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近年来,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频发,这让防灾减灾模式不仅需要多部门协同作战,还需要跨区域合作。今年以来,浙皖闽赣四省积极协作,成为跨省域联防联控的试点先锋。
衢州、黄山、南平、上饶同处浙皖闽赣四省交界,相似的雨热气候与多山地形,使其成为江南山地暴雨典型区。过去,四地气象灾害防御主要依靠传统方式,省际协作不畅、信息共享受阻、防御标准不一等问题突出。就拿监测工作来说,四市虽各自搭建了气象监测网络,可数据共享程度有限,基层监测存在诸多盲区,跨省灾害联防也缺乏统一平台,大大降低了跨区域灾害的应对效率。
如何破局?这四省边际地区给出了答案。2024年12月13日,浙皖闽赣四省边际地区(衢黄南饶)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区域协同标准试点获批。四市迅速行动:创新网格区域面积核算方法,统一暴雨、台风等8类气象灾害警报标准;搭建“区域气象灾害警报业务平台”,实现监测、预报、预警全链条数据共享,并建立高速交通、森林火险等统一预警平台,推动上下游实时联防。
试点获批后,四省联防初有成效。在今年“4·11”极端天气中,由于浙江降雨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浙西部山区容易引发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气象灾害。然而,借助衢黄南饶气象灾害警报业务平台,四市实时共享强对流天气实况和预警信息,为处于下游的衢州防御争取宝贵时间,提前排查安全隐患、撤离民众、关停相关景点等。
目前,四市正不断完善和研制区域气象灾害预警标准,计划修订暴雨、强对流(雷暴大风、短时暴雨、冰雹、雷电)两大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标准,统一种类、级别和阈值计算方法,预计今年10月底前完成新旧标准对比评估。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将防汛防台“1833”体系推行至四市,按照“预报预警为令”要求,构建“递进式”监测预警与应急联动机制,让预警直达基层网格的通道,将气象灾害警报、预警信号标准纳入各地应急响应体系,完善基层气象灾害预警联动协同机制。此外,四市协同开展《气象灾害预警与相应条例》立法调研,加速推进跨省域气象灾害防治领域协同立法,让防灾减灾的这张网更细、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