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23日讯(通讯员 萧美办)一针一线绣出千年匠心,一器一物承载岁月温度。萧山的非遗,是流淌在乡土间的文化基因,更是镌刻在时光里的精神密码,它们讲述着萧山的故事,也滋养着城市的气韵。“美丽萧山”公众号推出“萧山非遗”系列推文,带您触摸传统技艺的纹理,感受匠人匠心的坚守。
“撑一把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细雨斜织,盛夏未至,若是戴望舒此时漫步萧山雨巷,会不会惊叹那把“油纸伞”的奇妙变身——南阳街头的国风透明伞,宛如一朵朵雨中盛开的莲花。
南阳是历史悠久的四大伞乡之一,有着“中国伞乡”的美誉,如今,“南阳伞·共富坊”体系年产3亿把伞,不仅为人们遮风挡雨,更是撑起了一片共富晴空。
政府搭台:“1+15+N”,编织共富“三重网络”
在党建引领下,南阳街道以创建“南阳Young”党建品牌为抓手,充分发挥伞业协会联合支部与16个村社党支部的党建联建优势,精心构建了“1+15+N”的共富架构。“1”即一个共富总部工坊,集南阳伞文化展陈、伞企集散加工、销售、直播、数字驾驶舱于一体;“15”即15个村社设立的兑换站,实现伞加工、集散,便于居民就近就地增收致富;“N”即若干个“伞下相缝”工作站,缝伞人可以边缝伞、边交流,也成了民情双访的一个新场景。
全民共富:慈善基金托底,共享“伞下晴空”
“南阳伞·共富坊”已入选省级示范“共富工坊”,通过覆盖南阳伞业协会所有企业,成功带动了十分之一的南阳人参与到雨伞生产缝制中,平均每年每户可增收2万元。针对特殊困难群体,伞业企业不断优化整合放伞点布局,而街道民政、慈善、妇联、工会等部门也积极组织各类培训、技术比武及帮扶活动,同时设立了“南阳伞慈善基金”,对在基金就业的困难群众给予总收入10%的资金奖励,以鼓励他们积极就业增收。
产业舞台:生态产业规划,展望共富“新蓝图”
南阳伞业以“设计+产业”平台为核心,通过引入专业团队优化产品结构,成功开发文创伞、高端定制伞等高附加值品类,同步构建“市场-产业”双循环体系。未来,该体系将以“南阳伞·共富坊”为载体,通过资源整合与精准施策,构建“整体智治、多跨协同”的众扶机制,以产业升级反哺社会共富,为弱势群体提供可持续增收路径,确保共同富裕目标全面落地。
征集:如今,南阳伞文化正在吸纳更多的新鲜血液,“伞绘青春·潮起南阳中国伞乡杯”主题大赛作品火热征集中。
从修伞匠的叫卖声,到云服务器的提示音,七十载春秋晴雨度过,南阳伞依旧青春。每一把伞撑开的弧度,都是丈量幸福的量角器,每根伞骨延伸的方向,都指向共同富裕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