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18个国际档案日。近日,丽水市档案馆举办“请听档案说”主题活动,一份份珍贵档案串联过去与现在,一位位捐赠者和“档案合伙人”用故事传递历史厚度和时代温度,为“新时代丽水记忆工程”注入活力。当每个人成为档案的记录者、捐赠者、使用者,城市记忆便拥有了延续的力量。
珍贵民间档案入藏
当天,5位民间捐赠人带着他们的“记忆珍宝”走上舞台,讲述了档案背后的动人故事。旅意青田籍华侨金冠军捐赠了数十年来积累的青田华侨报纸、书籍以及邮票等档案。他收藏的华侨文献不仅记录了海外游子的奋斗历程,更成为青田华侨史的重要注脚;高级农艺师吴锡朋捐赠的《菌类长卷图》和民国医术手稿,为庆元香菇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佐证;丽水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叶笑菲捐赠的《清明上河图》虹桥段十字绣,因与庆元廊桥的木结构渊源,成为地域文化关联的独特见证;丽水市鸟类生态保护协会秘书长唐战胜代表23名会员捐赠的1000多份丽水鸟类影像,让自然生态记录与人文历史产生奇妙共鸣。档案企业代表蔡环玲捐赠了1919—2015年党报选编,浓缩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宏大叙事,成为“红色记忆”的微观载体。
孔氏南宗史料互赠
在档案里可以听到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活动现场,孔子第76代嫡长孙、衢州市柯城区政协副主席孔令立与丽水市档案馆互赠档案资料。市档案馆向孔令立捐赠了《孔氏南宗在丽水档案选辑》及抗战时期珍贵史料,记录了抗日战争期间孔氏南宗为避战乱迁至丽水庆元、龙泉一带长达六年的历史。这些档案不仅填补了南宗在丽水时期的历史空白,更展现了丽水作为战时文化庇护所的重要作用。孔令立也向市档案馆回赠了《南孔长卷》和《圣像碑 楷木像 奉祀官》等珍贵文献。“丽水既是山水福地,也是历史文脉的守护者。”孔令立感慨地说。
牵手“档案合伙人”
首批“档案合伙人”签约授牌现场,丽水市委组织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心、丽水市农业农村局、丽水学院、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等4家单位被授予“档案合伙人”团体,丽水市鸟类生态保护协会会长谢伟、遂昌县收藏协会会长雷义华、民间档案收藏家代表吕耀光等8人被授予档案合伙人标点符号”缺少成对个人。市档案馆创新打造“档案合伙人”征集品牌,主动与档案研究机构、学者、收藏家、爱好者等合作,形成一支了解档案、支持档案、帮助档案征集的合作队伍。“档案合伙人”团体将在干部人事档案、“培养技能型干部、建设技能型政府”专题档案数据库建设、“农业文化遗产”档案专题数据库以及大思政课建设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档案合伙人”个人则代表档案馆去征集更多的丽水记忆,档案馆为合伙人提供档案研究、存放、修复、展览、宣传等帮助,从而实现档案共建、资源共享、阵地共创、活动共办。
多元视角共筑丽水记忆
在“谁来书写丽水记忆”主题交流环节,四位不同领域的记录者用独特方式诠释城市记忆:青年档案工作者周率分享了整理翻译《亲历龙国—外国人眼中的民国丽水》的趣闻;90后收藏家孟浩介绍发现清代科举试卷、浙江省立第十一中学同学录等档案留下的丽水教育传承轨迹;摄影师於慧彪讲述了44年如一日的日记、8000顿饮食档案、40万幅婺剧照片,一个人用“微观叙事”记录城市变迁;档案企业代表胡益仙则展示了数字化技术赋予档案的新生命。这场跨领域对话生动展现了城市记忆的多维书写方式。
从泛黄的契约到灵动的影像,从市井日记到“档案合伙人”的接力,这些鲜活的记忆载体正共同书写着丽水的“城市史诗”。它们无声地诉说着:历史从未尘封,而是通过档案这一特殊介质,在当代人的传承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