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定海历史街区传统风貌区四至为解放东路、环城东路、环城北路及滕坑湾路,面积约97公顷,现有房屋建筑面积76.8万平方米,文物88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归域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保点)38处,如小小图书馆旧址、董浩云故居、祖印寺、御书楼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东大街许氏民居、砚池等3处;其他一般不可移动文物46处。
古城“微改造”范围涵盖中西大街、东管庙弄、东大街、留方路等四个历史文化街区,占地约0.6平方公里,共有住户2154户、房屋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风貌区提升主要工作内容为东西大街地段保护与活化,具体涉及城门形象提升、街巷整改,通过新建及整治改造建筑、保留建筑修缮、街区立面改造三方面进行。按计划,风貌区将于2024年正式申报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2025年底全面建成,实际工作在近年内已经先行开展。
建设理念
区域内的传统风貌在定海“山围城·城海相拥”景观风貌整体格局指导下,注重城市历史文化传承,深入保护修缮定海古城历史街区、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营造传统特色风貌,挖掘历史文化遗存,完善城市文化服务设施,丰富和提升城市文化底蕴。
现阶段工作情况
一是坚持规划顶层设计。突出规划先行、“多中选优”,系统推进“3+X”规划编制。其中:“3”指的是《舟山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定海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目前,《舟山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已编制完成,预计7月底前获省级批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已委托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市规划院进行编制,计划8月底前完成编制并开展报批;《定海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委托市规划院进行编制,预计10月底前底完成编制。“X”指的是市政、产业布局、防洪排涝、防灾、城市风貌等专项规划,计划10月底前底完成所有专项规划的研究编制。
二是坚持“拆改修”并重。针对古城“微改造”范围内现有的2154户、约13万平方米房屋建筑,全面开展分类梳理,因地制宜推进“拆除一批”、“改造一批”、“修缮一批”。目前,留方、东城门、东大街东段、静鹤斋、祖印寺广场、砚池六个先行改造区块,共排摸1338户、建筑面积85306平方米,其中拟拆除332户、建筑面积30427平方米,拟改造修缮342户、建筑面积21506平方米。
三是坚持项目示范推进。近年来,重点对中大街区块进行改造提升,累计改造建筑立面2.8万平方米,修缮改造文保点15处,打造提升博物馆、纪念馆5所,改造雨污水管网6公里,完成三线落地300米。先后梳理编册“十五古”定海山系列文化233处,完成古城建筑样式系统研究。古城“微改造”全面启动后,进一步提速对条件成熟点位建筑的改造修缮工作,目前,吴家大院修缮工程已完成场内原装修拆除,刘鸿生故居已完成修缮并着手展陈方案设计,中医院大楼和银监大楼已启动外立面改造工程。
下步工作重点
一是精心谋划方案设计。在5月底前,初步完成东西大街立面改造初步设计;东西大街部分文保单位、文保点、历史建筑的修缮方案设计;东管庙历史街区提升改造方案设计;东大街东段、东城门、祖印寺、文房四宝、静鹤斋等重要节点方案设计。
二是全速推进项目建设。坚持古城微改造理念,以改善民生为前提,争取“拆除一批”、“改造一批”、“修缮一批”。紧跟规划设计步骤,及时启动EPC项目建设,力争在今年7月,启动东西大街沿街建筑、东西大街部分文保单位(文保点)、历史建筑,东管庙历史街区部分建筑的立面改造或修缮。视规划情况,及时推进东城门、祖印寺、文房四宝、静鹤斋等重要节点的建设,在2023年12月底基本完成古城(一期)微改造。
三是稳步开展政策处理。以危旧房解危为突破口,以点带面,推进古城区块的政策处理工作。坚持政策处理与项目建设同步推进,政策处理成熟一批,改造修缮跟进一批。砚池区块计划4月完成签约。静鹤斋、祖印寺区块计划于4月启动政策处理,6月基本完成签约工作。根据施工进度,及时完成东西大街、东管庙历史文化街区拟改造修缮房屋的政策处理。同步对区块内单位房屋进行统一梳理,全面掌握信息,启动对单位房屋的腾空、拆除工作,盘活古城微改造利用空间。
四是创意打造文化古城。打造祖印寺广场、城隍庙广场和状元桥广场等系列文化精品工程,提升定海古城的传统历史文化氛围。注重产业布局,已对接相关策划单位,通过汇聚一批“老字号”品牌、“老字号”店铺,打造经典的传统文化品牌。引入创意餐饮、文创空间、公共展览等多元业态,打造充满活力的多元特色文化街区、文化地标和城市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