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丨吉淑平:用十四年时光支援海岛建设
2019-07-10 11:36:51
来源: 舟山日报 记者 刘慧静 通讯员 赵伶俐

   她是同事眼里最能吃苦的“铁娘子”,她是朋友口中温柔体贴的“吉大姐”,她是家人心中永远充满正能量的学习楷模,她的身上有着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省“劳动模范”等多个荣誉……她就是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下简称“中远海运重工”)服务工区铲运工段工段长吉淑平。 

  身穿白色工作服,头戴安全帽,皮肤黝黑的吉淑平朴素得就像我们身边的“大姐”,但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女人,将她十四年的时光在海岛坚守,用“激情、实干、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书写了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奋斗故事。 

  “她工作起来就是个男人”  

  今年50岁的吉淑平是江苏南通人。2005年1月,她辞掉了原本在家乡较为安逸的工作,将正读小学三年级的女儿交给年迈的母亲照顾,和丈夫一起背井离乡来到了位于六横的中远海运重工,支援海岛建设。  

  虽然一直从事叉车工作的吉淑平十分有经验,但是刚到中远海运重工时,这里生产设备的匮乏和条件的艰苦显然还是出乎了吉淑平的预料。“那时候,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住的是破旧简易房,整个叉车班只有我一个女的。”吉淑平说,一开始的确有很多不方便之处,但她很快适应了环境。“作为一名开拓者,就是要不怕困难不怕吃苦,永远站在最前线。”

  刚到中远海运重工不久,吉淑平便主动请缨,担任了素有“铁军”称号的船体车间叉车班班长。底下“管着”十几名男叉车司机,起初还有人对她不服气。“开叉车在我看来是男人的工作,要胆大、心细、不怕苦,吉大姐却干得特别好。”叉车班一男司机说,“叉车换轮胎难度很大,很多男的都怕换,可是她换起来特别利落,比汽车轮胎重好几倍的叉车轮胎,她没几下就能换好,我们一些男同事慢慢都对她心服口服了。”2005年8月,“麦莎”台风袭击我市,吉淑平带领叉车工段连续两天两夜忙碌在生产一线,为码头防台提供了2万多袋沙包。“她每天干得比我们多,再苦再难的任务她都以身作则,绝不推诿,工作起来完全就是一个男人,甚至比男人还要强!”这位男司机敬佩地说。  

  吉淑平说,从2005年到2007年这三年,是最苦的三年,但也就是这三年,让她在中远海运重工叉车工段里站稳了脚跟。“虽然有很多不容易,但我时常会回想那段时光,那是我们整个叉车工段同事们一同齐心协力、奋勇开拓的一段美好记忆。”吉淑平告诉记者。  

  “最亏欠的是我的家人” 

  工作时的吉淑平是个负责任、肯吃苦、永远在付出的“铁娘子”,生活中的她则是一位时时给同事、朋友关怀和温暖的“吉大姐”。遇到节假日,她会邀请来自五湖四海的同事到家中小聚;每次受到个人表彰,她都将奖金拿出来给班组兄弟买加班食品;朋友们遇到困难,她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尽力帮忙;同事之间有矛盾了,她都会及时劝慰,巧妙地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吉淑平说,这些年来,对待工作、同事和朋友,她都问心无愧,但她最亏欠的就是家人。  

  说起内心深处最大的遗憾,吉淑平红了眼眶。2013年,吉淑平的母亲得了重病,吉淑平匆匆忙忙请了假,回老家南通看望母亲。但是,母亲刚做完手术还未出院,吉淑平就急着赶回舟山忙工作,仅在老家待了一个星期。“母亲后来重病未愈,休养了一段时间后还是去世了,但是我却没赶得上见她最后一面,这也成了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吉淑平说。  

  对于丈夫和女儿,吉淑平给予的关怀也远远不够。“女儿读小学三年级正需要母亲关爱时,我却将照顾她的重任压在了当时已七十多岁的老母亲身上,自己来到了舟山。”吉淑平说,“从女儿上小学,到现在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工作,这十多年的时光里,作为一个母亲我不曾陪她参加中考、高考,没有陪伴她经历人生中一些重要的时刻,我真的亏欠她很多,所幸女儿很懂事,也很理解我。” 

  这些年,吉淑平的丈夫在六横的工作也很忙,但是家里所有的家务几乎都是他包揽。“每次加班回来,吃到热腾腾的饭菜,我都十分感激他。”吉淑平说。 

  如今,吉淑平已面临退休,但她依然干劲十足,她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是坚定地说了一句:“不管什么时候退休,我都会把工作做到最后一刻。” 

标签:叉车;海运;同事;工段;舟山;铁娘子;吃苦;朋友;家人
编辑:凌鑫
精彩推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舟山  正文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丨吉淑平:用十四年时光支援海岛建设
2019-07-10 11:36:51 来源: 舟山日报 记者 刘慧静 通讯员 赵伶俐

   她是同事眼里最能吃苦的“铁娘子”,她是朋友口中温柔体贴的“吉大姐”,她是家人心中永远充满正能量的学习楷模,她的身上有着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省“劳动模范”等多个荣誉……她就是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下简称“中远海运重工”)服务工区铲运工段工段长吉淑平。 

  身穿白色工作服,头戴安全帽,皮肤黝黑的吉淑平朴素得就像我们身边的“大姐”,但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女人,将她十四年的时光在海岛坚守,用“激情、实干、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书写了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奋斗故事。 

  “她工作起来就是个男人”  

  今年50岁的吉淑平是江苏南通人。2005年1月,她辞掉了原本在家乡较为安逸的工作,将正读小学三年级的女儿交给年迈的母亲照顾,和丈夫一起背井离乡来到了位于六横的中远海运重工,支援海岛建设。  

  虽然一直从事叉车工作的吉淑平十分有经验,但是刚到中远海运重工时,这里生产设备的匮乏和条件的艰苦显然还是出乎了吉淑平的预料。“那时候,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住的是破旧简易房,整个叉车班只有我一个女的。”吉淑平说,一开始的确有很多不方便之处,但她很快适应了环境。“作为一名开拓者,就是要不怕困难不怕吃苦,永远站在最前线。”

  刚到中远海运重工不久,吉淑平便主动请缨,担任了素有“铁军”称号的船体车间叉车班班长。底下“管着”十几名男叉车司机,起初还有人对她不服气。“开叉车在我看来是男人的工作,要胆大、心细、不怕苦,吉大姐却干得特别好。”叉车班一男司机说,“叉车换轮胎难度很大,很多男的都怕换,可是她换起来特别利落,比汽车轮胎重好几倍的叉车轮胎,她没几下就能换好,我们一些男同事慢慢都对她心服口服了。”2005年8月,“麦莎”台风袭击我市,吉淑平带领叉车工段连续两天两夜忙碌在生产一线,为码头防台提供了2万多袋沙包。“她每天干得比我们多,再苦再难的任务她都以身作则,绝不推诿,工作起来完全就是一个男人,甚至比男人还要强!”这位男司机敬佩地说。  

  吉淑平说,从2005年到2007年这三年,是最苦的三年,但也就是这三年,让她在中远海运重工叉车工段里站稳了脚跟。“虽然有很多不容易,但我时常会回想那段时光,那是我们整个叉车工段同事们一同齐心协力、奋勇开拓的一段美好记忆。”吉淑平告诉记者。  

  “最亏欠的是我的家人” 

  工作时的吉淑平是个负责任、肯吃苦、永远在付出的“铁娘子”,生活中的她则是一位时时给同事、朋友关怀和温暖的“吉大姐”。遇到节假日,她会邀请来自五湖四海的同事到家中小聚;每次受到个人表彰,她都将奖金拿出来给班组兄弟买加班食品;朋友们遇到困难,她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尽力帮忙;同事之间有矛盾了,她都会及时劝慰,巧妙地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吉淑平说,这些年来,对待工作、同事和朋友,她都问心无愧,但她最亏欠的就是家人。  

  说起内心深处最大的遗憾,吉淑平红了眼眶。2013年,吉淑平的母亲得了重病,吉淑平匆匆忙忙请了假,回老家南通看望母亲。但是,母亲刚做完手术还未出院,吉淑平就急着赶回舟山忙工作,仅在老家待了一个星期。“母亲后来重病未愈,休养了一段时间后还是去世了,但是我却没赶得上见她最后一面,这也成了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吉淑平说。  

  对于丈夫和女儿,吉淑平给予的关怀也远远不够。“女儿读小学三年级正需要母亲关爱时,我却将照顾她的重任压在了当时已七十多岁的老母亲身上,自己来到了舟山。”吉淑平说,“从女儿上小学,到现在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工作,这十多年的时光里,作为一个母亲我不曾陪她参加中考、高考,没有陪伴她经历人生中一些重要的时刻,我真的亏欠她很多,所幸女儿很懂事,也很理解我。” 

  这些年,吉淑平的丈夫在六横的工作也很忙,但是家里所有的家务几乎都是他包揽。“每次加班回来,吃到热腾腾的饭菜,我都十分感激他。”吉淑平说。 

  如今,吉淑平已面临退休,但她依然干劲十足,她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是坚定地说了一句:“不管什么时候退休,我都会把工作做到最后一刻。” 

标签: 叉车;海运;同事;工段;舟山;铁娘子;吃苦;朋友;家人
编辑: 凌鑫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