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16日讯 小区路面井盖作为公共市政设施的一部分,看似不起眼,却与民生息息相关。前不久,位于杭州市萧山区蜀山街道的广和公寓联合社区与物业开展了小区井盖问题专项整治,全面排查污水井、电力井等各式井盖,将老旧、晃动、磨损的井盖统一更换,进行减震施工,增加橡胶垫圈,解决了“咣当咣当”的噪音源头。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年初,“宁静小区”创建工作入选杭州市人民政府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萧山区第一时间印发创建工作方案,积极动员城区7个街道的多个小区开展申报创建。通过街道、社区、物业的共同努力以及小区居民的广泛参与,山水苑等33个小区已完成建设,并成功入围杭州市第一批“宁静小区”名单。
从小事入手,解决民之所呼。萧山区聚焦群众身边常见的交通、家庭娱乐、装修等九类小区噪声源,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有效解决了一批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创建期间,共治理小区道路长度1385米,道路窨井盖651个,通过安装橡胶垫或水泥封堵对287处排水井进行加固,缓解了因道路破损产生的车辆通行噪声。另有15处水泵房、91处电梯、26处儿童游乐设施、62处健身设施、31处垃圾投放点等小区共用设施设备噪声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同时,新安装的28个噪声自动检测设备、12个噪声显示屏与新增的40个手持式噪声检测仪加强小区噪声数智监测预警能力。
创建过程中,萧山区积极推动由社区居委会、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和业主等共同参与的协商机制,探索基层自治的新路径。北干街道绿都湖滨花园社区深入探索协商式基层治理模式,定期召开“湖滨圆桌会”,发挥社区议事协商平台功能,打造社区、物业、业委会、居民四方沟通协作的平台,及时回应小区居民关注的噪声问题。城厢街道俊良社区立足“三言‘良’语”议事机制,通过“街头闲话”、“众志会话”、“廊下夜话”三种议事模式,成功解决了儿童游乐园孩童嘈杂声扰民、百花廊棋牌吆喝声扰民等小区噪音问题。在长效维护方面,蜀山街道山水苑社区建立三方协同联席会议机制,并将部分小区停车费收入设立为宁静小区微改造资金,做到真正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图为北干街道绿都湖滨花园社区定期开展“湖滨圆桌会”讨论机制。
图为城厢街道俊良社区对开放式儿童乐园加装围栏并规范使用时间。
针对实际情况,各个小区都亮出了噪声治理小妙招。蜀山街道晨星社区利用废旧轮胎对窨井盖、排水沟井盖进行减震改造,做到“小成本大收益”。盈丰街道奔竞社区在垃圾运输车侧边及底座加入减震垫,减少垃圾清运过程中垃圾桶的撞击声;时代奥城小区要求快递板车进小区须更换为静音轮;钱江之光名城小区对北门地下车库出入口的地面进行改造并拆除了地库环岛,有效降低了车辆进出车库产生的噪声。
图为蜀山街道晨星社区和物业利用废旧轮胎对窨井盖进行减震改造。
图为盈丰街道奔竞社区为垃圾清运车加装减震垫
图为盈丰街道钱江之光名城小区地下车库改造后的路面
除了降噪“硬”手段,潜移默化的“软”宣传也在同步进行。萧山区城厢街道尚美名府小区所在的梅花楼社区组建了“宁静小卫士”小分队,由小朋友作为宣传队伍的先锋队,向人们传递“静音降噪,守护宁静”的理念,孩子们用纯真无邪的行动和话语,春风化雨般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盈丰街道创建小区开展以“宁静泡泡浴”、“宁静大转盘”、“缤纷泡泡浴,静享欢乐时”、“创宁静小区,护耳畔安宁”和“宁静小集市”等多种主题的宣传活动,逐步提高了居民对宁静小区创建的参与度和认可度。
图为城厢街道梅花楼社区“宁静小卫士”检测电梯噪声和发放宣传手册。
图为盈丰街道民和社区钱江之光名城小区组织的“创宁静小区,护耳畔安宁”活动
宁静小区创建是推进声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创新实践,有了宁静的生活环境,才能提高居住满意度,擦亮民生幸福底色。下一步,萧山区将围绕源头预防、行为管理、协调处理的噪声基层治理机制建设,持续开展新一轮宁静系列场景的建设,打造更多的宁静品牌,全面守护“耳畔安宁”。(通讯员 朱颖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