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近年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我市自2012年试点市区生活垃圾分类,2014年试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实施过程中,“不想分”“不好管”“不好运”成为三大共性难题。
今年3月2日,龙湾区金御湾小区成为我市首个垃圾分类智能小区。如今,小区94%以上的业主已能正确操作可回收垃圾分类投放箱。近日,记者实地走访金御湾小区,看看他们是如何破解垃圾分类三大难题的。
破解“不想分”:操作便捷+激励措施
“每层楼都有垃圾桶变成一幢楼才设置一处垃圾桶,把随便扔变成分类扔,刚开始确实很多业主嫌麻烦。”龙湾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容环卫科副科长徐友德说,为了让业主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并不着急要求他们马上分类,而是通过投放宣传广告、动漫宣传短片,开展垃圾分类海报设计大赛,垃圾分类宣传进社区等各类活动,向广大业主普及垃圾分类相关知识。
如何提高业主的垃圾分类参与率呢?徐友德说,操作要便捷,而且有激励措施才能让业主坚持好习惯。金御湾小区目前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三类。以可回收垃圾为例,小区采用智能硬件设备加软件平台的模式,住户刷智能IC卡即可选择对应垃圾桶称重投放,投放正确后可通过手机APP平台查询积分,投放过程便捷迅速,基本不超过1分钟。
居民垃圾分类正确投放后,经智能系统确认,根据投放种类与重量,实行积分奖励,可在积分兑换机上兑换生活用品。截至目前,小区累计产生有效积分11.75万分,折合人民币约1175元,其中最积极的住户累计获得9300分,日均投放约2.5次。
记者在金御湾小区物业服务中心大厅看到了两台机器——智能垃圾袋发放机和积分兑换机。居民将智能IC卡对准机器上的扫码区,就可免费领取到两种颜色不同的垃圾袋,绿色的用来放餐厨垃圾,灰色用来装其他垃圾。居民凭该卡,可在积分兑换机上兑换生活用品。
破解“不好管”:一户一码追踪源头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94%以上的居民已能正确操作可回收垃圾分类投放箱,准确率由70%提升至85%以上,生活垃圾源头减量超20%。
这样的数据提高得益于垃圾分类实名制。每户智能卡上都有专属二维码,业主每月通过刷卡可在智能垃圾袋发放机领取二维码垃圾袋30只(不够用,可用积分兑换),扫描垃圾袋上的二维码即可得到对应住户信息,监管垃圾分类全过程。
记者了解到,原来小区内每幢楼每层都有一个垃圾桶,如今全部撤去,改为每幢楼设置一台智能分类垃圾箱,该垃圾箱设有智能厨余垃圾投放口和其他垃圾投放口。居民使用智能卡正反两面的不同二维码,就能分别打开厨余垃圾投放口和其他垃圾投放口,并投放在家里就已分类完毕的生活垃圾。
垃圾分类的实施,也让晚上成为投放高峰。金御湾小区物业经理石明明说,投放高峰时间,每个垃圾回收设备旁都会有2名宣讲员,面对面示范操作,讲解分类知识。同时,物业的工作人员基于“一户一码”实名信息,对居民乱投、错投及不会投等乱点盲点精准定位、上门服务、引导整改。
记者在小区采访时看到,还是有小部分业主为了图方便,没有分类垃圾,或将垃圾随手放置在收集箱旁边。“这样情况是难以避免的,毕竟实施的时间不长,业主形成垃圾分类意识需要时间。对于没有分类、随意投放的业主,我们会通过二维码、调取小区监控的方式予以曝光。”
破解“不好运”:与专业环卫企业合作
在其他地方实施垃圾分类过程中,存在居民分类好后,环卫人员运走时又混在一起的情况。徐友德介绍说,龙湾区金御湾小区与专业化环卫企业合作,建立投放与收运“无缝链接”管理模式,由专业环卫企业统一提供智能设备,并将前端分拣清运与末端处置相结合,确保直运全过程不落地。
同时,金御湾小区在专用地块采取网状栅栏封闭、地面硬化、截污纳管等方式,设立垃圾清洗、收集上车专用区域约20平方米,上车、清洗均全程可视、透明操作,切实解决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与上车运输链接中存在的二次污染问题。
小区还推行生活垃圾快速处理机制,以每日早晚2次的频率进行清运,杜绝因时间长、环节多导致垃圾二次混淆,实现终端分类处置“四统一”:有害垃圾统一由材料处置中心处理,可回收垃圾统一资源化回收利用,餐厨垃圾统一直压掩埋,其他垃圾统一压缩焚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