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坐落于泽雅入口处的纸山雕塑广场。 资料照片 杨冰杰 摄
乡村振兴,无疑是2018年的热词。这一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年又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元年。温州的改革发端于农村,40年来,温州农业农村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七山二水一分田”曾是温州农民自发从土地上解放的重要原因,而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自上而下的布局和谋划,“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样美好的愿景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回归乡土。围绕着“三个让”,温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六千六万”行动纲领。“七山二水一分田”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在温州特色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正焕发全新的魅力。
建好两条带全域振兴红红兴兴
温州没有杭嘉湖平原地带的自然优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农业农村发展缺少先天优势,如何破题?我市谋划了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的大平台,相继编制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年度实施计划和五年建设规划(2018年-2022年),形成“531”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发展规划体系。
“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进乡村振兴,但专门规划一条覆盖9个县(市、区)的81乡镇、2332个行政村的西部休闲产业带,并以此作为主战场去谋篇布局、战略实施,这是温州乡村振兴战略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最大亮点和特色品牌。”市委农办(市农业局)经济发展处处长季旭仁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城镇经济主要沿着104国道的平原地区迅猛发展,而西部地区相对发展缓慢。布局西部休闲产业带建设,通过改善交通、项目布局、产业培育、机制完善、政策倾斜、山海联动等,可以全面带动占全市陆域面积达三分之二的西部广阔区域加快生态发展,成为温州全域振兴的新引擎、新增长极。
由此,我市以“六千六万”为行动总纲,以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为主平台,以五年内高标准打造109条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示范带为主抓手,以推进农业农村十大领域改革为主动力,探索一条乡村振兴战略的温州之路。
作为永嘉县县委书记领办项目,今年年初,永嘉县以“水”为脉,在岩坦镇连线连片打造楠溪古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复兴了1500多年的船工文化,在水路串起一条展现亲水文化、古村韵味、田园风光的乡村振兴风景线,引进两个总投资达20多亿元的大项目;由文成县县委书记领办的百丈漈天湖闲情乡村振兴示范带,涉及百丈漈镇5个村,带长14.5公里,带内山林植被丰饶,湖宽水阔,景优境美,有亮点项目6个、基本项目13个……
今年市委“一号”文件提出,全市年内计划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22条(其中当年建成11条、开工建设11条),计划投资48.35亿元。如今,不过短短数月,一条条示范带迅速从一纸蓝图变成落地有声。截至11月底,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带完成投资50.12亿元。其中,11条当年建成示范带已完成投资28.33亿元,投资综合完成率为99.41%,11条开工建设示范带已完成投资21.79亿元,投资综合完成率为96.25%。
与此同时,全市186个乡村振兴产业类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并完成投资80.35亿元,投资综合完成率为90.49%。其中,永嘉县、泰顺县、文成县、平阳县投资完成额均超过10亿元。
广阔的浙南大地,从没有像今天这般处处兴起气势如虹的建设热潮;默默守护故土多年的旧屋村居,从没有像今天这般雀跃着迎来全新的生命体验。
引入两种钱乡村振兴走出温州大道
乡村振兴,资金哪里来?为了更好地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市财政整合了2.5亿元资金,重点用于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如果把这2.5亿元比作开渠,它带来的就是金融资本、工商资本的滚滚洪流。
“乡村振兴信贷资源优先安排、乡村振兴贷款优先发放、乡村振兴相关金融服务优先满足”,各金融机构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各具特色的服务乡村行动。比如瓯海农商银行捐资设立3000万元乡村振兴公益基金,同时专项安排30亿元乡村振兴信贷资金。截至2018年10月末,温州涉农贷款余额4445.7亿元,同比增加513.4亿元,增幅达13.1%。
泰顺县东溪乡是世界经典名曲《采茶舞曲》的诞生地。随着以《采茶舞曲》为核心的茶文化项目的落地,周大风《采茶舞曲》纪念馆开馆,100多年摇摇欲坠的古民居被租用,修缮成古朴雅致的泰顺茶馆;多年前离乡背井闯荡天地的人们开始回乡创业,茶园流转、新技术新工艺被采用……泰顺县东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法人吴晓白说自己之所以回乡创业,是想把乡亲们的茶叶做成品牌,将来让大家都能享受到品牌的效益。
我市有250万在外经商的温州人,他们是温州乡村振兴特殊的助力。随着全域乡村振兴谋划一一落到实处,像吴晓白一样,越来越多市场感受敏锐的乡人携带资本,到乡村挖掘适宜的项目,给乡村振兴注入勃勃生机。
“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金瓯武医文化小镇,投资500万元在娄川村打造特色民宿,邹立哲捐献100万元设山根村乡村振兴基金,潘成丰投资350万元筹建民宿、农家乐……”这是永嘉县金溪镇第一届乡贤大会收到的回报。在“六千六万”行动纲领的指挥下,各地从市县到村镇,积极开展“乡贤回归工程”。
“眼下农村里市场前景看好的项目,基本都有社会资本介入。乡贤们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经营模式,甚至乡村文化都随之改变。一些项目不着眼于农业本身,而是用旅游的思维去开发传统农业、盘活闲置农房、引进新业态,对传统乡村不亚于一场革命。”在农口工作近二十年的季旭仁,对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感触良多。在他看来,越来越美丽、越来越有田园特色的乡村会吸引更多的乡人回归、市民下乡,尤其是年轻一代,会向往田园,重回自然。乡村,将因为人气的汇聚而活泛起来。
据统计,截至10月底,我市2018年新增投入农业农村的工商资本总额达110亿元。
培育两类人乡村振兴有了人力支撑
回乡创业之前,文成县百丈漈镇湖底村村委会主任邱汉春是个五谷不分的生意人,如今,他是温州农民学院首届农业发展领军人物研修班学员,相当于研究生学历。他投资3000多万元,建立文成县高山蔬菜主导产业示范园,成为我市首批智慧农业的实践者。贴有二维码标识的“邱老汉”茄子、辣椒、黄瓜等高山蔬菜,远销无锡、宁波、上海等地。
振兴乡村,关键看人,尤其是领头人的作用。我市注重党建引领,实施红色领航“双百双千”行动,坚持基层党建示范带与乡村振兴示范带“双带融合”,由党组织牵头统筹农村资金资源、发展项目、工作力量,确保基层带头人有思路、有能力,让百姓信得过。
与此同时,我市举办乡村振兴村干部培训班,成立新时代乡村讲习所,成立全国首家乡村振兴研究室,组建18个乡村振兴产业服务团队,制定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新选派产业指导员135人、规划指导员171人和金融指导员3100人,全力做好乡村振兴各方面的指导服务。
山还是那座山,田还是那块田,只有人有了质的改变,才能带来乡村高质量发展。我市各地分层次分类别对农民开展初、中、高级的“金字塔”式培育。7月,温州首家乡村振兴学校在瑞安挂牌;11月,温州乡学院永嘉教学基地授牌;泰顺则把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知识更新培训班办到了浙江大学……
作为全国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温州市农民学院则构建了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主、农业发展领军人物三级培训体系,目前培训职业农民近万人次,并采用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培养农业领军人物33人,真正让“农民”从一种称谓变成一份体面而有尊严的专业性职业。接下来,农民学院还将开设91个特色培训项目,着力将服务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的农旅休闲培训项目、民宿培训项目等打造为示范性品牌项目。
有带领村民积极前行的领头雁,有“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何愁不能实现村强、景美、人和、民富的乡村振兴战略终极目标?
40年的历史巨变,生动写在温州农村每个村庄的土地上、每户家庭的门户里、每个人的身心上。随着我市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乡村有了更多的看点,乡愁有了更多的安放处,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愿景正在日益变成现实。
专家点评
蔡元杰(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起始之年。这一年来,温州围绕全面促进乡村振兴,细致谋划方案路径,全力搭建平台载体,深化落实工作举措,着力实施“六千六万”行动,打造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和乡村振兴示范带,推进农业农村改革,破除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努力实现乡村建设“整体美”。温州的实践,针对着温州发展的实际,切合了乡村振兴的要求,体现了改革创新的精神。
乡村振兴是渐进发展、逐步深化的过程,只要立足现实,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市场的协同作用,继续坚持改革创新,持之以恒抓好工作落实,必将有力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
胡小武(南京大学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所所长)
面临新一轮的乡村振兴,温州以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乡村振兴示范带构成的两带载体,通过资本下乡、乡贤参与、项目引进、文化植入、环境增值等具体方式,擘画了一幅宏伟的蓝图,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工程。
乡村兴,则国昌盛。建议温州:一是加快打造“全域乡村振兴规划”,构建“空间+项目+资本+人才”的振兴路径;二是探索农业农村资源空间的资本化运作,建立“投资、建设、运营、消费”的闭环。希望建立以乡村振兴为品牌的“温州样本”,发挥市场化运作的先进经验,为中国的三农问题全面破局,这将是温州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