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23日讯(通讯员 萧美办)碧空如洗、清风拂面,是我们对美好家园的共同期盼,五月的萧山,一片片金黄的麦田,恰是这份美好的生动注脚。然而露天焚烧秸秆与垃圾的行为,正悄然侵蚀着这片蓝天净土带来诸多隐患。
1.污染空气
焚烧产生大量PM2.5和有毒气体,加剧雾霾,诱发呼吸道疾病。
2.威胁安全
浓烟降低能见度,易引发交通事故;火星飞溅可能导致火灾。
3.破坏土壤
焚烧后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产量。
4.浪费资源
秸秆本是“宝贝”,焚烧等于白白丢弃可再利用的资源。
在这份金黄的美景即将升华为丰收的喜悦之际,我们向您倡议:
请珍惜土地资源,树立环保意识,不要在田间地头焚烧秸秆、杂草和落叶等。可采用机械化秸秆还田、堆肥腐熟还田、供给回收企业等方式处理秸秆,使其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化利用。
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在小区内、路边、河渠边等处焚烧垃圾。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别投放至相应的垃圾桶,让垃圾得到妥善处理,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焚烧现象的发生。
当我们选择将秸秆深埋成沃土的呢喃,当垃圾在分类中重获使命,便是用双手织就生态的经纬。
在萧山,各镇街积极探索创新禁烧模式,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绿色治理经验,成效显著。
1.新街:数智天眼
利用 “五站合一” 基层治理平台,以 “数智 + 网层”“宣教 + 执法” 等举措联动推进露天禁烧管控,实现露天焚烧预警 “1 分钟发现、5 分钟响应、30 分钟处置” 高效闭环处置。同时建立农林废弃物处置中心,完善收储运体系,有效解决废弃物出路问题。
2.益农:能源网络
创新推出“四化联动”举措,推动秸秆能源化利用产业化,建立秸秆收储运体系,不仅有效减少了秸秆焚烧现象,还为农民增加了收入,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3.党湾:全链处理
建立秸秆处理中心,实行村收、镇运、企业处理的秸秆处理模式,将秸秆通过饲料化、能源化等方式进行利用,每年可处理秸秆 1.5 万吨以上,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4.瓜沥:环保积分
各行政村纷纷行动,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巡查,开展秸秆收储,同时将秸秆垃圾管理纳入积分管理体系,设立秸秆投放奖惩机制,从源头上减少了秸秆焚烧的发生。
5.河上:绿色银行
采用秸秆兑换有机化肥的方式,吸引农户主动收集秸秆并运送到各村兑换点,提高秸秆收储效率,有效减少秸秆等废弃物焚烧现象。
每一份秸秆的合理利用,都是对萧山蓝天的守护;每一次禁烧的行动,都在为生态宜居加分。让我们携手同行,从拒绝焚烧开始,共同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