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东阳历史馆坐落于翠竹路9号市档案馆内,展示的是中国共产党东阳党组织自1927年成立以来,领导东阳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及其发展成就。
冬日暖阳,档案馆内翠竹葱茏,簇簇绿意透出清光,洋溢着一片祥和。作为一名退休党员的我,不知道多少次参观过党史馆。每次参观,脑海中每每涌动着的是诗经中“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的诗句,心灵接受的是一次次净化洗礼。
(一)
走进党史馆序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本展开的红色透明光亮的书页,它引领着我走向那个追求理想的觉醒年代。第一展厅,馆内空间氛围灯光相对灰暗。庄严肃穆中,让人感觉黎明到来前的压抑。中心视线的主角是邵飘萍、金佛庄、赵济猛、胡阿林四人的全身雕像。
邵飘萍,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1918年,他创办了《京报》,是当年中国唯一传播新闻学识之报纸,被后人誉为“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他在北大设立新闻学研究会,被聘为讲师,与毛泽东同志相识。1936年,毛泽东接见斯诺时回忆:“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是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良品质的人。”
吐论如珠担道义,挥毫似剑为人杰。邵飘萍是五四运动的直接发韧者。望着展馆中飘扬在空中的《京报》,我仿佛亲历1919年五三晚会演讲台。只见第一个登台演讲的邵飘萍在大声疾呼:“同学们,现在民族危机系于一发,如果我们再缄默等待,民族就无从挽救而只有沦亡了。北大是最高学府,应当挺身而出,把各校同学发动起来,救亡图存,奋起抗争!”
邵飘萍是最早著书研究马克思主义者之一,是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他说:“为中国寻一条救国之路,是我毕生所求,我愿意!”1925年春,邵飘萍由李大钊、罗章龙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4月26日,因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罪行,被军阀张作霖杀害,时年40岁。
伫立细看,身穿军装、头戴军帽、身姿挺拔、目光坚毅的军人是北伐名将金佛庄。他是参与创建浙江第一个党组织和黄埔军校的东阳籍最早共产党员。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党代表、团长,总司令部警卫团少将团长,率部参加过两次东征和北伐。1923年,他作为浙江的代表出席中共三大。1926年12月12日,被军阀孙传芳杀害时不满30岁。
金佛庄的一生短暂而璀璨,他曾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唯一不变的是,他对党的忠贞,对革命的执着。在南京雨花台烈士名录上,金佛庄的名字排在第一位,仅一句“眼见国家将亡,不应徒作书生,默默以终也”的自述,就鼓舞了无数热血青年的报国激情。
赵济猛,中共东阳党组织创立的播火者,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2次秘密回东阳,于1927年6月,指导东阳建立了中共东阳独立支部,使东阳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领导核心,使东阳人民在茫茫长夜中有了指路明灯。1928年1月9日,年仅25岁的赵济猛,在杭州陆军监狱刑场英勇就义。
经赵济猛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胡阿林,是东阳在本地发展的第一名党员。1931年,他受党指派到苏联学习。1932年回国,到中央苏区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的政治委员等职,1933年12月,在第五次反“围剿”的江西宜黄县大雄关战役中牺牲。
望着这些甘愿为真理而献身的人,他们为了信仰、理想和信念,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价值永恒。我想起了这样一段话:“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自由开路者,不可使其困顿于荆棘;为生民立命者,不可使其殒殁于无声。”国家褒扬烈士,民族崇拜英雄,人民期盼安宁。站在四位烈士雕像前,我默哀了三分钟,向他们,向那些为国捐躯、舍身取义,为正义而呐喊,为自由而献身的“抱薪者”“播火者”,以示缅怀和敬仰。
(二)
深入党史馆展厅,墙面的缝隙中透出了缕缕光芒。此时中共东阳党组织进入一个困难时期,几经挫折,党的事业遭受惨重损失。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神州大地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但革命活动并没有因此停止。东阳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黑暗中寻求光明,在苦难中成长,在奋斗中壮大。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民族危难时期,东阳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东阳县政府门前大幅标语 “全国人民动员起来抗日救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地不分南北东西,人不分男女老幼齐抗战”的动员令张贴出来了;抗日妇女训练班办起来了;党员、进步青年发动起来了,他们去皖南参加新四军,奔赴抗日前线。无数抗日先烈和人民的爱国奉献精神凝聚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国士当年为国谋,腥风血雨几番秋。石婆洞里燃星火,翠塔峰前射斗牛。1939年3月,东阳县委决定借共产党员潘廷鼎妹妹潘玉英出嫁之机,以送嫁贺喜为名在裘家岭小石婆洞召开中共东阳县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共东阳一大的召开,确定了加强党的发展和动员全体党员、全县人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准备沦陷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任务目标。
历史会被尘封,但不会被忘却。在日军占领东阳的3年间,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日军在东阳焚烧掳掠,奸淫屠杀,暴行兽迹,罄竹难书。让我们时刻铭记历史,让罪孽不再上演。
历史节点来到1948年至1949年春,东阳境内山区农村先后开辟了东白山、东磐等革命游击根据地。东白山尼姑寺、蚕丝岗和蚕丝岗一带,是东白山革命游击队主要活动场所。他们依靠群众,与敌周旋。时值严冬,大雪封山,天寒地冻,部队供给困难,战士们没有御寒的衣被,只好用稻草当棉被;没有鞋袜,只好赤脚穿草鞋,手脚冻出了一道道血口。尽管环境如此恶劣,但队员们还是充满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战士们还编成“顺口溜”:“吃的六谷糊,睡的稻草铺,走的夜猫路,冷来烤烤火,日做老鼠夜做虎,牵着敌人‘磨豆腐’,革命战士不怕苦。”靠着坚定的信念,坚持苦斗在东白山区,将共产党的旗帜高举在会稽山。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1949年5月8日,终于迎来了东阳的解放。
(三)
进入党史馆第二、第三、第四展区,空间氛围由灰暗渐变为明朗,空间更是幻化成明媚的春天。解放后,东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入建设,艰苦奋斗,改天换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东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不改其心、不移其志,努力为党和人民创造更大光荣,东阳发生了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变化。前行不忘来时路,初心不改梦归处。东阳各级党组织以恒心守初心,以生命践使命,书写了心系人民、情系人民、造福人民的感人诗篇。
我要致敬横锦水库建设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致敬寀卢村党支部带领农民走出了一条适合当地实际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形成了闻名全国的“寀卢经验”;致敬横店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朝着影视文化产业全产业链发展;致敬“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中国最美乡村花园村的嬗变。
短短一个小时,追随着时间的脚步,浏览着党史馆内一张张动人的照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不禁感慨:如今的美好生活,是先烈用鲜血誓死捍卫而来,是人民用不屈精神斗争而来。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是何其幸运,更应珍惜时光,脚踏实地,不忘初心,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东阳打造新时代强市名城,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贡献一份力量。(严梅兰 东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