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社会属性 创新保护理念 温州让非遗“活”起来
2019-06-03 09:56:31
来源: 温州网 李艺

  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市民蔡培蕾带着5岁的女儿在瑞安市忠义街过了把“非遗”瘾。母女俩在当天熙熙攘攘的忠义街上一路行来,观看了瑞安藤牌舞、泰顺碇步龙、苍南踩高跷,现场体验了木活字印刷术、玻璃银光刻的制作,高长发茯苓糕、苦槠豆腐、番薯黄夹、麦饼等汇集在一起的温州各地“非遗”名小吃,则让她们大快朵颐。

  忠义街上这场人文盛宴,是温州市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之主会场活动。在6月8日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开展以“保护文化遗产创新温州实践”为主题的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自6月1日至今,各县(市、区)已经陆续结合本地文化遗产资源特点,广泛开展起各富特色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

  说到“非遗”,常常会和濒临灭绝、亟待保护等词连在一起,而温州近年来通过创新非遗保护理念,坚持非遗社会化属性,不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非遗逐步“活”起来、活下去、火起来,目前,颇具温州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体系已经渐趋成熟。

  创新传承人培养机制

  为非遗传承注入“强心剂”

  非遗是以非遗传承人为创造主体的、应用于生活和审美艺术的统一整体。

  5月6日,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震带领评估小组,现场考核了温州2018年度带薪学徒项目,在众人注视下,温州省级非遗泰顺车木玩具制作技艺学徒蔡丽静独立制作出“捧棒人”、日本的“木婢子”、西欧的“胡桃人”等作品。蔡丽静的师傅张月圆从事泰顺车木玩具制作技艺已有50多年,是该项目唯一的代表性传承人,她评价蔡丽静“是不错的好苗子”。现场考核后,评估小组又查阅了蔡丽静的学习总结、学习活动档案,详细了解了蔡丽静年度学习以及活动开展情况,最后评定:蔡丽静的考核达标,接下来,温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将按规定为蔡丽静提供受训学习经费两万元。

  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传承非遗,自2016年起,温州市即创新推出“带薪学徒”项目,对濒危项目的新传承人实行扶持政策,每个项目学艺期为3年,每年补助徒弟生活费两万元,一年考核一次。2018年,温州市“带薪学徒”在各地申报基础上,结合项目市级保护情况及现有传承人梯队状况,确定了绸塑、砖雕、乐清龙档、蓝夹缬技艺(花版雕刻)、圆木制作技艺、牛筋琴制作技艺、车木玩具制作技艺、夏益锦戏曲盔头制作技艺8个项目,并通过温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师徒三方签订合同的形式,确定三方权利与义务,为该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基础保障。今年,温州市将继续推行“带薪学徒”工作,2019年的带薪学徒项目将于6月进行全市推荐。

  据统计,温州共有人类非遗项目4项、国家级非遗项目34项、省级非遗项目144项、市级非遗项目747项,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7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6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33名,及10个传承团体和18个传承群体。这些非遗项目及其传承人,承载着温州厚重的文化基因。

  非遗保护专家、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主任陈华文认为,这些独特的传承人保护探索和实践,使温州非遗保护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也使非遗的传承和发展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道路,是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打造市非遗体验基地

  让非遗实现“跨界活化”

  如今,走进泰顺县大安乡,可以发现古老的提线木偶技艺、土陶制作技艺、米塑等非遗文化,都在大安境内广泛存在且焕发着生命力。其中,地处大丘坪土陶文化村的大安手工制陶体验基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驻足。

  这个非遗体验基地是由大丘坪村的非遗传承人、村集体、村民共同打造的,通过创新运营模式,让非遗“活态传承”。在打造手工制陶体验基地和土陶文化村项目过程中,促成村集体以土地折价入股、农户以资金和古民居入股、传承人以制陶技艺入股,成立了安能农业专业合作社,初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非遗先行”路子。经过近一年多的探索,这种依托合作社来运营非遗活态传承项目的模式,不仅带动全村上下齐心协力专注于项目推进,带动当地低收入农户就业,增加村集体收入,更重要的是让非遗传承人安心入驻、专心传承。

  大安手工制陶体验基地的成功运转,是温州将非遗传播活动同中心工作相融合的成功尝试。2018年初,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提出了非遗体验基地建设的构想,并主动加压,将这项工作列入温州市委市政府对该局绩效考核的重点项目。同时,在调研基础上,明确了年度非遗体验基地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即全市建成市级体验基地20个,并制定扶持政策,每个市级体验基地每年补助两万元。2018年6月,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召开全市非遗体验基地建设现场推进会,交流体验基地建设经验,进一步督促指导各地建设工作;7月,出台《温州市级非遗体验基地评估方案》。《评估方案》的出台,为全市非遗体验点的建设提供了政策指导。此后,经周密筹划,首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基地”名单公布,包括安能农业专业合作社(大安土陶文化村)基地在内的11个县(市、区)共22处基地入选。这22个体验基地,联系29位传承人,以非遗为主体,以社会化运行为主要模式,以产业化经营为主要形态,全年举办活动1553场,17万余人次参与了体验,有力地助推了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和诗路建设工作。

  当前,温州市非遗体验基地建设已初步形成特色鲜明、种类丰富的架构,也初步形成了教学指导体系。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们已认真做好非遗体验基地建设阶段性工作总结,并与相关高校合作,提炼形成可在全省全国复制推广的理论+实践的建设模式。”


标签:温州;温州市;遗体;基地;体验;基地建设;制作技艺;文化广电;旅游局
编辑:方涛
精彩推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温州  正文

坚持社会属性 创新保护理念 温州让非遗“活”起来
2019-06-03 09:56:31 来源: 温州网 李艺

  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市民蔡培蕾带着5岁的女儿在瑞安市忠义街过了把“非遗”瘾。母女俩在当天熙熙攘攘的忠义街上一路行来,观看了瑞安藤牌舞、泰顺碇步龙、苍南踩高跷,现场体验了木活字印刷术、玻璃银光刻的制作,高长发茯苓糕、苦槠豆腐、番薯黄夹、麦饼等汇集在一起的温州各地“非遗”名小吃,则让她们大快朵颐。

  忠义街上这场人文盛宴,是温州市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之主会场活动。在6月8日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开展以“保护文化遗产创新温州实践”为主题的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自6月1日至今,各县(市、区)已经陆续结合本地文化遗产资源特点,广泛开展起各富特色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

  说到“非遗”,常常会和濒临灭绝、亟待保护等词连在一起,而温州近年来通过创新非遗保护理念,坚持非遗社会化属性,不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非遗逐步“活”起来、活下去、火起来,目前,颇具温州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体系已经渐趋成熟。

  创新传承人培养机制

  为非遗传承注入“强心剂”

  非遗是以非遗传承人为创造主体的、应用于生活和审美艺术的统一整体。

  5月6日,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震带领评估小组,现场考核了温州2018年度带薪学徒项目,在众人注视下,温州省级非遗泰顺车木玩具制作技艺学徒蔡丽静独立制作出“捧棒人”、日本的“木婢子”、西欧的“胡桃人”等作品。蔡丽静的师傅张月圆从事泰顺车木玩具制作技艺已有50多年,是该项目唯一的代表性传承人,她评价蔡丽静“是不错的好苗子”。现场考核后,评估小组又查阅了蔡丽静的学习总结、学习活动档案,详细了解了蔡丽静年度学习以及活动开展情况,最后评定:蔡丽静的考核达标,接下来,温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将按规定为蔡丽静提供受训学习经费两万元。

  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传承非遗,自2016年起,温州市即创新推出“带薪学徒”项目,对濒危项目的新传承人实行扶持政策,每个项目学艺期为3年,每年补助徒弟生活费两万元,一年考核一次。2018年,温州市“带薪学徒”在各地申报基础上,结合项目市级保护情况及现有传承人梯队状况,确定了绸塑、砖雕、乐清龙档、蓝夹缬技艺(花版雕刻)、圆木制作技艺、牛筋琴制作技艺、车木玩具制作技艺、夏益锦戏曲盔头制作技艺8个项目,并通过温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师徒三方签订合同的形式,确定三方权利与义务,为该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基础保障。今年,温州市将继续推行“带薪学徒”工作,2019年的带薪学徒项目将于6月进行全市推荐。

  据统计,温州共有人类非遗项目4项、国家级非遗项目34项、省级非遗项目144项、市级非遗项目747项,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7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6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33名,及10个传承团体和18个传承群体。这些非遗项目及其传承人,承载着温州厚重的文化基因。

  非遗保护专家、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主任陈华文认为,这些独特的传承人保护探索和实践,使温州非遗保护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也使非遗的传承和发展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道路,是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打造市非遗体验基地

  让非遗实现“跨界活化”

  如今,走进泰顺县大安乡,可以发现古老的提线木偶技艺、土陶制作技艺、米塑等非遗文化,都在大安境内广泛存在且焕发着生命力。其中,地处大丘坪土陶文化村的大安手工制陶体验基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驻足。

  这个非遗体验基地是由大丘坪村的非遗传承人、村集体、村民共同打造的,通过创新运营模式,让非遗“活态传承”。在打造手工制陶体验基地和土陶文化村项目过程中,促成村集体以土地折价入股、农户以资金和古民居入股、传承人以制陶技艺入股,成立了安能农业专业合作社,初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非遗先行”路子。经过近一年多的探索,这种依托合作社来运营非遗活态传承项目的模式,不仅带动全村上下齐心协力专注于项目推进,带动当地低收入农户就业,增加村集体收入,更重要的是让非遗传承人安心入驻、专心传承。

  大安手工制陶体验基地的成功运转,是温州将非遗传播活动同中心工作相融合的成功尝试。2018年初,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提出了非遗体验基地建设的构想,并主动加压,将这项工作列入温州市委市政府对该局绩效考核的重点项目。同时,在调研基础上,明确了年度非遗体验基地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即全市建成市级体验基地20个,并制定扶持政策,每个市级体验基地每年补助两万元。2018年6月,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召开全市非遗体验基地建设现场推进会,交流体验基地建设经验,进一步督促指导各地建设工作;7月,出台《温州市级非遗体验基地评估方案》。《评估方案》的出台,为全市非遗体验点的建设提供了政策指导。此后,经周密筹划,首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基地”名单公布,包括安能农业专业合作社(大安土陶文化村)基地在内的11个县(市、区)共22处基地入选。这22个体验基地,联系29位传承人,以非遗为主体,以社会化运行为主要模式,以产业化经营为主要形态,全年举办活动1553场,17万余人次参与了体验,有力地助推了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和诗路建设工作。

  当前,温州市非遗体验基地建设已初步形成特色鲜明、种类丰富的架构,也初步形成了教学指导体系。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们已认真做好非遗体验基地建设阶段性工作总结,并与相关高校合作,提炼形成可在全省全国复制推广的理论+实践的建设模式。”


标签: 温州;温州市;遗体;基地;体验;基地建设;制作技艺;文化广电;旅游局
编辑: 方涛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