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 共同富裕看美丽萧山 > 五水共治

连续八年获得省级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杭州市萧山区再夺金鼎!

2025-05-30 15:13:12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通讯员 萧美办 编辑:毕真

  浙江在线5月30日讯通讯员 萧美办)“大禹鼎”是浙江省“五水共治”最高奖,是检验治水成效的重要标准,自2014年起,每年授予一次。根据规定,累计4至6年获评“大禹鼎”的,授予“大禹鼎银鼎”;累计7至9年获评“大禹鼎”的,授予“大禹鼎金鼎”。

  近年来,萧山区加大污水治理力度,切实提升水环境整治工作成效。2024年,萧山区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区控及以上地表水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功能区达标率、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治水工作市级考核排名第一,连续八年获得全省“五水共治”最高荣誉“大禹鼎”,再夺金鼎。

(2025年将在现有七鼎基础上再增一鼎)

  靶向攻坚,纵深推进生态治理

  守护饮用水安全。开展全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大排查,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修订萧山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更新勘界定标成果,完成水源保护区风险评估报告编制。

  巩固零直排成效。推进建后标准化运维管理,开展各镇街运维专项检查工作,督促属地及时整改问题。积极完成市级“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提质增效任务。

  深化排污口治理。召开专题会议,联合各镇街、部门开展入河入海排污(水)口排查整治工作,加强排污(水)口整治“回头看”,严防问题反弹回潮。

  长效管控,立体构建治水体系

  落实河长责任。推行“河湖长+”治理模式,压实河湖管护责任链条,做到守河有责、护河尽责。以数字化平台系统升级为契机,推进河长公示牌规范化管理,更新全区电子公示牌二维码,实现与省级平台“浙里九龙联动治水”中的“浙水美丽”模块对接。

  推进协同治理。强化跨区域联动机制,与绍兴市柯桥区、诸暨市等周边区县建立流域共治体系。开展跨区县、跨镇街联合行动,在巡护河湖、宣传治水、检测水质、打击非法捕捞等领域协同发力。

  凝聚群众力量。积极推行“民间河长”机制,创新护河形式。2024年,“民间河长”联合16个镇街开展夜间突击巡查,查处非法捕捞案件,清理河道地笼,处理污水直排、垃圾倾倒等问题。发动“家庭护河”行动,参与志愿者达3000余人次,覆盖河道里程超800公里。

  注重创新,全面打造特色亮点

  创建生态样板。以“安全、生态、富民、活力、人文”为幸福河湖建设目标,部署全域建设幸福河湖工作,推进城乡“15分钟亲水圈”提质扩面。2024年,萧山区完成5条幸福河湖的治理工作,城乡水系治理总长度达13.2公里,打造高品质水美乡村典型示范2个,新增滨水绿道4.4公里。湘湖入选浙江省2024年度“幸福母亲河”优秀案例。

  打造智治体系。持续完善以1个平台(区级治水小脑指挥中枢)、2个重要场景(智慧河道、智慧管网)、5个治水内容(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及N个特色场景为架构的“1+2+5+N”智慧治水平台,更新智慧管网、智慧运维、手机浙里办程序等功能,实现部门协同、数据共享、功能互通,提升水体监管和管网运维水平。引入无人机、无人船等智慧设备,有效解决河道因流域广、面积大、水情复杂等客观条件限制导致的巡查难题。

  构建宣传矩阵。通过主流媒体展示治水成效,在地铁、广场、交通干道、社区宣传栏、村社电子屏等点位宣传护水理念。拍摄微电影《我的妈妈是护水“战士”》和公益广告片《点滴守护,清流锦绣》。2024年以来,共发布省、市两级报道46篇,组织镇街开展普及性宣传活动637场,举办“中国水周”“世界水日”主题活动、“五水共治”杯乒乓球赛、“美丽河湖共同呵护”精品书画展等特色宣传活动30余场。

  下一步,生态环境萧山分局将巩固提升“五水共治”成果,探索治水新机制,培育生态新亮点,以点带面推动萧山区生态环境整体优化,以高品质生态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民众满意度和幸福感,实现美丽萧山建设成果群众可知可感。

编辑:毕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