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视觉中国
如果能用健康“积分”换服务,你愿意为它打卡吗?如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标配中医馆,你会不会更有获得感?
近日,杭州市司法局举行新一届政府立法联系点授牌仪式暨《杭州市全民健康促进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征求意见座谈会。各立法联系点代表围绕《草案》建言献策,为全民健康立法助力。
越来越多的居民感受到,从城市到国家,都在频频出手管理个人健康。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个行动,就是“体重管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要负责人在民生主题记者会上表示,实施“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慢性病防治。
体重管理从个体行为上升至公共卫生战略,引发全网共鸣。网友笑称,“国家喊你减肥”拉开了“全民甩脂大幕”。这背后,不仅有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高的需求和期待,也有党委、政府的深刻考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从宏观角度来说,健康管理不仅能有效预防慢性疾病发生,减轻医疗系统负担,还能释放人口健康红利,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从微观层面看,健康深刻影响着个人生活品质与工作效能。只有保持健康的身心,才能积极投身于工作生活,享受人生乐趣。
那么,又为什么要为全民健康立法呢?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层面相继出台法律、政策文件,要求各地加强健康治理领域的法治建设。从落实上位法要求来看,需要进行地方立法。随着时代发展,健康领域建设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需要跨层级、多部门协同应对,需要立法推动。杭州作为全国健康城市建设先行先试市,连续5年全国公共健康治理能力排行榜名列榜首,立法还能更好固化杭州先进经验。
这次的杭州《草案》,管上了百姓健康的哪些事?
首先要管住的是嘴。比如,餐桌上“卷”起来了,要“限盐油糖”。国家卫健委《体重管理指导原则》建议,成人每日热量摄入应控制在1800千卡至2400千卡,其中蛋白质占比15%至20%,脂肪不超过30%。
《草案》提出全社会参与减盐、减油、减糖行动,鼓励食品生产者生产低盐、低脂、低糖食品,并在包装上做显著标识;鼓励餐饮服务提供者为就餐者提供易于分辨的公筷公勺;鼓励含糖饮料、酒精饮料销售区域规范设置健康提示标识,通过可视化引导减少高糖高脂摄入。这意味着,将来,你点开外卖平台,或许会跳出低盐低脂的“健康专柜”供你选择。
具体举措,还包括“控烟限酒”。《草案》要求政府部门依法开展控烟和过量饮酒监测工作,减少烟草烟雾危害,预防、控制过量饮酒,把“控烟限酒”从道德倡导上升为法律义务。
除了“管住嘴”,还要“迈开腿”。
《草案》提出,制定并组织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实行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为激励群众,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将探索建立健康积分奖励机制,市民参与体育健身、健康讲座等活动可攒积分,用来兑换体检、中医理疗等健康服务。
其次要管的是服务。
《草案》规定医疗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应分工合作,为市民提供预防、保健、治疗、护理、康复、安宁疗护等“全生命周期医疗卫生服务”。
比如,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将整合个人健康标识、诊疗记录等数据,孕产妇、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有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也就是说,今后你无论搬到哪个社区,家庭医生都能一键调取你的“健康档案”。
很多人注意到,随着“体重管理年”的推进,“减重门诊”“中药调理”等人气爆棚,咨询、就诊的群众络绎不绝。据杭州市卫健委发布信息,2023年起,杭州居民的家门口已陆续开出73家体重管理门诊,帮居民定制“减肥大计”。7486人完成或正经历“健康蜕变”,累计减重10473公斤。
中医药服务也是《草案》一大亮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按有关规定建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发展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让“治未病”走进寻常百姓家。
对于不同人群,《草案》也有不同保障。比如,对职场“打工人”,鼓励企事业单位落实健康管理员制度,支持设置自助健康驿站(健康小屋),配备血压计、体重秤等,并为职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再如,对中小学生,由学校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或辅导人员,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评估、预警和干预工作机制。并且,中小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限制被监护人使用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规范使用的场所、时段、时长、频率、内容、功能、权限等事项,并配合学校禁止或限制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
还要管的是环境。
随着绿色、低碳、健康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百姓对生活环境的健康越来越重视。《草案》要求加强影响健康的环境问题预防和治理,建立环境健康综合监测体系,强化环境健康监测预警。
建设单位要使用绿色环保以及防止光污染、电磁辐射、降低环境噪声等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建筑设计和建筑材料,住宅小区也要将体育场地同步纳入规划、建设和验收。
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健康是最坚实的基石。无论是“国家喊你减肥”还是为全民健康立法,目的都是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和管好体重、健康饮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等良好生活方式与习惯。从此刻开始,大家一起走出家门、参与锻炼,用汗水收获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