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404万余粒稚贝在嵊泗洋山海域放流
7月27日上午,嵊泗县海洋科技研究所人工培育的404万余粒“海瓜子”稚贝在嵊泗洋山海域放流。这是嵊泗首次尝试“海瓜子”人工育苗并取得成功,也是嵊泗继小刀蛏、葛氏长臂虾、等边浅蛤、黄螺等人工育苗成功后的又一次突破。“海瓜子”生长周期短,一年就能达到商品规格。明年,这批“海瓜子”就会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了。
白白的、小小的,目前这批平均壳长1毫米的“海瓜子”像极了白芝麻粒。据该课题小组负责人、嵊泗县经信局总工程师顾忠旗介绍,此次被放流的“海瓜子”是今年5月开始培育的。其间,课题组逐步摸清了本地“海瓜子”的繁殖季节,掌握了浮游幼体的培育技术、幼体附着时间和附着基,突破了人工育苗关键技术。经过两个多月,课题组共培育出稚贝404万余粒。
图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嵊泗旅游
据了解,“海瓜子”学名彩虹明樱蛤,贝壳呈长卵形,因其形状大小似瓜子而得名。“海瓜子”多产于潮汐频繁的泥滩中,在嵊泗要属洋山“海瓜子”最有名,每年的五六月份肥满度最高。近年来,“海瓜子”资源减少,产量逐年递减,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在肥满度最高、产量又少的时候,一度卖到每公斤500元。
“‘海瓜子’育苗的成功,将为嵊泗海岛资源保护、海洋环境的修复带来积极的意义。”顾忠旗说。
首批404万余粒稚贝在嵊泗洋山海域放流
7月27日上午,嵊泗县海洋科技研究所人工培育的404万余粒“海瓜子”稚贝在嵊泗洋山海域放流。这是嵊泗首次尝试“海瓜子”人工育苗并取得成功,也是嵊泗继小刀蛏、葛氏长臂虾、等边浅蛤、黄螺等人工育苗成功后的又一次突破。“海瓜子”生长周期短,一年就能达到商品规格。明年,这批“海瓜子”就会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了。
白白的、小小的,目前这批平均壳长1毫米的“海瓜子”像极了白芝麻粒。据该课题小组负责人、嵊泗县经信局总工程师顾忠旗介绍,此次被放流的“海瓜子”是今年5月开始培育的。其间,课题组逐步摸清了本地“海瓜子”的繁殖季节,掌握了浮游幼体的培育技术、幼体附着时间和附着基,突破了人工育苗关键技术。经过两个多月,课题组共培育出稚贝404万余粒。
图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嵊泗旅游
据了解,“海瓜子”学名彩虹明樱蛤,贝壳呈长卵形,因其形状大小似瓜子而得名。“海瓜子”多产于潮汐频繁的泥滩中,在嵊泗要属洋山“海瓜子”最有名,每年的五六月份肥满度最高。近年来,“海瓜子”资源减少,产量逐年递减,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在肥满度最高、产量又少的时候,一度卖到每公斤500元。
“‘海瓜子’育苗的成功,将为嵊泗海岛资源保护、海洋环境的修复带来积极的意义。”顾忠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