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浦江县举行飞虎队飞机残件捐赠 见证一段中美人民并肩抗战记忆

来源:浦江县档案馆

  一个珍贵的调羹,一段温暖的故事。6月4日,60岁的岩头镇青锋村村民应宣林,将家中珍藏的一个调羹捐赠给浦江县档案馆。这个调羹是1944年飞虎队一架P-51战斗机坠落于浦江的残片制作而成的,它见证了浦江的抗战史,承载了抗日战争期间中美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

  这个调羹在应宣林家中已珍藏了80年。它长度约30厘米,与普通的汤勺相比做工较为粗糙,为铝合金制作,调羹表面的凹凸,彰显着它的悠久历史。

  应宣林介绍,这个调羹是他的父亲应承水留下来的。1944年9月16日,美国飞行员查普曼驾驶飞虎队P-51战斗机前往萧山执行投弹任务,途中机身中弹,飞至礼张行政村荷店自然村上空,油箱起火而坠地,查普曼成功跳伞,被听到坠落响声第一个赶到现场的应承水及时发现营救,帮助逃脱了日伪军的追捕。

飞虎队资料照片

  “当时我父亲搀扶着美国飞行员下山,马上将他护送到圣云乡政府。”听说飞机坠落,日伪军派了50多人赶到失事地,企图生擒飞行员。后来发现抗日力量早有防备,重兵把守,只能半途返城。次日,日伪军又纠集300余人,窜至飞机失事地搜寻。在此之前,我县军民已连夜将飞机残骸全部抢运,日伪军只得悻悻作罢。“之前村民们都到山上抢运飞机零件、碎片,有村民送给了我父亲一小块残片,他为了留作纪念,就打造了一个调羹,到现在已经四代传承下来了,以至于我们每次用到这个调羹,都会想起父亲在抗日战争时期营救过美国飞行员的事迹,这也是我们全家最自豪的事情。”应宣林说。

跳伞飞行员菲利普·戈弗雷·查普曼

  父亲应承水去世后,调羹也一直在应宣林家中继续使用着。浦江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浦江民国史专家张解民,金华市人大代表、浦江月泉学社社长江东放等人对营救飞虎队飞行员的珍贵历史档案进行初步研究后,发现了更多历史细节。“1944年9月16日救援飞虎队美军飞行员,在我们浦江民国档案上是一个重大事件,我们档案馆的资料虽然完整,但一直没有在实物上取得突破,我们在对接过程中知道了应承水的儿子应宣林有保存飞机残件的信息,立即与他们取得了联系。”张解民说。

  在张解民、江东放的促成下,应宣林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把它捐赠给浦江县档案馆。在应宣林和家人看来,这个调羹是抗战历史与中美人民友谊的见证,让调羹进入县档案馆,是它最好的归宿。“父亲留下来的调羹,本来只有我们自己家族知道这个故事,在小家里传承,我们捐给档案馆,希望能发挥它更大的作用,让更多人知道这段跨越国界的救援故事。”

  捐赠当天,应宣林签了捐赠协议,和“老朋友”说了再见,县档案馆为其送上收藏证书。县档案馆馆长张伟文介绍,这个飞虎队飞机残件流传来源清晰,为见证抗战历史的相关物件,承载了抗日战争期间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互助的深厚情谊。“往事虽尘封,但不会被遗忘。一批档案,一个营救飞虎队飞行员的故事,一段中美人民并肩抗战的记忆,留在了很多浦江人的心中,飞虎队飞机残件的捐赠填补了这段营救飞行员往事的实物空白,浦江县档案馆将按照捐赠人的要求,把它保存好,利用好。”张伟文说。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