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蓝色海湾”整治行动调研活动在洞头举行。来自自然资源部及各地分局,以及入围2019年“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十个城市的相关人员共聚温州海岛。此次活动旨在推动各地分享2016年“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实施成效、经验和可能遇到的困难。
当天上午,参观团前往洞头区东屏街道东岙村、东屏街道仙叠岩海洋生态廊道、凸垄底海洋生态村庄、南塘湾湿地公园等地实地查看。下午召开座谈会,温州、青岛、威海、日照等4个城市代表分别就2016年“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实施成效和经验进行汇报,并就项目实施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进行交流讨论。
2016年,温州市成为全国首批8个“蓝色海湾”整治试点单位,项目落在洞头国家级海洋公园核心区,总投资4.76亿元(包括中央海域与海岛保护资金3亿元),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涉及17个村2.5万人。
首期蓝湾项目已完成90%的工程量,并顺利通过中期检查和第二次现场检查,建设进展排名全国试点城市前三。
首期项目主要包括三项工作。一是开展渔港疏浚,让“浅湾变美港”,已先后完成东沙渔港和中心渔港疏浚,清淤160万方,港内水深平均提升2.7米,不但改善了渔港水质,也满足了各类渔船安全避风需要。
二是做好沙滩修复,让“黄沙变黄金”。修复好的东岙沙滩现已成为网红地标。位于“蓝色海湾”整治区域的渔家民宿户均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带动千余名渔农民就业创业。目前,韭菜岙沙滩修复工程正加快推进,10月份将承办“一带一路”国家间群众体育交流活动。
三是建设生态廊道,让“盆景变风景”。已建成11.4公里长的“东海第一临海悬崖栈道”,将大沙岙、炮台山、仙叠岩、半屏山等景点串珠成链,把一个个“盆景”变成一道道“风景”。2018年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18.3%。
今年4月,洞头区再次成功入围新一轮“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成为全国唯一连续两次获得中央“蓝色海湾”整治项目奖励支持的区(县)。
新一轮“蓝色海湾”整治项目的实施范围在洞头西片,将主要实施海岸带、滨海湿地和海岛海域生态修复三大工程,重点突出“破堤通海、生态海堤、十里湿地、退养还海”,进一步加快建设“海上花园”。
新闻+
直击考察现场三大亮点
蓝色海湾指数亮大屏
在东岙村广场西北面,有一块蓝色海湾指数大屏,吸引参观嘉宾纷纷驻足。大屏幕上动态显示着今日游客人数、亲水指数、沙滩游乐指数、廊道观光指数、水温、气温、波浪、潮位等信息,让游客对当地自然和游览环境一目了然。
不要小看了这些信息。“蓝湾指数体系”其实是一套完备的指数评价体系,包含了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人和六项,由洞头区海洋生态与藻类研究院以及国家海岛中心等相关高校、科研院所、技术公司共同研究形成。这是全国首个相关方面的指数评价体系,对于洞头在“蓝色海湾”整治领域形成一定话语权奠定了基础。去年9月份,洞头成立了中国太平洋学会蓝色海湾研究分会,蓝湾国际论坛永久性会址也落户于此。
从偏僻小山村到高端民宿疗养基地
洞头凸垄底原来是一个多年无人居住的偏僻渔村。“蓝色海湾”整治项目实施后,一批在外经商的村民回乡改造,总投资近2000万元打造民宿疗养基地,包括改造17栋民居,改造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1800平方米的绿荫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并将此取名“岩海山居”。
整村统一改造,遵循了“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石屋风貌的同时,对屋内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回乡投资的村民租用旧屋,需支付租金的同时,还要将收益的10%分红给屋主,带动全村致富。目前17栋民宿,共43个房间,旺季时每天每间房价近900元,全年满房近120天,暑期几乎天天满房。
走进房间参观,有嘉宾摸着石屋墙壁直叹“有特色”。被问及参观中印象最深刻地内容,不少嘉宾都点名岩海山居。“在这里可以听到蛙声、鸟叫、蝉鸣,非常休闲。”一名嘉宾说:“而且走几步就到海边,可以同时欣赏到海景和山景,非常不错。”
来自洞头的启发:整治为民
经过沙滩修复,2018年东岙村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约2亿元,原来的老房子5万元没人买,现在100万元主人都不肯卖。因为环境整治,岛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看到那栋蓝色的民宿了吗?旺季时价格要1000多元一晚上,还要提前三个月预订。”此话一出引得参观团连连惊叹。
来自福建省莆田市自然资源局的黄常青表示,此次洞头之行最大的启发是,洞头的“蓝色海湾”整治,不是为整治而整治,而是通过改善环境,造福岛民,提升岛民的生活水平。类似的观点不在少数。“不能死脑筋,要拓展思路,怎么样把整治环境,盘活自然资源和开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另一名来自地方自然资源部门的人士说。
昨天,“蓝色海湾”整治行动调研活动在洞头举行。来自自然资源部及各地分局,以及入围2019年“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十个城市的相关人员共聚温州海岛。此次活动旨在推动各地分享2016年“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实施成效、经验和可能遇到的困难。
当天上午,参观团前往洞头区东屏街道东岙村、东屏街道仙叠岩海洋生态廊道、凸垄底海洋生态村庄、南塘湾湿地公园等地实地查看。下午召开座谈会,温州、青岛、威海、日照等4个城市代表分别就2016年“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实施成效和经验进行汇报,并就项目实施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进行交流讨论。
2016年,温州市成为全国首批8个“蓝色海湾”整治试点单位,项目落在洞头国家级海洋公园核心区,总投资4.76亿元(包括中央海域与海岛保护资金3亿元),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涉及17个村2.5万人。
首期蓝湾项目已完成90%的工程量,并顺利通过中期检查和第二次现场检查,建设进展排名全国试点城市前三。
首期项目主要包括三项工作。一是开展渔港疏浚,让“浅湾变美港”,已先后完成东沙渔港和中心渔港疏浚,清淤160万方,港内水深平均提升2.7米,不但改善了渔港水质,也满足了各类渔船安全避风需要。
二是做好沙滩修复,让“黄沙变黄金”。修复好的东岙沙滩现已成为网红地标。位于“蓝色海湾”整治区域的渔家民宿户均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带动千余名渔农民就业创业。目前,韭菜岙沙滩修复工程正加快推进,10月份将承办“一带一路”国家间群众体育交流活动。
三是建设生态廊道,让“盆景变风景”。已建成11.4公里长的“东海第一临海悬崖栈道”,将大沙岙、炮台山、仙叠岩、半屏山等景点串珠成链,把一个个“盆景”变成一道道“风景”。2018年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18.3%。
今年4月,洞头区再次成功入围新一轮“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成为全国唯一连续两次获得中央“蓝色海湾”整治项目奖励支持的区(县)。
新一轮“蓝色海湾”整治项目的实施范围在洞头西片,将主要实施海岸带、滨海湿地和海岛海域生态修复三大工程,重点突出“破堤通海、生态海堤、十里湿地、退养还海”,进一步加快建设“海上花园”。
新闻+
直击考察现场三大亮点
蓝色海湾指数亮大屏
在东岙村广场西北面,有一块蓝色海湾指数大屏,吸引参观嘉宾纷纷驻足。大屏幕上动态显示着今日游客人数、亲水指数、沙滩游乐指数、廊道观光指数、水温、气温、波浪、潮位等信息,让游客对当地自然和游览环境一目了然。
不要小看了这些信息。“蓝湾指数体系”其实是一套完备的指数评价体系,包含了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人和六项,由洞头区海洋生态与藻类研究院以及国家海岛中心等相关高校、科研院所、技术公司共同研究形成。这是全国首个相关方面的指数评价体系,对于洞头在“蓝色海湾”整治领域形成一定话语权奠定了基础。去年9月份,洞头成立了中国太平洋学会蓝色海湾研究分会,蓝湾国际论坛永久性会址也落户于此。
从偏僻小山村到高端民宿疗养基地
洞头凸垄底原来是一个多年无人居住的偏僻渔村。“蓝色海湾”整治项目实施后,一批在外经商的村民回乡改造,总投资近2000万元打造民宿疗养基地,包括改造17栋民居,改造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1800平方米的绿荫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并将此取名“岩海山居”。
整村统一改造,遵循了“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石屋风貌的同时,对屋内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回乡投资的村民租用旧屋,需支付租金的同时,还要将收益的10%分红给屋主,带动全村致富。目前17栋民宿,共43个房间,旺季时每天每间房价近900元,全年满房近120天,暑期几乎天天满房。
走进房间参观,有嘉宾摸着石屋墙壁直叹“有特色”。被问及参观中印象最深刻地内容,不少嘉宾都点名岩海山居。“在这里可以听到蛙声、鸟叫、蝉鸣,非常休闲。”一名嘉宾说:“而且走几步就到海边,可以同时欣赏到海景和山景,非常不错。”
来自洞头的启发:整治为民
经过沙滩修复,2018年东岙村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约2亿元,原来的老房子5万元没人买,现在100万元主人都不肯卖。因为环境整治,岛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看到那栋蓝色的民宿了吗?旺季时价格要1000多元一晚上,还要提前三个月预订。”此话一出引得参观团连连惊叹。
来自福建省莆田市自然资源局的黄常青表示,此次洞头之行最大的启发是,洞头的“蓝色海湾”整治,不是为整治而整治,而是通过改善环境,造福岛民,提升岛民的生活水平。类似的观点不在少数。“不能死脑筋,要拓展思路,怎么样把整治环境,盘活自然资源和开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另一名来自地方自然资源部门的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