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对于大部分中小学生来说,是放松、调整的好时期,但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却有可能成为一个安全监管的“真空期”,没有了学校的监管、家中又缺少家长的照料,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一定程度上遇到挑战。
不让留守儿童的安全“失守”,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等多方共同努力。
假期成留守儿童监管“真空期”
“暑期到了,原来在学校寄宿的几个孙子和孙女都回到了家中,但父母都出门打工了,家里只有年近七旬的老人,又要照顾孩子,又要打理家务和农活,能帮孩子做好饭就不错了,其他的难免顾及不过来,安全问题,只能由大孩子照顾小孩子。可孩子生性调皮,活泼好动,家门口的小池塘、家中的电器、开水等都有可能成为潜在的隐患。”在采访中,很多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地区,当地负责人都有类似的担心。
采访中记者发现,尽管我国留守儿童的监护状况已经较之前有了明显好转,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保护已经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重视,但暑期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依然不容忽视。尤其是一些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放假期间,孩子主要由祖辈照顾,或者干脆由孩子自己“当家”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保护孩子身体与心理的健康安全,成为暑期的“头等大事”。以宁夏为例,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政府组织及自发的外出务工成为农村地区劳动力的重要就业及脱贫途径,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虽然有助于家庭增收,但是不可避免地导致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有效的监护和照料。
“我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家的孩子就是我们在照顾,小儿子家的孩子由他们两口子在照顾。老大家的兄妹俩天天打架,老二家的孩子就很乖巧。”说起自己的几个孙辈,银川市良田镇和顺新村的虎志远感受最深。
虎志远的大儿子前几年和媳妇离了婚后就将孩子托付给父母,外出打工。“我们都是大字不识的农民,能做到的,也就是给孩子做做饭,其他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虎志远说,现在最盼望的,就是大儿子可以经常回家。
截至2017年6月底,宁夏农村留守儿童4693人,其中,委托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的有4501人, “隔代看护”成为留守儿童看护模式的主流。不久前,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和宁夏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对宁夏全区留守儿童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这种隔代看护存在三大问题:第一是看护人文化程度偏低,第二是大部分看护人年龄较大,第三是看护人的身体状况欠佳。
“根据调查的结果来看,隔代看护导致孩子在安全上监管不足、学习上缺乏有效辅导,此外,老人不同程度存在对儿童的教育方式、行为约束、关爱疏导等能力不足和方法不当的问题。”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处长马玲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