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 看浙里

“好房子”,好在哪

2025-10-21 11:27:30 来源:潮新闻 作者:记者 胡静漪 徐坊 朱银燕 编辑:龚晓

  群众对住房的需求正在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10月15日,2025年浙江省“好房子”展在浙江展览馆开幕,通过实体样板形式集中展示了保障类、旧改类、新建类等各类“好房子”,同时展示好设计、好材料及智能建造相关工艺,为与房地产、建筑业相关的企业和产品搭建了良好的展示平台。

  今年,“好房子”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浙江积极探索,发布的《浙江省住宅品质提升设计导则(试行)》、探索应用装配式装修等技术推动老房子改造等3项经验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好房子”建设经验做法(第一批)》。

  入选展览的企业及“好房子”项目好在哪?连日来,记者前往杭州、湖州、绍兴和宁波等地,实地走访建设部门、参展房企和代表项目,一探究竟。

  2025年浙江省“好房子”展现场展示了浙江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的实践跨越。记者 林云龙 摄

  标准先行 建设没有终点

  走进展区,18个来自全省各地的代表项目模型,具象呈现了好房子从标准确立、创意设计、材料选用到精益建造的全过程。

  房子好不好,要经过消费者和市场的检验。

  一边是持币观望的消费者想要更高的性价比;一边是周转不易的房企追求更高的去化率,高品质的住宅更容易让双方达成共识。

  “好房子”应该长啥样?

  根据各地问卷调研反馈,公众最关心的还是品质问题。比如不隔声、不防水、外墙脱落、厨房反味,用气、用电等安全隐患……这些现实问题老生常谈,却始终没彻底解决。

  在湖州市首批“新一代好房子”示范项目晴屿望湖售楼处,记者遇到正在看房的王宇。他说:“孩子需要独立的学习空间,退休的父母想要一个种花的露台,我和爱人则希望小区有健身场所。”和王宇一样追求居住品质升级的购房者不在少数。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国家规范、省级导则明确技术标准,地方和企业因地制宜做好提升。

  本次展览中,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设计师用“古画新说·浙江好房”的形式,创意解读《浙江省住宅品质提升设计导则(试行)》内容。在国家建设指南的基础上,浙江于今年4月发布本省导则。关注度较高的包括层高不应低于3米(原先为2.8米),其中有新风、地暖系统的,提高到3.15米,确保设备安装和空气流通;楼面板厚度不应小于12厘米,解决隔声痛点……

  “导则还有很多‘宜’字条文,也就是起建议引导作用。各地可以在土地招拍挂时设置要求,变‘宜’为‘应’,更有强制约束性。”省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全国两会后,杭州率先发布市级的“好房子”文件——《杭州市进一步开展住宅品质提升工作的实施意见》。116条中有108条为“应”字条文,尤其在层高、楼板厚度、耐火等级、地下室环境等方面提高标准,同时着力打磨温馨细节,比如应对声控灯易坏难修的问题,杭州提出“回家一盏灯守候”,让楼道亮起长明灯。

  眼下,湖州正在迭代升级“好房子”设计规定,从好小区、好配套、好建筑、好户型、好服务等维度进行细化规定;宁波鄞州已梳理100多项民生诉求,对应形成技术清单,并联合宁波大学编制通识化建设导则。一场导则本土化的浪潮已在全省掀起……

  不过,数字并非越大越好,比如“好房子”概念出炉后,大露台、高得房率备受推崇。“这成为了房企的新卖点,但考虑到居住隐私性、后期维护成本等问题,产品需充分考虑地区适用性和气候影响,比如沿海台风频繁的地区就不适用。”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范建双说。

  省建设厅相关负责人建议,消费者不应过度看重得房率,而要关注四大目标所指向的产品本质。为了让公众看得懂、能对照,省建设厅计划发布简易版导则,帮助大家“用脚投票”。

  需要明确的是,“好房子”不等同于豪宅,而是在原有定位上进行优化,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我们以区域为单元实施‘好房子’试点,就是避免只建改善型项目,‘好房子’应该成为风景,而不是盆景。”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


  鄞州老旧小区孔雀小区客厅改造后。受访者供图

  样板引领 回归产品本质

  展览上,9个实景样板间涵盖了新建、旧改等不同类型,面向儿童、青年、老人等不同年龄段人群。纸面的导则怎么变成实实在在的“好房子”?在走访各地样板房时,记者大开眼界。

  9月14日,绿城悦海棠项目二期顺利售罄。这里靠近西湖大学和阿里云,吸引一批新杭州人定居。“我在附近科技企业上班,这套房子最打动我的就是全屋智能联动,还有小区的桌游、电竞和打球等公共空间,都可以预约使用。”一名年轻购房者告诉记者。

  2024年6月,《绿城好房子标准》通过专家评审,成为全行业首个企业“好房子”标准,以“高颜值、极贤惠、最聪明、房低碳、全周期、人健康”六大维度为核心,推出了“智慧宅”“健康宅”“降噪宅”等创新产品。

  “最聪明”对应“智慧”目标——从进电梯到进家门,住户可以全程扫脸。全屋WIFI覆盖,智控面板一头连智能家居,一头连手机,还接入了水电气安全和防摔报警系统。未来,“智慧”还会从实用层面走向精神层面,如同手机和汽车的智慧化变革,为人们提供情绪价值。

  改善类住宅面向城市中高收入人群,他们对“好房子”有更高期待。

  在绿城建研中心,220平方米的样板房诠释了“全周期”概念。它有大量“可生长”空间:推动一面书柜墙,就能开门进入隐藏的套间,墙面还可以向内折叠,形成敞开的公区;在闲置空间设置移动门,有需要时可以隔出小房间。从单身、结婚、三代合住再到养老,全年龄段都能找到适配的住宅格局。

  王宇走进湖州的咏山望湖项目,这里有咖啡馆、健身室等九大邻里社交场景,不出小区就能满足多样需求。

  “质量是底线,绿色和智慧可以锦上添花。”范建双总结道,“不过,挖掘真实需求、打造配套场景,才是未来房企的核心竞争力。”

  多位业内人士提到,如今,改善类“好房子”项目的前期研发时间明显拉长,房企做调研、调设计、定价格,更有意愿打磨精品。比起高周转,“回归产品本质”再次成为行业共识。

  面向中老年人群,旧改类“好房子”更关注适老化和健康环保。

  “高端住宅本身就是‘好房子’,怎么普惠化?我们认为老旧房有大量改造需求,可以激发市场潜能。”宁波市鄞州区住建局党委书记、局长史海良说。

  今年6月,鄞州的丹凤二村、孔雀小区和天官小区4套住宅,经过30天“极速”改造,焕然一新。其中,入选住建部首批“好房子”建设经验做法的就是丹凤二村45平方米的样板房。

  “适老化设计随处可见。”一位前来考察学习的参观者告诉记者,墙面多处加装扶手,地面无高差,轮椅通行顺畅,厕所门可3秒快速拆除,解决老人摔倒救助慢的难题,主卧的适老电动床可调节背部和腿部高度,全屋智慧系统附带康养功能……“很多细节设计既贴心又实用,性价比高,给我们打开了创新思路。”

  改造采用装配式装修,回应了“绿色”需求。与此同时,鄞州还在探索品质型样板房、保障房、农房等不同类型的“好房子”,“通过样板引领,政府在理念上率先突破,带动房地产跟上社会发展形势,也利于打造本土化产业链。”史海良说。

  宝业集团轻钢电泳建筑工业化制造流水线。受访者供图

  市场接受 让良币驱逐劣币

  本次展览不仅面向购房者,也为房地产、建筑业等相关企业搭建交流平台。建造优质产品,不可避免会抬升成本,如何找到投入与产出的平衡?“好房子”项目面临着可持续的难题。

  总部位于绍兴的浙江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给出了一种方案。“宝业”打造高品质“百年宅”建筑体系,通过建设产业化,力求建筑长寿化、品质优良化、绿色低碳化。要实现这些目标,核心是建筑工业化集成制造。“一栋房子由8万个零件组成,通过流水线生产,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既能提高建筑质量、缩短施工周期,又能节水节能节材。”浙江宝业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宇光说,“百年宅”产品工业化集成率已达到87.5%以上。

  从拍地到设计、制造、施工、精装交付的建筑工业化全产业链模式,让企业能够合理控制项目成本。同时,“宝业”多年来积累的品牌和口碑,也可以增加项目流速。“以宝业·大坂碳积分项目为例,开盘半年去化率已超过70%。”孙宇光表示。

  很多房企意识到,从开发环节向上游制造、下游运营等环节延伸越来越重要。

  绿城采取了与供应商联合研发的模式。“华为、老板电器、金牌等供应商在各自领域更加专业,我们则掌握消费者需求,通过组建房产品创新研究组织,双方紧密合作,目前绿城多个‘好房子’产品的溢价能够覆盖成本增量。”绿城中国浙江区域产品创新研发院执行院长张雄说。

  而在湖州,目前推向市场的3个“好房子”项目均由湖州城市集团等国企开发。湖州城市集团与蓝绿双城联合开发的晴屿望湖项目,地上建筑建安成本每平方米增加近千元,与实际销售溢价基本持平。

  不过,随着同类项目增加,溢价红利可能逐步削减。为此,湖州市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比如,根据绿色建筑等级和装配式应用,提供差异化(1%-5%)的容积率奖励;面向人才举行“好房子”推介会、发放团购优惠券等。

  更高层级的配套优惠政策还差关键一步。多位业内人士提到,目前,国家和地方尚未出台权威的“好房子”认定评价制度。“根据评价标准可以认定‘好房子’等级,进而对房企实施差异化的税收减免、优惠补贴政策,对消费者实施对应的贷款利率、契税等优惠,从供需两端促进‘好房子’建设。”范建双认为。

  同时,上游产业链也需加快建筑工业化进程,建筑业转型升级可以形成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市场规范重塑、建筑领域创新,‘好房子’的成本会越来越低。”史海良说。

  据悉,“好房子”展计划持续3个月,其间将举办多场专题论坛和市民开放活动。展览不仅搭建起技术、市场、政策三方的桥梁,也在邀请每位市民加入进来,助推房地产市场“良币驱逐劣币”。

  湖州咏山望湖项目儿童游乐区。受访者供图

  浙江导则创新多

  《浙江省住宅品质提升设计导则(试行)》主要指标,对比国家其他地区标准,有将近30处创新。

  安全方面 新建住宅屋面应采用结构找坡,从根本上解决屋顶漏水的问题。高层建筑周边应设置不小于2.50米宽的防止高空坠物绿化缓冲区,保证住区安全。住宅套内应设置紧急呼救报警装置,保证套内安全。

  舒适方面 在住宅层高和楼面板厚度的规定之外,分户墙墙体厚度不应小于24厘米,机动车坡道上方应设置隔音防雨顶棚,卫生间宜采用同层排水技术,保证住户之间的隔音效果;地下机动车库及非机动车库应设置除湿装置或预留除湿装置安装、排水条件,结合省内气候特色,减少地库结露、湿滑现象。

  绿色方面 住宅设计宜满足现行浙江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二星级要求,鼓励开展绿色建筑标识评价。公共区域的照明系统应采取分区、定时、感应等节能控制措施。

  智慧方面 住宅应设置高速宽带网络系统,鼓励建设智慧小区应用平台,根据具体情况开展应用建设。

  这些核心指标立足浙江地域特点,提高居住体验,平衡舒适性与成本之间的矛盾,避免“参数内卷”。比如,部分省份设置层高不应低于3.3米,基于气候适应性研究,浙江地区层高超过3.2米会导致夏冬能耗增加12%-15%,而3.15米已满足暖通设备安装和通风需求,避免空间浪费。

  (资料来源:省建设厅科技设计处)


编辑:龚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