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把自己的垃圾放到垃圾桶里,不要把竹签和有包装的东西放在地上,楠溪江是我们永嘉的‘大水缸’,要保护我们的水环境。”连日来,永嘉县绿色环保志愿者协会成员王益明,和志愿者们一起,穿着红马甲、拿着扩音喇叭,在楠溪江主要游泳点,开展一年一度的游泳污染监督。
三百里楠溪江,是炎炎夏日里市民的“宠儿”。去楠溪江游泳,成为不少人消暑纳凉的选择,楠溪江也因此迎来一年中的旅游旺季。可人来了,污染也来了。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让环境污染压力陡增,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楠溪江的夏日旅游,如何和污染说“不”,实现经济和生态“双丰收”?
开发和保护的权衡
沙头镇岭下村,地处楠溪江大源和小源的汇合处,有一片水流相对平缓的区域,临近楠溪江游客集散中心,这里是楠溪江游泳的一个集中点,在对水的开发和保护中,当地人试图寻求平衡点。
“我们靠水吃水,夏天来玩水的游客多,烧烤的生意自然就火。”村民王晓明介绍,每年5月至10月,前来旅游的客人络绎不绝。在人气带动下,村里建了停车场,一些村民开起了农家乐、烧烤店,溪边还规划了游泳卖场,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做生意。
村“两委”还将旅游项目分成烧烤、游泳物品、凉篷及停车场四个小项目进行公开招投标,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入夏后最高峰时,其中停车场一天的收入能够突破两万元,岭下成为了不少周边村羡慕的“富村”。
王晓明也抓住了商机,和5个村民合伙,成功投标溪边凉篷经营权,3年租金超100万元。“生意好坏,就看夏天最热的这3个月,今年6月份雨天多,所以我们就指望七八月份能赚钱。”王晓明称,一顶凉篷配一套桌椅,出租一次收费100元,去年的收入,扣掉成本“股东”们还有几万元分红,这样的收成自己还是满意的。
可王晓明也有“不满意”的地方。招投标时,王晓明和村里达成协议,只负责棚内卫生,经营中,他在每张桌边放置了垃圾桶,但往往棚外的垃圾比垃圾桶里还多,对此他也不能置之不理。而大量夹杂在滩林鹅卵石里的垃圾,格外难捡,周末一天他至少要运出5板车垃圾。游客随地扔垃圾让他很是犯愁。
“我建议卖花生的人,多给游客一个垃圾袋,顺便叮嘱一声。”王晓明打算和村民沟通,尽可能把污染减少一些。而为了保证游泳游客的安全,在村“两委”倡议下,村民王贤强和十几人组成水岸巡查队伍,不仅负责安全急救,也难以避免地要参加环境保洁。
40天高温坚持护江
日前,记者随志愿者们来到岭下溪滩。走在溪边,不时有油烟味扑鼻而来,而烧烤的油渍,则直接滴落在石头上,花生壳、玉米芯、竹签等垃圾随处可见。
但在王益明看来,这样的现状,比起去年同期,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去年溪边垃圾成堆,今年烧烤也从水里搬到了岸上。”
据了解,目前,楠溪江游泳集中点,还包括沙头镇九丈甸园、泰石段、香樟花园、庙活水源地、下盛岙水源地、码砗段、百草园、九丈加油站对面等地。
在九丈甸园游泳点,水边垃圾随处可见,由于缺少垃圾桶,成堆的垃圾集中在溪滩上,没被及时清理,高温下,垃圾堆积点苍蝇乱飞,而一些游客,则在水里洗车。见到这种情况,志愿者们拿上扩音喇叭、文明宣传牌,开始沿岸巡回劝导。
在码砗段游泳点,存在一条饮用水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分界线,许多游客不知道这条分界线的作用,跨界在一级保护区内游泳。
在三角岩百草园游泳点,3辆非法摩托艇正在水中急驶,它们不仅容易造成汽油泄漏污染,还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志愿者对其进行了劝离。
“游泳烧烤带来的溪边垃圾遍地,乌烟瘴气,而摩托艇横行、水中洗车洗宠物等乱象屡禁不止。今年烧烤大多数从水中搬到了岸上,可一下雨,烧烤油渍还是会被冲到楠溪江里。”王益明无奈地表示,自己和志愿者们在高温中的坚持,只为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
为了保护母亲河,12年来,永嘉县绿色环保志愿者协会从68人壮大到2856人,民间力量作为重要支撑,配合政府一道守护着一江清水。而游泳污染监督行动,王益明和志愿者们已经连续坚持了3年,在三伏天40天左右的时间里,持续每天到游泳集中点监督劝导。
“志愿者只能劝导,没有执法权。目前,虽然属地政府也在做一些工作,但楠溪江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夏季生态压力尤其明显。”永嘉县绿色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杨建南介绍,今年暑期游泳污染监督行动在7月底启动,将持续到8月底。而杨建南更期待的是,楠溪江保护立法能够尽快制定落地,系统性、有力度的保护能够早日提上日程。
记者手记
楠溪江保护的立法,成为了多方的期待。为什么人们会如此期待一部法规的出台?
楠溪江是永嘉全域旅游开发最大的资源,是温州的一张“金名片”,但因为流域范围广、居住人口多等因素,如何实施行之有效的保护,这一难题,在近年来的旅游发展中,愈发凸显。在管理乏力、无章可循的背景下,有一个规范化的法规作为约束,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从记者调查不难看到,如果游客不自觉、管理不严格、百姓不参与,难保法规不会成为一纸空文。现在各种各样的地方性法规并不少,可又有多少是掷地有声、令行禁止的?
其实,包括环境保护在内的很多工作,都需要法规,但更需要全民的自觉。我们欣喜地看到,楠溪江保护的大批志愿者正在行动,如果每个游客、每个村民都把自己当成主人,那么,环境保护就不会是难题。而政府如何利用好这些力量,如何让相关规定落地,则是保护力量的基本构成,两者相辅相成,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大家把自己的垃圾放到垃圾桶里,不要把竹签和有包装的东西放在地上,楠溪江是我们永嘉的‘大水缸’,要保护我们的水环境。”连日来,永嘉县绿色环保志愿者协会成员王益明,和志愿者们一起,穿着红马甲、拿着扩音喇叭,在楠溪江主要游泳点,开展一年一度的游泳污染监督。
三百里楠溪江,是炎炎夏日里市民的“宠儿”。去楠溪江游泳,成为不少人消暑纳凉的选择,楠溪江也因此迎来一年中的旅游旺季。可人来了,污染也来了。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让环境污染压力陡增,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楠溪江的夏日旅游,如何和污染说“不”,实现经济和生态“双丰收”?
开发和保护的权衡
沙头镇岭下村,地处楠溪江大源和小源的汇合处,有一片水流相对平缓的区域,临近楠溪江游客集散中心,这里是楠溪江游泳的一个集中点,在对水的开发和保护中,当地人试图寻求平衡点。
“我们靠水吃水,夏天来玩水的游客多,烧烤的生意自然就火。”村民王晓明介绍,每年5月至10月,前来旅游的客人络绎不绝。在人气带动下,村里建了停车场,一些村民开起了农家乐、烧烤店,溪边还规划了游泳卖场,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做生意。
村“两委”还将旅游项目分成烧烤、游泳物品、凉篷及停车场四个小项目进行公开招投标,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入夏后最高峰时,其中停车场一天的收入能够突破两万元,岭下成为了不少周边村羡慕的“富村”。
王晓明也抓住了商机,和5个村民合伙,成功投标溪边凉篷经营权,3年租金超100万元。“生意好坏,就看夏天最热的这3个月,今年6月份雨天多,所以我们就指望七八月份能赚钱。”王晓明称,一顶凉篷配一套桌椅,出租一次收费100元,去年的收入,扣掉成本“股东”们还有几万元分红,这样的收成自己还是满意的。
可王晓明也有“不满意”的地方。招投标时,王晓明和村里达成协议,只负责棚内卫生,经营中,他在每张桌边放置了垃圾桶,但往往棚外的垃圾比垃圾桶里还多,对此他也不能置之不理。而大量夹杂在滩林鹅卵石里的垃圾,格外难捡,周末一天他至少要运出5板车垃圾。游客随地扔垃圾让他很是犯愁。
“我建议卖花生的人,多给游客一个垃圾袋,顺便叮嘱一声。”王晓明打算和村民沟通,尽可能把污染减少一些。而为了保证游泳游客的安全,在村“两委”倡议下,村民王贤强和十几人组成水岸巡查队伍,不仅负责安全急救,也难以避免地要参加环境保洁。
40天高温坚持护江
日前,记者随志愿者们来到岭下溪滩。走在溪边,不时有油烟味扑鼻而来,而烧烤的油渍,则直接滴落在石头上,花生壳、玉米芯、竹签等垃圾随处可见。
但在王益明看来,这样的现状,比起去年同期,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去年溪边垃圾成堆,今年烧烤也从水里搬到了岸上。”
据了解,目前,楠溪江游泳集中点,还包括沙头镇九丈甸园、泰石段、香樟花园、庙活水源地、下盛岙水源地、码砗段、百草园、九丈加油站对面等地。
在九丈甸园游泳点,水边垃圾随处可见,由于缺少垃圾桶,成堆的垃圾集中在溪滩上,没被及时清理,高温下,垃圾堆积点苍蝇乱飞,而一些游客,则在水里洗车。见到这种情况,志愿者们拿上扩音喇叭、文明宣传牌,开始沿岸巡回劝导。
在码砗段游泳点,存在一条饮用水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分界线,许多游客不知道这条分界线的作用,跨界在一级保护区内游泳。
在三角岩百草园游泳点,3辆非法摩托艇正在水中急驶,它们不仅容易造成汽油泄漏污染,还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志愿者对其进行了劝离。
“游泳烧烤带来的溪边垃圾遍地,乌烟瘴气,而摩托艇横行、水中洗车洗宠物等乱象屡禁不止。今年烧烤大多数从水中搬到了岸上,可一下雨,烧烤油渍还是会被冲到楠溪江里。”王益明无奈地表示,自己和志愿者们在高温中的坚持,只为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
为了保护母亲河,12年来,永嘉县绿色环保志愿者协会从68人壮大到2856人,民间力量作为重要支撑,配合政府一道守护着一江清水。而游泳污染监督行动,王益明和志愿者们已经连续坚持了3年,在三伏天40天左右的时间里,持续每天到游泳集中点监督劝导。
“志愿者只能劝导,没有执法权。目前,虽然属地政府也在做一些工作,但楠溪江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夏季生态压力尤其明显。”永嘉县绿色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杨建南介绍,今年暑期游泳污染监督行动在7月底启动,将持续到8月底。而杨建南更期待的是,楠溪江保护立法能够尽快制定落地,系统性、有力度的保护能够早日提上日程。
记者手记
楠溪江保护的立法,成为了多方的期待。为什么人们会如此期待一部法规的出台?
楠溪江是永嘉全域旅游开发最大的资源,是温州的一张“金名片”,但因为流域范围广、居住人口多等因素,如何实施行之有效的保护,这一难题,在近年来的旅游发展中,愈发凸显。在管理乏力、无章可循的背景下,有一个规范化的法规作为约束,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从记者调查不难看到,如果游客不自觉、管理不严格、百姓不参与,难保法规不会成为一纸空文。现在各种各样的地方性法规并不少,可又有多少是掷地有声、令行禁止的?
其实,包括环境保护在内的很多工作,都需要法规,但更需要全民的自觉。我们欣喜地看到,楠溪江保护的大批志愿者正在行动,如果每个游客、每个村民都把自己当成主人,那么,环境保护就不会是难题。而政府如何利用好这些力量,如何让相关规定落地,则是保护力量的基本构成,两者相辅相成,问题就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