些改革开放后首批富起来的人,让赵红卫感受到日新月异的外面世界给浙江人带来的吸引力。但随后几年,务工潮的方向变化,让她看到浙江似乎也正在发生着一样的变化。

  刚开始,过完年后,去广州的务工人员更多。但没过几年,当列车从广州发往杭州,中途经过湖南、江西、贵州等地的车站时,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背着棉被、提着大米挤上车,奔向浙江。

标签: 春运;退休劳模;旅客;杭州站;检票;火车;车厢;杭州东站;杭州;务工人员
编辑: 吴越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