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 聚民生

台州海润街道:党建红“链”起鲜甜共富路

2025-09-12 17:33:45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通讯员 张丹丹 编辑:毕真

  浙江在线9月12日讯(通讯员 张丹丹)“以前养青蟹总担心病害,现在有专家定期指导,亩产翻了几番,一年能多赚好几万。”涛头村养殖大户陈彩爽笑着算起增收账。在海润街道,像老陈这样靠小海鲜产业富起来的农户还有很多。近年来,街道党工委以党建为纽带,串起养殖、加工、销售全链条,让“小海鲜”变成了“大产业”,走出了一条“党建强链、产业兴链、共富延链”的新路子。

  红色纽带“链”资源:抱团取暖,破解“老大难”

  “单打独斗难成气候,党建把大家拧成了一股绳。”海润街道党工委书记黎郁道出关键。街道创新构建“1+N+X”组织架构,以龙头企业海之蓝为“链主”,联动9个村党组织+8家合作社及科研院所,每季度召开联席会,专啃“硬骨头”,累计破解养殖病害、冷链梗阻、海外认证等难题40多项。

  在党建引领下,街道以“资源清单”为抓手,激活共富新动能。以劳动力清单,依托共富工坊,精准摸排并动态管理联建村闲置劳动力,带动本地村民就业100余人;以土地清单,系统整合各村闲置养殖塘、集体建设用地,推动村企结对、村村联合,建成集生产加工、冷链储存、技术培训、产品展销于一体的血蚶共富工坊;以资金清单,精准投向冷链物流、销售网络等关键环节,建立近200家“飞地”工坊,与外婆家、阿里巴巴等单位开展多元化合作,年增收550万元。

  数智赋能“链”品牌:提质增效,“鲜甜”变“金甜”

  “给小海鲜‘贴标签’,身价立马不一样。”海之蓝董事长周未翔展示印有“渔老板”的精美礼盒。此外,街道党工委指导注册“鲜礼家”“远洋客”等品牌,推出“潮涌海润”城市合伙人项目,鲜甜品牌越叫越响。

  针对传统养殖难题,街道引入省农科院等“外脑”智慧,成功推广“立体混养”模式与“共富渔塘”数字化场景,实现血蚶每亩增产3000斤,亩均收入从5000元增至2万元。通过“巧匠帮带”模式,让50多名新农人成了致富带头人。

  同时,街道设立“才助共富”服务中心,聚焦创新口味研发,开发出海鲜高汤类等标准化预制菜,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年均产值达5000万元,让“鲜甜”滋味突破地域限制,走上更广阔的餐桌。

  渔旅融合“链”市场:鲜甜出圈,共富路更宽

  “办个节,游客来了,小海鲜更好卖了。”涛头村党总支书记林后宜在刚捡拾的满筐血蚶前说。涛头村的全县首届血蚶节吸客200余万,获评省级“3A”级景区村庄,成功打响区域小海鲜品牌。

  在党建红“链”的牵引下,海润街道党工委正全力打造“以渔促旅、以旅带渔”的鲜活样板。在文化赋能方面,涛头村正加紧建设畲风小海鲜一条街,为游客带来沉浸式的“海上畲乡”风情体验。在产业布局方面,街道深挖区位优势,打造“鲜礼家”农文旅共富项目,构建集直播助农、品牌展销、文化体验、美食品鉴于一体的“文旅新地标”。协同推进的头岙省级农文旅创示范园区,正加速整合产业配套与观光资源。此外,街道高度重视人才强基,牵头方远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开设电商、茶艺等课程,为产业链持续培养、输送专业新农人。

  党建红“链”,串起产业链、致富链、幸福链。如今的海润街道,小海鲜产业正实现着从“分散经营”到“集群发展”的跨越升级。未来,这条用红“链”织就的鲜甜共富路,必将延伸得越来越远、越来越“鲜甜”。

编辑:毕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