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12日讯(记者 陈寒) 预约下单,智能机器人上门收垃圾;扫码投放,AI系统自动识别评分……近日,浙江省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创新方案征集活动正式启动,各地创新力量踊跃响应,一系列已落地的智能分类案例亮点频出,为浙江生活垃圾治理提质增效注入新动能。
当前,全球智能化浪潮加速演进,大模型、具身智能等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度赋能实体经济和社会治理。作为数字化改革先行省,浙江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积极探索生活垃圾治理现代化新路径。
此次活动由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浙江省城乡环境建设提升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浙江省城市管理协会协办,旨在汇聚政府、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及社会公众的创新力量,围绕家庭、社区、校园、公共场所等多元场景,从产品升级、服务模式创新、居民行为引导等全链条,广泛征集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创新方案。
活动启动以来,已收到多方热烈响应。在杭州,国内首个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新型智能模式实现地区覆盖,从居民端、代运端、分拣端、管控端实现全链条AI“托管”,形成“数据驱动、智能调度、价值再生”的完整生态。在宁波,用户通过APP下单,智能机器人就能携带分类垃圾桶上门回收,成为了居民生活的“好帮手”。在嘉兴,拥有成熟的L4级自动驾驶能力的智能无人可回收物收(转)运车,能应对不同天气跟各种复杂路况,让垃圾转运实现全链路数字化管控,提高了回收物转运效率,并降低了运行成本。在绍兴柯桥,基于区块链的垃圾碳足迹管理平台,将垃圾分类与个人碳减排行为关联,居民投放垃圾时,数据实时上链,系统自动计算出碳减排量并生成个人碳积分,开辟了垃圾分类激励新机制……
据了解,本次征集活动分为产品创新、场景创新和其他创新三类。产品创新类侧重硬件设备、软件系统或核心部件的研发升级;场景创新类则关注智能技术在特定场景的落地应用;其他类则鼓励具有前瞻性和原创性的新思路、新设计。活动将持续至10月24日,期间将组织专家评审团,通过初选、路演等环节,从技术先进性、场景适配性、可复制性、成本效益等多维度进行综合打分,并设立网络投票环节,让公众为自己支持的智慧方案助威。
浙江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将重点遴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分类解决方案,推动数字技术与生活垃圾治理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分类投放精准度、收运处理效率及居民参与度,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智能化升级提供实践样板与创新动能。
随着AI识别、自动驾驶、区块链等技术的持续融入,垃圾分类正变得更加智能、精准和高效。此次征集活动不仅是对技术创新的一次成功检验,更是对未来垃圾分类治理模式的重要探索。未来,浙江将积极促进数字技术与垃圾分类深度融合,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智能化升级提供“浙江智慧”和“浙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