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3月22日讯(记者 谈佳轶 通讯员 汪弋炀)春日胜黄金,农时不等人。眼下,正是浙江农业生产旺季。3月22日,全省春耕备耕暨送科技下乡活动启动仪式在台州黄岩举行。
AI轨道巡检视觉识别病虫害,无人驾驶旋耕24小时作业、自动驾驶插秧15分钟一亩地……各式各样的硬核“黑科技”在田间地头大显身手,浙江春耕现场秒变“科幻大片”。
“AI+”重塑春耕备耕图景
在黄岩蜜橘种源研究中心现场展示区,一款头戴式AR智能巡检设备引发围观。“小麦赤霉病系统调查”“进行严重度调查”……只要“动动嘴皮子”,眼前就能即刻智能识别病虫害图像,不仅于此,相关数据还能自动汇算、报表实现一键上传。这是一款基于 AR 和 AI 技术的田间可移动智能监测设备,戴上即可实现“一双目察百亩田”的调查效果。
杭州盈禾嘉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管征超在现场进行了演示,“该设备可应用于以‘人工目测法’为主要测报调查手段的田间病虫害识别统计,如稻飞虱、红蝴蛛、蚜虫等病虫害,平均准确率达85%以上。”据悉,在杭州、宁波、湖州、金华等地该设备均有应有。
这一幅“含科量”十足的春耕图里,藏着浙江因地制宜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密码”,向前沿科技要效益。
今年,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农业农村领域低空经济发展行动方案》,旨在进一步拓展“低空+农业”应用,加快形成农业农村领域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
在台州黄岩区院桥镇梁湖桥区块教智农田,集无人机调度、管控、AI模型应用于一体的“低空+AI”场景已经应用。
无人驾驶旋耕机翻起层层沃土,搭载多光谱相机的植保无人机精准识别作物长势,AI虫情测报灯实时回传数据……“今年春耕科技味更足,挂旋耕机也能实现无人驾驶,现在10分钟就能耕完一亩地。”台州黄岩区种粮大户章彬斌承包了1000余亩土地,他指着田埂上的“铁牛群”感慨,现在从育秧、旋耕、插秧到植保全流程均已有AI参与自动化,能为他节约20%-30%的成本。
科技赋能,正在重塑浙江春耕备耕图景。
“服务+”构建四链融合生态
春耕不仅是农时之战,更是“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深度融合的实践场。
眼下,在浙江的沃土上,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芽已蓄势萌发。在黄岩西甜瓜科创园里,一月初播种,二月初移栽的西瓜正茁壮成长,再过几个月就将迎来收获。
那么现在市面上还有黄岩瓜农种的西瓜吗?答案是肯定的。黄岩人在全国各地“追着太阳种西瓜”,浙江农业部门则“追着瓜农送培训”。从产业、创新、人才到服务,已经形成了“四链”融合发展模式。
走进西甜瓜科创园,负责人牟森林正忙着比对西瓜品种的生长数据,“通过智能化系统,我们可以根据数据,分析不同品种的长势、抗性、结果情况,以后就能得出科学的结论,为瓜农提供更适应市场的品种。”
为农服务放始终是首位。活动现场,省供销社免费赠出20吨配方肥,省农科院也为广大农户准备了20吨高级内生菌功能性有机肥,助力春耕生产,这仅是政策礼包的冰山一角。
“柴油‘春耕优惠价’”“农机实用技能免费培训”……启动仪式上发布的农机“两新”、农机化服务、中石化、中石油、农式服务综合保险,五大农机保春耕便民服务政策“红包”,为春耕生产注入“硬核动能”。
面对农户今年种什么、怎么种的疑问,一扫“浙农码”,最新发布的2025年125个农业主导品种、130项主推技术信息即刻呈现。
接下来,7支产业技术团队即将启程,服务山区海岛县组团片区,把技术要点、惠农政策、放心农资、市场信息等及时传递到农民群众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