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 看浙里

船舶配载从“拼手速”到AI算力“妙响应” 20年数据“喂”出更聪明的港口

2025-06-09 14:18:48 来源:潮新闻 作者:记者 王凯艺 通讯员 宋鑫 编辑:龚晓

经过连月的密集调试,全新的“AI智慧港”配载系统近日在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正式上线。操作室内,一线配载员只需在电脑屏幕前“刷”下系统,AI算力“妙级”响应,不到 20分钟,3000自然箱的配载方案自动生成。

“在此以前,配载员得持续盯着屏幕,手动拖拽一个个集装箱,期间往往还得反复调整,配载一艘船,没三五个小时根本下不来。”作为系统背后的算法工程师,陈佳超面对延绵无垠的码头岸线,大型集装箱船来去自如,装卸作业全流程“丝滑”,成就感油然而生。

港口的算法工程师陈佳超。受访者供图

紧随人工智能、大数据、5G、区块链等技术发展,港口间竞争力的比拼关键看“智商”。从三五个小时到仅需20分钟,宁波舟山港配载系统完成了重要“蜕变”,港口船舶配载由此从人工时代迈向“人工智能+”时代,成为世界枢纽大港智慧升级的又一力作。

船舶配载是一个数据量大、约束条件多的复杂作业,需要同时考虑卸货港、货物种类、箱型、箱重、场地分布、机械安排、船舶结构等10余个关键变量,任何一个环节考虑不周,都可能影响配载作业的科学性,进而拖累船舶作业效率。传统配载效率难以突破,主要由于系统设计与实际作业流程脱节,操作便捷性不足等导致技术落地难。

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码头。拍友 蒋晓东 摄

一年前,陈佳超带着智港通研发团队与穿山港区业务团队组成联合攻坚小组,连续大半月每天与配载员老师傅形影不离,将船舶配载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逐个排摸,并逐个进行技术攻关。“期间,依托宁波舟山港自研自用的n-TOS系统,我们把近20年的配载数据‘喂’给AI大模型。”陈佳超介绍,以AI算法技术为支撑,技术团队深度对接业务需求,通过算法量化翻箱率、整取率等配载质量指标,将老师傅20年的操作习惯与配载经验“转化”为AI模型的决策逻辑,让系统既“懂业务”又“能决策”。

据上线来的实测数据显示,运用智能配载方案完成3000自然箱的配船方案,较人工配载平均可减少翻箱次数超30次,缩短龙门吊移机时间上千分钟。当前,该系统已在穿山港区进入稳定运行阶段,翻箱率、整取率、清贝率等核心指标大幅优化,预计全面推广后每年可为码头节约成本数百万元。

下一步,研发团队将继续优化智能配载系统算法模型,设计配船动态展示系统,实现配载方案全流程自动化、可视化,进一步推动港口作业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跨越。

陈佳超和团队研发人员们。受访者供图

“现在年轻人玩的技术真让人大开眼界,东方大港由你们这代人‘接棒’建设,一定会更强更‘硬核’。”告别了低效重复的手动调箱模式,一名配载员老师傅对着电脑屏幕心生感慨。他还鼓励陈佳超等年轻研发者多钻研多创新,持续提升码头作业效率,为推动宁波舟山港进一步开放发展,“链”上全球贸易注入科技力量。


编辑:龚晓
相关新闻

经过连月的密集调试,全新的“AI智慧港”配载系统近日在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正式上线。操作室内,一线配载员只需在电脑屏幕前“刷”下系统“在此以前,配载员得持续盯着屏幕,手动拖拽一个个集装箱,期间往往还得反复调整,配载一艘船,没三五个小时根本下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