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 看浙里

“双向奔赴”20载!宁波牵手“中字头”院所提升科创能级

2024-09-26 11:14:57 来源:浙江在线-潮新闻 作者:记者 翁云骞 通讯员 甬科宣 编辑:毕真

  浙江在线-潮新闻9月26日讯(记者 翁云骞 通讯员 甬科宣)“中字头”院所的最新科研成果齐刷刷陈列着,数十项产业化案例让人应接不暇。日前,2024中国浙江•宁波人才科技周拉开帷幕,笔墨浓重的中国科学院系列成果展陈成为活动一大亮点。

  一个是我国自然科学领域的最高学术机构、无可替代的战略科技力量,一个是我国知名的沿海制造业大市,制造门类齐全。中国科学院与宁波的结缘,起始于20年前。

  “浙里好成果”发布会暨中国科学院院属单位走进宁波活动举行。通讯员供图

  2004年4月20日,中国科学院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宁波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的协议书。

  20年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先后建成国家、中国科学院、浙江省级科研平台30个,集聚科研人员近千名,荣获国家级科技奖励3项,连续10年专利授权量科研机构排名前10。

  何止是材料所。多年来,宁波充分发挥制造业家底丰厚、民营经济思维活跃的特色,加强与中国科学院各大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在新材料、新能源、关键基础件等领域培育了诸多优质企业。“中字头”平台及其科研成果,正成为宁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20年,这个院所扎根宁波铸新材

  石墨烯被称为“新材料之王”,其未来的产业化发展前景如何?宁波高交会上,国家石墨烯制造业创新中心带来数款新研发的石墨烯改性产品,其中,一种兼具防火、疏水、隔热等全能“身手”的气凝胶填充材料让观者眼前一亮。

  “我们用自主制备的石墨烯对普通气凝胶进行了精准改性,使这种无机多功能材料拥有世界上最低的导热系数,在建筑、管道保温等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中心项目负责人说,石墨烯产业化一向被视为难点,而破局的关键在于找到与现实需求的结合点。目前,该中心已成功开发出高效能驱动电机石墨烯铜基复合材料、高比能动力电池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等多种石墨烯新材料,让我国石墨烯材料规模化制备和产业化应用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

  作为新材料原始创新策源地,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在石墨烯等前沿材料领域已深耕多年。用“化学剪刀”等新型材料创制策略制备新型MAX相材料和MXene材料、通过“微交联法”创制弹性铁电聚合物开辟新的弹性铁电材料学科方向、突破性解决困扰钙钛矿发光二极管的运行稳定性问题……该所聚焦材料研制与应用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从国家重大需求中梳理和找准基础科学问题,在基础理论与前沿新材料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突破成果。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二十周年”展区展示着宁波材料所建所20周年以来取得的标志性科技成果。“螺旋桨与船体减阻节能涂层”突破了减阻材料大面积施工及长效服役等关键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将仿生减阻蒙皮材料应用于30万吨巨量油轮螺旋桨。

  “这个技术由我们与中远海运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攻关,通过研制仿海豚皮肤的‘类液态”材料,实现航行节能。”宁波材料所海洋关键材料重点实验室曾志翔研究员介绍,该团队较早开展了表界面仿生滑移材料与海洋航体减阻方面的研究工作,未来将有计划地推广到更多油轮船队,帮助大型油轮有效实现节能减排。

  “螺旋桨与船体减阻节能涂层”成果。

  通过加强工程化能力建设提升技术成熟度,实现关键材料和技术在国家重要型号“用得上”、“有影响”,有力支撑国家重大工程和重要任务。目前,宁波材料所已实现30多类关键材料与部件的创新研发,为航空航天、核电、海洋等领域重要场景应用提供支撑。

  铸造新材,筑梦宁波。20年来,宁波材料所累计建成稀土永磁材料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石墨烯制造业创新中心等1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眼下由中国科学院获批正在牵头组建海洋关键材料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共在Science、Nature子刊、EES、PNAS等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数百篇;与企业共达成2000多项合作,实现大尺寸单晶金刚石、非晶软磁带材、生物基平台化合物、3D打印空气舵、弹性电子传感及其器件、智能全向移动机器人、TOPCon电池量产装备及技术等10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院地合作,助宁波“小巨人”抢占新赛道

  科技创新要“顶天立地”。中国科学院的高质量科研成果与宁波丰富的制造业发展需求相结合,在东海之滨绽放出绚烂的火花。

  在慈溪一个不起眼的厂区,宁波健信核磁技术有限公司用7年时间在全球率先研发成功“1.5T无液氦超导磁体系统”,该技术获浙江2021年国际首台(套)装备认定,成为宁波市首个国际首台(套)产品。该项成果背后,离不开中国科学院诸院所坚强的技术支撑。

  与中国科学院的产学研合作,还为宁波为数众多的“小巨人”企业开辟了发展“新赛道”。

  总部位于宁波的松丹自动化科技(宁波)有限公司专长开发高精度姿态传感器,这两年,企业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单位合作,瞄准智慧农业方向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

  自动采收“机器人”。

  “黄蜀葵等药用花卉采摘的人工成本很高,我们新近研发了一款自动采收‘机器人’,只要提前输入指令,它就会自动在田间寻找到目标花卉,进行及时采收,效率是传统人工作业的好几倍。”企业产品负责人王璞介绍,智慧农业方兴未艾,通过与高校院所的合作,他们的传感器产品正不断开辟新的应用场景。

  守正创新、优势互补,这是合作的核心要义。去年12月,中国科学院与宁波市在京举行会谈,并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科学院将把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定位与宁波市创新发展的科技需求紧密结合,优化在甬科技布局,支持宁波建设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和新时代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助力宁波打造世界一流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实际上,双方在宁波已诞生不少成功的合作样本。此次高交会上,“中国科学院在宁波成果转化项目”展区遴选中国科学院成功在宁波成果转化的创业项目,共包含22家单位,展品多达40余件。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发的超硬耐磨合金解决了传统合金表面硬度不足和强韧性不匹配的难题。“我们正与更大集团、海天金属、宁波钢铁、贝隆精密等甬企积极对接,有望将围绕稀土处理钢、轴承钢、一体化压铸等领域开展科研合作,联合申报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高交会现场,金属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编辑:毕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