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卖惨主播流水线”的报道引发广泛关注。据《央视新闻》披露,“单亲父亲抱孩子跑外卖”“帮助困难农户直播卖货”“主播为吸粉引流被家暴”……无底线“卖惨”博流量获利的灰色产业链在网上兴风作浪。
这类产业链通常以“三段方法论”运转,即前端“挑选‘卖惨’对象”孵化网红,中端“虚构悲情人设、编造煽情剧情”等手段吸引流量,最终以“直播带货、打赏”等方式变现获利。网络“卖惨”营销不仅消耗公众的善意和信任,更对社会价值观和市场秩序造成严重冲击。
如何杜绝短视频造假、直播卖惨等违法违规行为,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2024年7月,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将“编造虚假场景人设,无底线带货营销”列在重点整治问题的第一条,指出这类问题的主要表现包括“编造虚假‘扶贫’‘助农’‘患病’等场景,通过‘扮穷’‘卖惨’诱导网民购买低质伪劣商品”等。
清朗侠建议,切断网络“卖惨”营销的非法利益链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细化“卖惨”营销中虚假宣传、消费欺诈等行为的认定和处罚办法,在法律层面形成有力震慑。同时,“卖惨”营销的有效治理也离不开监管部门、平台和网民等多方合力。应加强对内容的审核把关,运用技术手段和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和处理“卖惨”营销内容。科学制定流量算法规则,避免为“卖惨”营销内容提供流量支持。如遇可疑账号或内容,立即举报,共同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参考丨澎湃新闻 央视新闻 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