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24日讯(通讯员 庄庆龙 吴祖方) 1月14日至2月22日,景(宁)文(成)高速景宁段主线流量达72.52万辆次,日均1.81万辆次,比2024年春运大幅增长了48.36%。为保障安全通畅,相关管理部门以科技创新赋能高效应对,这条通车刚满两年的“浙南天路”度过了平稳运行的第三个春运。
“随着通车时间的增长,景文高速逐渐被公众熟知,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出行选择。”浙江省交通集团云景收费中心所负责人张建华分析说,景文高速连通了温州瑞安和丽水景宁。春运期间,相当部分从台州、温州往返贵州、四川等地的车辆选择走相对通畅的景文高速,是流量增长的最主要原因。同时,景文高速将景宁、文成两县的主要景区串联在了一起,由景文高速互通出口通行至各景区均不超过1.5小时,便利的交通助推着沿线节假日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流量增长的另一主因。
“在落实好日常安全保畅措施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创新+引进’方式,以科技创新赋能高效应对。”张建华说,在强化日常道路巡逻、事故救援等措施的基础上,他们根据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多、易起雾、连续长下坡等特性,以科技创新赋能,有针对性提升景文高速的安全管控水平和道路保畅能力,营造平安通畅的春运出行环境。
春运期间,在每天大流量时段启用无人机进行空中巡逻和低空预警,实时监控道路交通情况。当发现道路拥堵时,远程操作人员实时输出语音,通过空中喊话,下达预警指令和提示信息。对于发现的车辆追尾、抛锚等警情,会根据现场情况第一时间进行空中指挥引导。“让无人机参与高速公路日常交通管理,相比路面保畅力量出警,时间缩短了10到15分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疏通道路拥堵和缩短普通交通事故的处置时间,交通事故处置效率和道路疏通能力大幅提升。”张建华介绍说。
“景文高速桥隧占比达80%,而隧道内景观比较呆板,开车时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无意识加速等情况。”张建华说,为提升行车安全性和舒适度,他们在隧道内安装了一套“隧道视觉诱导控速系统”,通过在隧道两侧安装恒速闪动的LED诱导灯,并根据隧道内的限速值设置相应的闪烁频率,形成一条“会跑的灯光带”,引导司机观察诱导灯的“跑动”速度和闪烁方向,来判断车速是否合格和集中注意力。经测算,安装了该技术的高速公路隧道,车速总体下降10公里/小时左右。
景文高速属于典型的山区高速,进入秋冬季节大雾天气频发。“我们在易起雾路段投用了雾区灯光诱导系统,通过‘会变色的灯光带’守护雾天出行安全。”张建华介绍,在雾区视觉混沌的环境下,通过诱导灯闪烁产生黄色信号强化道路轮廓,让司机清楚感知两边护栏,引导车辆在车道中央行驶。当有多辆车同时在雾区通行时,系统会切换成防追尾警示模式,两车间的诱导灯转换为红色,形成红色轨迹灯带,提醒前方有车辆通行,并感知两车间的车距及前车的车速,为民众出行增添一份安全保障。
“我们还深入践行‘交旅融合’理念,不断延伸服务内涵,助推企地效益协同提升。”张建华说,春运期间,他们依托“红石榴”志愿服务队,协同地方文旅部门在景文高速沿线开展旅游咨询服务、农特产品推荐等活动6场次,服务司乘近5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