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 看浙里

酸酸甜甜的人间美味来了!浙江首批本地杨梅抢鲜上市

专家:今年整体会晚熟一周,但杨梅品质不受影响

2025-05-08 16:31:28 来源:潮新闻 作者:记者 林辰辰 通讯员 王语嫣 编辑:龚晓

吃货们惦记的那一口酸甜交织的美味来了。在大部分杨梅还在青果的时节,来自浙江的早佳杨梅,已经率先变红,提前甜蜜。

“早佳杨梅比常规的早熟品种,要早个7-10天左右,而且同样风味浓郁。”浙江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副所长张淑文告诉记者,因为前期温度变化较大,今年浙江的杨梅整体会晚熟一周左右,但“杨梅脑袋”们大可放心,在种植专家、农户们的共同呵护下,今年杨梅的品质不会受到较大影响。

杨梅青果(右)和熟果(左)对比 受访对象供图

酸甜浓郁的早熟杨梅

风味浓郁、保鲜期更久

苏东坡曾说过:“闽广荔枝,西凉葡萄,未若吴越杨梅。”饱满的个头、细腻的果肉,一口咬下,四溢的酸甜汁水让人回味无穷……杨梅,特别是来自浙江的杨梅,是穿越千年依然享誉世界的美味。

挂在枝头的早佳杨梅 受访对象供图

浙江早佳杨梅是夏日里抢跑的“优等生”——紫黑发亮的果皮裹着更浓郁的酸甜滋味。平均单颗果实“体重”12.5克,入口汁水充沛。张淑文介绍,它的果肉紧实耐折腾,无论是装箱快递给远方亲友,还是塞进冰箱囤货,都能扛住“颠簸考验”,保鲜期也更长久。

从前,杨梅总和梅雨季节一同出现,江南人往往得望着窗外的连绵细雨啖杨梅。那时,“雨打杨梅头,30天无干土”的天气情况,会导致杨梅果提早掉落,难以储存和运输,对农户造成惨重损失。

“对于老百姓们来说,早佳杨梅成熟得更早,是一份提前尝鲜的快乐,”张淑文表示,“而且杨梅避开了雨季,果农们不用担心雨水泡烂果实,能降低落果、虫害等影响,品质更有保障。”

挑选杨梅有窍门

圆鼓鼓的“紫娃娃”最棒

除了早佳杨梅,预计到五月中下旬,大家可以品尝到各种品种的大棚杨梅。

如何挑选和解锁这一口鲜?记者跟着张淑文,学会了“一看二闻三摸”的小窍门。

浙江杨梅“荸荠种” 受访对象供图

先看颜值,可以寻找那些圆鼓鼓、紫得发亮的果中“胖娃娃”,躲开带疤、破皮或者出了水的果子;然后闻味道,凑近嗅一嗅,如果有一点酒味的,可能是已发酵的坏果;最后可以轻轻捏一捏,淘汰掉软趴趴的果子。

此外,大棚早熟杨梅一般不会出现“杨梅虫”,买回家后,可以放进冰箱冷藏室(4℃左右)保鲜三五天。“但还是趁着新鲜吃才够味,吃之前只需要用清水冲洗即可。”张淑文提醒,虽然杨梅果核小但尽量别咽,以免带来健康风险。

年产量50万吨

浙江稳坐杨梅界头把交椅

“世界杨梅在中国,中国杨梅看浙江”。在浙江,杨梅是最具特色的果树,品种繁多——比如台州黄岩、仙居的东魁杨梅大如乒乓球,一口咬下汁水四溅;温州瓯海的丁岙杨梅清甜如泉,连果肉纤维都透着纯净;余姚荸荠种则是“糯叽叽党”的心头好,核小肉厚,甜中带一丝俏皮的酸。

丁岙杨梅 受访对象供图

每年夏季,这片土地都用130万亩杨梅林织就一张甜蜜网,用年产量50万吨的红果子,孕育近70亿元的特色产业,让浙江稳稳坐上全国杨梅界的头把交椅。

为了让这颗“致富果”更甜更持久,近年来,浙江接连放出政策大招:2024年,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连续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杨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杨梅酒产业发展三年提升计划》等文件,为杨梅特色品种选育、高效栽培、和高价值利用保驾护航。

浙江的杨梅将不只是6月的限定滋味。不仅有闪避梅雨季的早熟品种,还有东魁、黑晶等中晚熟品种,把错峰上市发挥得淋漓尽致。

“从清晨吃的鲜果、午后泡茶的杨梅干、夜市烤鱼上的杨梅酱,到微醺的杨梅酒……这份酸甜可以绵延一年四季。”张淑文说。


编辑:龚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