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产值”两者兼得 嵊泗美丽海岛再升级
2019-03-29 08:26:57
来源: 浙江在线 滕蓉 刘婧

  浙江在线3月2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滕蓉 刘婧)阳春三月,站立在新起点上的嵊泗,生机蓬勃。

  过去一整年,嵊泗交出的答卷可圈可点:产业转型稳中有进,小洋山综合开发不断推进,马迹山矿石中转码头三期工程正式启动,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1700万吨;全域旅游稳扎稳打,“东海五渔村”创成4A级景区,五龙“旖旎渔乡”获评省级旅游风情小镇,“一岛一韵”“一村一品”从文字变为现实;县域面貌焕然一新,干净整洁的街道,一望无垠的蓝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名副其实;社会治理创意频出,“海上枫桥”“夜不闭户”等让岛城宜居宜业……

  2019年,是嵊泗蓝色海洋经济和特色美丽海岛提质增效的关键之年。全县新年目标已经锚定: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财政总收入增长1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3%;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7.5%。

  秉持着“以港兴县、以旅活县、以渔稳县、生态立县”总战略,嵊泗已经迈开新一年的步伐。

  一个“转型键” 推动海岛经济引擎

  当“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布局与嵊泗经济转型的渴望历史性相遇,这座位于东海之滨的小县城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

  2月19日,一则令人欢欣鼓舞的喜讯传来:浙江海港集团和上海港务集团在上海签署了小洋山综合开发合作协议。这是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上海与浙江积极主动深化一体化发展,从陆地接轨到海上接轨的一次新跨越。自然,也将为嵊泗带来巨大的发展红利与新机遇。2月28日,浙江海港集团、上港集团、嵊泗县三方召开专题会议,实质启动开发合作,构建组织框架,三方联合成立小洋山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小洋山北侧综合开发即将步入高速道。

  过去十余年,小洋山开发已经成为嵊泗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引擎。2002年6月,洋山港开发建设正式启动;2005年5月,连接上海和洋山的东海大桥实现贯通;同年12月,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顺利开港……东海大桥让嵊泗“上岸”,而洋山岛,这座普通不起眼的小岛,在风云际会间,成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部分。

  今年,嵊泗将继续全力推进小洋山合作开发:深化合作服务机制,配合编制《小洋山北侧综合开发总体规划》,推动小洋山北侧支线码头项目首期工程开工建设。与此同时,嵊泗也将有序推进LNG一期储罐扩建、薄刀咀陆域形成等重大工程,以小洋山项目招引撬动泗礁本岛小微园区建设、关联产业发展和优质项目招引,争取更多更优红利。

  港口的合作开发让嵊泗饱尝发展甜头,而全域旅游的铺开,更让当地老百姓鼓起钱包。

  在旅游旺季走进嵊泗田岙村,就如同进入了繁华的闹市。这个过去被称为“烂田岙”的穷村,在县里全域旅游的布局下,和4个相邻渔村被打包成为“东海五渔村”,一跃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田岙村的“华丽变身”是嵊泗全域化乡旅格局的一个缩影。根据各个区块海岛的资源特征和发展基础,嵊泗将“岛、渔、海、港”要素充分与片区发展主题相结合,一岛一韵,一村一品,稳稳落成。全域旅游配套设施和周边环境不断优化,旅游综合执法体系不断完善,海岛民宿走向规范化和品质化,旅游市场秩序持续规范,嵊泗旅游蓬勃发展,成为国内海岛游的一块热土。

  嵊泗提升海岛旅游发展品质的步伐从未停滞。今年,嵊泗将全面完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加快A级景区全域化进程;谋划东部海岛旅游大景区建设,提质花鸟旅游示范岛;推进洋山岛、黄龙岛、金平岛等错位发展,探索实施“一岛一平台一规则”定制旅游模式;积极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十里金滩”特色小镇。

  此外,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将齐头并进。建设定制化旅游精品项目,推出环岛游、海钓游等旅游产品,鼓励发展民宿综合体,发展中大型常规客轮,提升智慧旅游、智慧交通建设水平……

  靠海吃海,海岛人深知当年“万船云集嵊州洋,十万渔民下东海”的景象已不复存在,早早开始谋求“蓝色经济”绿色转型。减船转产,建省级休闲渔业基地,新增养殖品种,整治贻贝加工业、船舶修造业,这一项项举措落实下去,成效是摸得着、看得见的。“别看我这个厂子不大,一年加工贻贝等近1000吨,产品远销泰国、韩国等地,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嵊泗县翔远水产公司老板朱浩良在这转型洪流里受益颇多。他的厂子里,一台一体化贻贝加工机可以完成蒸熟、脱壳、脱水、烘干等一次性深加工流程,顶500人的工作量。传统的贻贝手工加工,已向大规模机械化转型。与此同时,与贻贝养殖运输密切相关的制冷行业、贝壳生物处理等在当地也得到发展,产业链正不断完善。

  接下来,马关海水养殖“产学研”中试基地、枸杞贻贝文化产业园建设将启动,贻贝产业发展来日可期。不仅如此,嵊泗还将拓展大黄鱼深远海规模化养殖,推进“渔光互补”新型养殖项目,推广紫菜、翡翠贻贝等养殖新品种,并将重点打造泗礁本岛和嵊山两个休闲渔业基地。

  一把“整改”刀 雕出青山绿水面貌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嵊泗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跻身全国“两山”发展百强榜单。这颗“东海明珠”,在海岛人的悉心养护下,越擦越亮。

  整治蓝色海湾,换种方式来“吃海”。枸杞是嵊泗第二大岛,凭借独特的深海岛礁资源优势,曾经也是嵊泗最富裕的岛屿之一。然而,随着海水养殖等行业的发展,岛屿环境一度不尽人意:海岸景观破碎化严重,渔需物资无序堆放,沙滩垃圾随处可见,海水环境不容乐观。去年,嵊泗发布了《嵊泗县渔用物资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一场轰轰烈烈的白色污染整治战役,在枸杞等各个岛屿打响。枸杞乡政府主导注册成立养殖服务公司,扭转了一户一船现象,使渔业物资大家共享;全乡27个网格通过与群众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发放《垃圾分类标准宣传册》,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此外,政府还与高校合作开展生态浮子替代试验,建立环境保障长效机制。过去整个村的养殖海面几乎是白茫茫的一片,如今已焕然一新。

  接下来,嵊泗将加大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力度,探索经营性牧场建设;全面落实湾(滩)长制,加快实施蓝色海湾整治和海岸线修复;完善作业渔船垃圾回收体系建设,实现海漂垃圾整治市场化运作,坚决防治近海海域污染。

  人居环境整治奔跑前进。漫步在嵊泗黄龙岛的“一米巷”,石板路干净得如同水洗过一般,令人不由得想问一句:“这真的是黄龙吗?”要知道,昔日的黄龙岛,到处是臭鱼烂虾、猪粪鸡粪,走路都要踮着脚。

  什么改变了这座昔日脏乱差的“石岛”?是一场覆盖全岛的环境卫生整治大会战。装垃圾的编织袋用掉了3万余只,挖陈年垃圾甚至还有人被熏晕,汗水和付出让原本在乡镇环境卫生擂台赛中垫底的黄龙翻了身。

  “邋遢黄龙”的变身仅仅是嵊泗环境卫生整治的一个缩影。纵观嵊泗,每个岛屿、每个乡镇都在悄悄发生变化。2018年,嵊泗强力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累计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发动群众参与整治32160人次,清理陈年垃圾10620吨,治理卫生死角4680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年任务两年提前完成,几个乡镇全部通过省级考核验收,洋山镇和黄龙乡还被评为省级样板。

  环境卫生整治,“清废”是重头戏。对此,嵊泗也探索出了自己的路子。“全县渔农村日产垃圾70余吨,旅游季节日产垃圾90余吨,主要采用填埋、焚烧、堆肥、外运等方式进行处理。”嵊泗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因每个海岛地理条件的不同,各乡镇因地制宜探索,确定了各岛屿垃圾终端处理方式:泗礁本岛以及黄龙岛生活垃圾以外运为主,转运至舟山团鸡山处理;洋山岛为“外运+焚烧”;嵊山-枸杞岛以无害化焚烧为主;花鸟岛近期以“低温热解+堆肥”为主。

  新的一年里,嵊泗将深入推进“垃圾革命”,完成本岛垃圾分拣中心、垃圾填埋场渗漏液储存扩建工程,创建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和示范小区各3个。此外,“一村万树”三年行动也被提上议程,嵊泗将整合投入1200万元深化“再造绿岛、芳华嵊泗”建设,建成省级示范村1个、推进村3个,建设珍贵彩色健康森林2000亩。

  一张“创新牌” 拼出社会治理样板

  岛城虽小,却如同一处宝藏山,能挖出不少社会治理的“创新招”。

  最先要提的就是平安嵊泗建设。去年,嵊泗连续13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县。这离不开嵊泗一系列的社会治理举措:坚持“防控优先”,定期对重点人员进行走访教育,依托全县水陆客运实名购票、验票制度,对每日进入县域的人员进行研判、比对;对民生小案“零容忍”,坚持“如实立案”“快侦快破”,倡导“逢案必破”;打造“海上枫桥”升级版,在枸杞创造性提出“海上牧场”纠纷调解六步法,并建起两座“海上警务室”及两艘“流动调解船”,使纠纷在海上便可完成受理、调解和化解……

  “夜不闭户”“全域无毒”这些关键词深入人心。如今,岛上的居民遇上自家鱼鲞被偷,报了案也能被迅速受理返还,安全感满意度“爆棚”。

  菜园镇东海社区的“三事分流”制度,同样令人眼前一亮。在这个人口集聚、私房户较多的老社区里,每一天,都有各种问题发生,也都能在社区的协调以及居民的自治下,良好地解决。东海社区党总支书记毛军红介绍,社区实施“三事分流”机制,倡导大事政府办、小事商量办、私事自己办,形成了“党建引领、党群协同、居民自治”的社区自治新模式。社区搭建了乐和家园自治理事会,作为对民生事件定性的协商平台。选出居民代表担任家园理事会成员,每月召开会议与居民一起讨论界定民生事务性质,并进行分类甄别,确定需要解决的民生小事,井然有序。

  东海渔嫂,志愿者队伍里的生力军。渔村里、渔港边、渔船上,我们常常能看到渔嫂们忙碌的身影。她们在妇女节期间,协助基层妇联共同宣传妇女维权的相关政策法规和妇女健康知识;在国际禁毒日,走进渔民老大家庭开展毒品危害和禁毒知识宣传;在夏秋季节,协助社区村做好防汛抗台工作;在伏休期,联合地方公安民警开展渔业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等活动,见缝插针开展普法宣传。此外,她们也是妇联“巾帼虹·助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的中坚力量。

  2019年,嵊泗将在这些“创新”之上再发力,持续推进“平安嵊泗”建设,创建全国最安全县;发展社会团体组织和志愿者服务队伍,率先打响“东海渔嫂”品牌;持续推进依法治理,打造“民主法治村(社区)”等。

  立足当下,新老嵊泗人正铆足干劲,奋力开创嵊泗高质量、可持续、快发展新局面。

  嵊泗,未来可期。

  (本版图片由嵊泗县委宣传部提供)

标签:海岛;小洋山;整治;满意度;贻贝
编辑:马轶伦
精彩推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舟山  正文

“颜值”“产值”两者兼得 嵊泗美丽海岛再升级
2019-03-29 08:26:57 来源: 浙江在线 滕蓉 刘婧

  浙江在线3月2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滕蓉 刘婧)阳春三月,站立在新起点上的嵊泗,生机蓬勃。

  过去一整年,嵊泗交出的答卷可圈可点:产业转型稳中有进,小洋山综合开发不断推进,马迹山矿石中转码头三期工程正式启动,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1700万吨;全域旅游稳扎稳打,“东海五渔村”创成4A级景区,五龙“旖旎渔乡”获评省级旅游风情小镇,“一岛一韵”“一村一品”从文字变为现实;县域面貌焕然一新,干净整洁的街道,一望无垠的蓝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名副其实;社会治理创意频出,“海上枫桥”“夜不闭户”等让岛城宜居宜业……

  2019年,是嵊泗蓝色海洋经济和特色美丽海岛提质增效的关键之年。全县新年目标已经锚定: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财政总收入增长1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3%;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7.5%。

  秉持着“以港兴县、以旅活县、以渔稳县、生态立县”总战略,嵊泗已经迈开新一年的步伐。

  一个“转型键” 推动海岛经济引擎

  当“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布局与嵊泗经济转型的渴望历史性相遇,这座位于东海之滨的小县城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

  2月19日,一则令人欢欣鼓舞的喜讯传来:浙江海港集团和上海港务集团在上海签署了小洋山综合开发合作协议。这是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上海与浙江积极主动深化一体化发展,从陆地接轨到海上接轨的一次新跨越。自然,也将为嵊泗带来巨大的发展红利与新机遇。2月28日,浙江海港集团、上港集团、嵊泗县三方召开专题会议,实质启动开发合作,构建组织框架,三方联合成立小洋山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小洋山北侧综合开发即将步入高速道。

  过去十余年,小洋山开发已经成为嵊泗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引擎。2002年6月,洋山港开发建设正式启动;2005年5月,连接上海和洋山的东海大桥实现贯通;同年12月,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顺利开港……东海大桥让嵊泗“上岸”,而洋山岛,这座普通不起眼的小岛,在风云际会间,成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部分。

  今年,嵊泗将继续全力推进小洋山合作开发:深化合作服务机制,配合编制《小洋山北侧综合开发总体规划》,推动小洋山北侧支线码头项目首期工程开工建设。与此同时,嵊泗也将有序推进LNG一期储罐扩建、薄刀咀陆域形成等重大工程,以小洋山项目招引撬动泗礁本岛小微园区建设、关联产业发展和优质项目招引,争取更多更优红利。

  港口的合作开发让嵊泗饱尝发展甜头,而全域旅游的铺开,更让当地老百姓鼓起钱包。

  在旅游旺季走进嵊泗田岙村,就如同进入了繁华的闹市。这个过去被称为“烂田岙”的穷村,在县里全域旅游的布局下,和4个相邻渔村被打包成为“东海五渔村”,一跃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田岙村的“华丽变身”是嵊泗全域化乡旅格局的一个缩影。根据各个区块海岛的资源特征和发展基础,嵊泗将“岛、渔、海、港”要素充分与片区发展主题相结合,一岛一韵,一村一品,稳稳落成。全域旅游配套设施和周边环境不断优化,旅游综合执法体系不断完善,海岛民宿走向规范化和品质化,旅游市场秩序持续规范,嵊泗旅游蓬勃发展,成为国内海岛游的一块热土。

  嵊泗提升海岛旅游发展品质的步伐从未停滞。今年,嵊泗将全面完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加快A级景区全域化进程;谋划东部海岛旅游大景区建设,提质花鸟旅游示范岛;推进洋山岛、黄龙岛、金平岛等错位发展,探索实施“一岛一平台一规则”定制旅游模式;积极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十里金滩”特色小镇。

  此外,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将齐头并进。建设定制化旅游精品项目,推出环岛游、海钓游等旅游产品,鼓励发展民宿综合体,发展中大型常规客轮,提升智慧旅游、智慧交通建设水平……

  靠海吃海,海岛人深知当年“万船云集嵊州洋,十万渔民下东海”的景象已不复存在,早早开始谋求“蓝色经济”绿色转型。减船转产,建省级休闲渔业基地,新增养殖品种,整治贻贝加工业、船舶修造业,这一项项举措落实下去,成效是摸得着、看得见的。“别看我这个厂子不大,一年加工贻贝等近1000吨,产品远销泰国、韩国等地,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嵊泗县翔远水产公司老板朱浩良在这转型洪流里受益颇多。他的厂子里,一台一体化贻贝加工机可以完成蒸熟、脱壳、脱水、烘干等一次性深加工流程,顶500人的工作量。传统的贻贝手工加工,已向大规模机械化转型。与此同时,与贻贝养殖运输密切相关的制冷行业、贝壳生物处理等在当地也得到发展,产业链正不断完善。

  接下来,马关海水养殖“产学研”中试基地、枸杞贻贝文化产业园建设将启动,贻贝产业发展来日可期。不仅如此,嵊泗还将拓展大黄鱼深远海规模化养殖,推进“渔光互补”新型养殖项目,推广紫菜、翡翠贻贝等养殖新品种,并将重点打造泗礁本岛和嵊山两个休闲渔业基地。

  一把“整改”刀 雕出青山绿水面貌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嵊泗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跻身全国“两山”发展百强榜单。这颗“东海明珠”,在海岛人的悉心养护下,越擦越亮。

  整治蓝色海湾,换种方式来“吃海”。枸杞是嵊泗第二大岛,凭借独特的深海岛礁资源优势,曾经也是嵊泗最富裕的岛屿之一。然而,随着海水养殖等行业的发展,岛屿环境一度不尽人意:海岸景观破碎化严重,渔需物资无序堆放,沙滩垃圾随处可见,海水环境不容乐观。去年,嵊泗发布了《嵊泗县渔用物资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一场轰轰烈烈的白色污染整治战役,在枸杞等各个岛屿打响。枸杞乡政府主导注册成立养殖服务公司,扭转了一户一船现象,使渔业物资大家共享;全乡27个网格通过与群众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发放《垃圾分类标准宣传册》,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此外,政府还与高校合作开展生态浮子替代试验,建立环境保障长效机制。过去整个村的养殖海面几乎是白茫茫的一片,如今已焕然一新。

  接下来,嵊泗将加大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力度,探索经营性牧场建设;全面落实湾(滩)长制,加快实施蓝色海湾整治和海岸线修复;完善作业渔船垃圾回收体系建设,实现海漂垃圾整治市场化运作,坚决防治近海海域污染。

  人居环境整治奔跑前进。漫步在嵊泗黄龙岛的“一米巷”,石板路干净得如同水洗过一般,令人不由得想问一句:“这真的是黄龙吗?”要知道,昔日的黄龙岛,到处是臭鱼烂虾、猪粪鸡粪,走路都要踮着脚。

  什么改变了这座昔日脏乱差的“石岛”?是一场覆盖全岛的环境卫生整治大会战。装垃圾的编织袋用掉了3万余只,挖陈年垃圾甚至还有人被熏晕,汗水和付出让原本在乡镇环境卫生擂台赛中垫底的黄龙翻了身。

  “邋遢黄龙”的变身仅仅是嵊泗环境卫生整治的一个缩影。纵观嵊泗,每个岛屿、每个乡镇都在悄悄发生变化。2018年,嵊泗强力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累计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发动群众参与整治32160人次,清理陈年垃圾10620吨,治理卫生死角4680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年任务两年提前完成,几个乡镇全部通过省级考核验收,洋山镇和黄龙乡还被评为省级样板。

  环境卫生整治,“清废”是重头戏。对此,嵊泗也探索出了自己的路子。“全县渔农村日产垃圾70余吨,旅游季节日产垃圾90余吨,主要采用填埋、焚烧、堆肥、外运等方式进行处理。”嵊泗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因每个海岛地理条件的不同,各乡镇因地制宜探索,确定了各岛屿垃圾终端处理方式:泗礁本岛以及黄龙岛生活垃圾以外运为主,转运至舟山团鸡山处理;洋山岛为“外运+焚烧”;嵊山-枸杞岛以无害化焚烧为主;花鸟岛近期以“低温热解+堆肥”为主。

  新的一年里,嵊泗将深入推进“垃圾革命”,完成本岛垃圾分拣中心、垃圾填埋场渗漏液储存扩建工程,创建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和示范小区各3个。此外,“一村万树”三年行动也被提上议程,嵊泗将整合投入1200万元深化“再造绿岛、芳华嵊泗”建设,建成省级示范村1个、推进村3个,建设珍贵彩色健康森林2000亩。

  一张“创新牌” 拼出社会治理样板

  岛城虽小,却如同一处宝藏山,能挖出不少社会治理的“创新招”。

  最先要提的就是平安嵊泗建设。去年,嵊泗连续13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县。这离不开嵊泗一系列的社会治理举措:坚持“防控优先”,定期对重点人员进行走访教育,依托全县水陆客运实名购票、验票制度,对每日进入县域的人员进行研判、比对;对民生小案“零容忍”,坚持“如实立案”“快侦快破”,倡导“逢案必破”;打造“海上枫桥”升级版,在枸杞创造性提出“海上牧场”纠纷调解六步法,并建起两座“海上警务室”及两艘“流动调解船”,使纠纷在海上便可完成受理、调解和化解……

  “夜不闭户”“全域无毒”这些关键词深入人心。如今,岛上的居民遇上自家鱼鲞被偷,报了案也能被迅速受理返还,安全感满意度“爆棚”。

  菜园镇东海社区的“三事分流”制度,同样令人眼前一亮。在这个人口集聚、私房户较多的老社区里,每一天,都有各种问题发生,也都能在社区的协调以及居民的自治下,良好地解决。东海社区党总支书记毛军红介绍,社区实施“三事分流”机制,倡导大事政府办、小事商量办、私事自己办,形成了“党建引领、党群协同、居民自治”的社区自治新模式。社区搭建了乐和家园自治理事会,作为对民生事件定性的协商平台。选出居民代表担任家园理事会成员,每月召开会议与居民一起讨论界定民生事务性质,并进行分类甄别,确定需要解决的民生小事,井然有序。

  东海渔嫂,志愿者队伍里的生力军。渔村里、渔港边、渔船上,我们常常能看到渔嫂们忙碌的身影。她们在妇女节期间,协助基层妇联共同宣传妇女维权的相关政策法规和妇女健康知识;在国际禁毒日,走进渔民老大家庭开展毒品危害和禁毒知识宣传;在夏秋季节,协助社区村做好防汛抗台工作;在伏休期,联合地方公安民警开展渔业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等活动,见缝插针开展普法宣传。此外,她们也是妇联“巾帼虹·助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的中坚力量。

  2019年,嵊泗将在这些“创新”之上再发力,持续推进“平安嵊泗”建设,创建全国最安全县;发展社会团体组织和志愿者服务队伍,率先打响“东海渔嫂”品牌;持续推进依法治理,打造“民主法治村(社区)”等。

  立足当下,新老嵊泗人正铆足干劲,奋力开创嵊泗高质量、可持续、快发展新局面。

  嵊泗,未来可期。

  (本版图片由嵊泗县委宣传部提供)

标签: 海岛;小洋山;整治;满意度;贻贝
编辑: 马轶伦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