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个部门近6000万条数据!温州信用大数据平台助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2019-04-24 09:49:27
来源: 温州都市报 记者 杨晓宴

  信心最贵。市场信心背后,是千千万万的市场主体信用支撑。在温州,这关乎近100万户的企业。据最新统计,原来52个温州人中有一个办企业,现在是42个人中,就有一个办企业。

  目前,温州市在册市场主体96.9万户,占浙江省六分之一。其中,在册民营企业约25万家,有99%以上是中小微企业。全市5271家规上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5137家,占全部规上企业数的97%,税收的80%。

  温州创建“两个健康”先行区以来,推出了不少助力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举措。其中“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对培育民营经济环境大有裨益。

  其实,早在2006年温州市就开始启动建设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最新的改革可追溯到2015年由市发改委(市信用办)提出新的建设方案,于2016年开始建设,到2017年底建成了温州市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下简称“信用信息平台”),全面打破各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孤岛”。

  截至今年3月底,平台已经为各类金融机构提供信用数据查询服务180多万次,助力金融机构为8万多名守信主体提供近80亿元的信用贷款。关于企业好的、坏的信用数据,从各个维度勾勒出了一家企业的信用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一批应用项目,真正让信用变得有价值,促进全社会形成诚信之风。

  打通数据部门之多,共享数据之全面,走在全省前列

  目前,信用信息平台已经实现数据共享的市级部门有60多个,包括工商、公安、法院、税务、海关等,数据总量近6000万条,且在不断增加中。打通数据部门之多,共享数据之全面,走在全省前列,甚至也在全国前列。去年,温州入选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温州就在全国大会上做了典型发言。

  温州市信息中心从最初的两三名工作人员,到现在的六七人,完成了我市60多个部门的数据分享,这其中的工作量之大,超出想象。

  首先是各部门是否愿意,且是否有能力共享数据的问题。除了各部门有各自的信息安全等利益考量,政府部门本身的信息化、数据化程度也决定了他们能否实现数据整理和批量传输。据介绍,开始有些部门的信息化程度不足,无法实现系统对接,需要人工手动通过Excel表等形式对接。随着政务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为数据实现联通奠定了技术基础。

  数据拥有方可以统一提供数据了,但是具体提供哪些数据,如何整合加工,而不是简单地把所有数据一股脑儿地加总在一起,这也给市信用中心提出了挑战。中心工作人员需要到每个政府部门进行调研,并总结制作出统一的数据模板。后续,他们还要把数据整合的思路与软件系统制作方不断沟通,几经磨合下,才有了今天的信用信息平台。

  “外出学习肯定是少不了的,关键是要不断学习新的东西,包括后续如何利用好这些信用信息,真正发挥出数据的价值。”温州市信用中心负责人杜永盛表示。

  三种模式共享数据:网站+平台+数据直连

  目前,市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收集、整合的企业数据,有三种渠道可以查询。在信用信息平台开设账户后,通过审核,可以申请拥有不同的权限,查阅不同信息量的企业资料。

  面对全社会公开的,则有信用温州网站(https://wzcredit.gov.cn/)。在网站统一注册账户,则不分权限,相对能够获得的信息最少。

  另外,根据不同政府部门和单位的需求,还可以申请和市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进行系统直连,直接从后台调取分享所需的数据。目前,已有20多个部门采用了这种系统直连的合作模式。

  比如,目前多家温州本地法人银行经企业授权后通过数据共享的方式调取相关企业信用数据,用来丰富自己的风控模型。如鹿城农商行将公共信用信息嵌入“富民融通”平台,实现贷款业务全流程线上快速办理;永嘉农商行针对信用红名单对象,开发了优惠信贷产品;建设银行温州分行推出“小微快贷”等产品,在贷款审核过程中,通过查询信用温州网,更加全面掌握客户信用状况……

  除了金融场景应用之外,市民中心审批中心也已直连信用信息平台。当企业来办理各种手续,审批中心的权力运行平台也会同时跳出企业的相关信用信息,包括好的内容,比如纳税百强;或是不良内容,比如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以及相应记录的奖罚政策,用于对企业的初步判断。有的企业各项信用信息显示良好,即使现场忘带了材料,也可以先受理审查,再补交材料,平均审批时限可缩短60%以上。

  除了让企业的好信用能够切实带来便利,坏信用同样要让企业付出相应代价。比如温州的惠企直通车平台直连信用信息平台后,企业的失信信息可以成为“一票否决”获得补贴等优惠政策的依据。


标签:温州;共享数据;信用;信用信息平台;全省前列;市场主体
编辑:江小来
精彩推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温州  正文

60多个部门近6000万条数据!温州信用大数据平台助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2019-04-24 09:49:27 来源: 温州都市报 记者 杨晓宴

  信心最贵。市场信心背后,是千千万万的市场主体信用支撑。在温州,这关乎近100万户的企业。据最新统计,原来52个温州人中有一个办企业,现在是42个人中,就有一个办企业。

  目前,温州市在册市场主体96.9万户,占浙江省六分之一。其中,在册民营企业约25万家,有99%以上是中小微企业。全市5271家规上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5137家,占全部规上企业数的97%,税收的80%。

  温州创建“两个健康”先行区以来,推出了不少助力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举措。其中“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对培育民营经济环境大有裨益。

  其实,早在2006年温州市就开始启动建设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最新的改革可追溯到2015年由市发改委(市信用办)提出新的建设方案,于2016年开始建设,到2017年底建成了温州市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下简称“信用信息平台”),全面打破各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孤岛”。

  截至今年3月底,平台已经为各类金融机构提供信用数据查询服务180多万次,助力金融机构为8万多名守信主体提供近80亿元的信用贷款。关于企业好的、坏的信用数据,从各个维度勾勒出了一家企业的信用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一批应用项目,真正让信用变得有价值,促进全社会形成诚信之风。

  打通数据部门之多,共享数据之全面,走在全省前列

  目前,信用信息平台已经实现数据共享的市级部门有60多个,包括工商、公安、法院、税务、海关等,数据总量近6000万条,且在不断增加中。打通数据部门之多,共享数据之全面,走在全省前列,甚至也在全国前列。去年,温州入选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温州就在全国大会上做了典型发言。

  温州市信息中心从最初的两三名工作人员,到现在的六七人,完成了我市60多个部门的数据分享,这其中的工作量之大,超出想象。

  首先是各部门是否愿意,且是否有能力共享数据的问题。除了各部门有各自的信息安全等利益考量,政府部门本身的信息化、数据化程度也决定了他们能否实现数据整理和批量传输。据介绍,开始有些部门的信息化程度不足,无法实现系统对接,需要人工手动通过Excel表等形式对接。随着政务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为数据实现联通奠定了技术基础。

  数据拥有方可以统一提供数据了,但是具体提供哪些数据,如何整合加工,而不是简单地把所有数据一股脑儿地加总在一起,这也给市信用中心提出了挑战。中心工作人员需要到每个政府部门进行调研,并总结制作出统一的数据模板。后续,他们还要把数据整合的思路与软件系统制作方不断沟通,几经磨合下,才有了今天的信用信息平台。

  “外出学习肯定是少不了的,关键是要不断学习新的东西,包括后续如何利用好这些信用信息,真正发挥出数据的价值。”温州市信用中心负责人杜永盛表示。

  三种模式共享数据:网站+平台+数据直连

  目前,市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收集、整合的企业数据,有三种渠道可以查询。在信用信息平台开设账户后,通过审核,可以申请拥有不同的权限,查阅不同信息量的企业资料。

  面对全社会公开的,则有信用温州网站(https://wzcredit.gov.cn/)。在网站统一注册账户,则不分权限,相对能够获得的信息最少。

  另外,根据不同政府部门和单位的需求,还可以申请和市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进行系统直连,直接从后台调取分享所需的数据。目前,已有20多个部门采用了这种系统直连的合作模式。

  比如,目前多家温州本地法人银行经企业授权后通过数据共享的方式调取相关企业信用数据,用来丰富自己的风控模型。如鹿城农商行将公共信用信息嵌入“富民融通”平台,实现贷款业务全流程线上快速办理;永嘉农商行针对信用红名单对象,开发了优惠信贷产品;建设银行温州分行推出“小微快贷”等产品,在贷款审核过程中,通过查询信用温州网,更加全面掌握客户信用状况……

  除了金融场景应用之外,市民中心审批中心也已直连信用信息平台。当企业来办理各种手续,审批中心的权力运行平台也会同时跳出企业的相关信用信息,包括好的内容,比如纳税百强;或是不良内容,比如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以及相应记录的奖罚政策,用于对企业的初步判断。有的企业各项信用信息显示良好,即使现场忘带了材料,也可以先受理审查,再补交材料,平均审批时限可缩短60%以上。

  除了让企业的好信用能够切实带来便利,坏信用同样要让企业付出相应代价。比如温州的惠企直通车平台直连信用信息平台后,企业的失信信息可以成为“一票否决”获得补贴等优惠政策的依据。


标签: 温州;共享数据;信用;信用信息平台;全省前列;市场主体
编辑: 江小来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