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汪海清是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剧装戏具技艺传承人,可他却在嘉兴拥有一大批粉丝,认识他的嘉兴人说起他都会竖起大拇指,夸他多才多艺。他和嘉兴有什么渊源呢?原来,汪海清是杭州人,但他的老婆是嘉兴人,有很多时间他都在嘉兴生活,是地地道道的嘉兴女婿。汪海清不仅在嘉兴有工作室,还准备在嘉兴带徒弟,很多人都被他制作戏具的高超手艺折服。
在汪海清眼里,非遗传承人、剧装戏具制作前辈、脸谱画高手这些称呼都不重要,他最看重的就是“好玩”二字。从入行到现在,他在剧装戏具制作的道路上一路玩得不亦乐乎,现在的重心又转移到脸谱制作上,原因也只有“好玩”二字。
16岁初次接触戏具 一直爱到现在
1946年出生的汪海清是家里的老小,曾有9个哥哥姐姐,父母过世后家境贫寒,他16岁辍学,来到了杭州美艺锦绣戏具厂学艺,那时一眼就相中了做戏具的活,这个活就是为古装剧做各种道具。他拜冷福宝为师,开始学习戏具制作,一做就做了半个多世纪。
戏具的制作离不开木工、美工、画工、油漆工等各道工序。学到差不多的时候,师傅给徒弟一块木头或毛竹片,要求按照图纸变成月牙铲、三尖刀等精美的戏具,如果做成功,那就算满师了。这可不简单,往往要一次次打磨,是个很耗体力和智力的活。汪海清说,干这个活,除了脑子灵活外,还一定要发自内心地喜欢。
当年,汪海清有八九个师兄弟,他们或者嫌活太累,或者嫌钱太少,陆续都离开了工厂,只有他留了下来。汪海清没考虑过这些因素,看着木头、毛竹、铁丝等材料在自己的手里变成各种道具在舞台上展示,心里就很满足。他不仅在工厂里做,回家还接着做。汪海清的老伴说,看他那股钻研的劲儿,就觉得有爱好的人真的很幸福,不管生活条件多艰苦,他的内心总是快乐的。
汪海清先后为全国各大剧团(文艺团体)以及旅游景区设计、制作演出道具。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绍剧)、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上海京剧团演出的古装神话京剧《十八罗汉斗悟空》、浙江昆剧团演出的《十五贯》、浙江越剧团演出的《五女拜寿》等剧中的一些戏具都出自他的手。做好了戏具,汪海清就摆上各种造型,自己先拿起来玩上一阵子,因此他们的家中总是充满欢声笑语。
永远保持童心 只做自己喜欢的事
1993年工厂效益不好,活也不多,于是汪海清就提前退休了,但他没闲着,在家里继续做戏具,也有一些剧团慕名而来订购。
1996年夏天,汪海清经过宋城,看到《宋城千古情》演出的宣传广告,就主动给景区写了封信,问他们是否需要制作道具的人,结果双方一拍即合,就这样,他在宋城景区又做了5年的道具。
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末,汪海清又迷上了京剧脸谱画,他从头开始自学,事先需要将废纸一类的东西加工成纸浆,然后利用内脱胎技术压制成一个纸质的素面具,接着再根据人物的特征,运用上下五色进行绘画。从开始自学到现在,他前后共画了400多个京剧脸谱,还把脸谱画在葫芦瓢上、甲鱼壳上、铃鼓面上,就地取材的脸谱每一个都那么生动活泼,又充满了生活气息。
同时,汪海清还爱好集邮、收藏、写作,还是很多学校、幼儿园拓展课程的校外辅导员……他说做这些事就是让自己开心,让他觉得自己一直是那个16岁进厂时的少年。他在杭州和嘉兴共有4个工作室,如果这门技艺有更多人喜欢,更多人传承,那他就更高兴了。
像个孩子一样生活和工作,或许就是汪海清健康、幸福的秘诀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汪海清是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剧装戏具技艺传承人,可他却在嘉兴拥有一大批粉丝,认识他的嘉兴人说起他都会竖起大拇指,夸他多才多艺。他和嘉兴有什么渊源呢?原来,汪海清是杭州人,但他的老婆是嘉兴人,有很多时间他都在嘉兴生活,是地地道道的嘉兴女婿。汪海清不仅在嘉兴有工作室,还准备在嘉兴带徒弟,很多人都被他制作戏具的高超手艺折服。
在汪海清眼里,非遗传承人、剧装戏具制作前辈、脸谱画高手这些称呼都不重要,他最看重的就是“好玩”二字。从入行到现在,他在剧装戏具制作的道路上一路玩得不亦乐乎,现在的重心又转移到脸谱制作上,原因也只有“好玩”二字。
16岁初次接触戏具 一直爱到现在
1946年出生的汪海清是家里的老小,曾有9个哥哥姐姐,父母过世后家境贫寒,他16岁辍学,来到了杭州美艺锦绣戏具厂学艺,那时一眼就相中了做戏具的活,这个活就是为古装剧做各种道具。他拜冷福宝为师,开始学习戏具制作,一做就做了半个多世纪。
戏具的制作离不开木工、美工、画工、油漆工等各道工序。学到差不多的时候,师傅给徒弟一块木头或毛竹片,要求按照图纸变成月牙铲、三尖刀等精美的戏具,如果做成功,那就算满师了。这可不简单,往往要一次次打磨,是个很耗体力和智力的活。汪海清说,干这个活,除了脑子灵活外,还一定要发自内心地喜欢。
当年,汪海清有八九个师兄弟,他们或者嫌活太累,或者嫌钱太少,陆续都离开了工厂,只有他留了下来。汪海清没考虑过这些因素,看着木头、毛竹、铁丝等材料在自己的手里变成各种道具在舞台上展示,心里就很满足。他不仅在工厂里做,回家还接着做。汪海清的老伴说,看他那股钻研的劲儿,就觉得有爱好的人真的很幸福,不管生活条件多艰苦,他的内心总是快乐的。
汪海清先后为全国各大剧团(文艺团体)以及旅游景区设计、制作演出道具。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绍剧)、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上海京剧团演出的古装神话京剧《十八罗汉斗悟空》、浙江昆剧团演出的《十五贯》、浙江越剧团演出的《五女拜寿》等剧中的一些戏具都出自他的手。做好了戏具,汪海清就摆上各种造型,自己先拿起来玩上一阵子,因此他们的家中总是充满欢声笑语。
永远保持童心 只做自己喜欢的事
1993年工厂效益不好,活也不多,于是汪海清就提前退休了,但他没闲着,在家里继续做戏具,也有一些剧团慕名而来订购。
1996年夏天,汪海清经过宋城,看到《宋城千古情》演出的宣传广告,就主动给景区写了封信,问他们是否需要制作道具的人,结果双方一拍即合,就这样,他在宋城景区又做了5年的道具。
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末,汪海清又迷上了京剧脸谱画,他从头开始自学,事先需要将废纸一类的东西加工成纸浆,然后利用内脱胎技术压制成一个纸质的素面具,接着再根据人物的特征,运用上下五色进行绘画。从开始自学到现在,他前后共画了400多个京剧脸谱,还把脸谱画在葫芦瓢上、甲鱼壳上、铃鼓面上,就地取材的脸谱每一个都那么生动活泼,又充满了生活气息。
同时,汪海清还爱好集邮、收藏、写作,还是很多学校、幼儿园拓展课程的校外辅导员……他说做这些事就是让自己开心,让他觉得自己一直是那个16岁进厂时的少年。他在杭州和嘉兴共有4个工作室,如果这门技艺有更多人喜欢,更多人传承,那他就更高兴了。
像个孩子一样生活和工作,或许就是汪海清健康、幸福的秘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