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生高空救人”一事,已成为国内热点。事发当晚,作为此事主角的卢中秋,曾一度婉拒本报记者采访。据悉,卢中秋的态度转变,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周蒙滔起了很大的作用。昨天,记者为此专访周蒙滔,揭开事件主角态度发生转变的幕后故事。
记者:周院长,听说卢副院长等三位医生高空救人一事被报道,你的“功劳”不小,这是怎么回事?
周蒙滔:是这样的,6月9日晚上事情发生后没多久,一位媒体朋友给我发微信说了这件事,还说卢中秋副院长不大愿意接受采访,让我做做卢副院长的思想工作,说这是一件很正能量的事,应该进行报道。我听了后,马上给卢副院长打电话。
记者:卢副院长一开始婉拒采访,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周蒙滔:跟他通电话时,他当时说,在任何一个地方碰到病人,作为医生必须第一时间冲上去抢救,这是医生的职责,是医生的本能反应,是他应该做的事。所以,他当时觉得这事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没有报道的必要,就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要求。
记者:那你是怎么做卢副院长的思想工作的?
周蒙滔:我觉得,这件事不是卢中秋副院长和其他两位主任个人的事,这事体现了医务人员的特有品质,已经是医者整个群体的事。
我想,在飞机上,碰到这么一名病危的患者,在没有专业药物和器械的情况下,挺身而出,而且抢救得相当完美,这是一件正能量的事。
另外,我还觉得,可以通过这个活生生的案例,来教育年轻人特别是年轻的医务人员,怎样去履行一个医者的职责。同时,也可以通过这样一件事,让社会更好地认识医者、理解医者,对树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发挥一定作用。
我觉得,无论从社会角度还是从单位角度,这样一件正能量的事有必要“说出去”,应该被弘扬。所以,我当时就劝卢副院长,勇敢、大胆、坦然接受媒体采访。
记者:这件事折射出医者怎样的品质?
周蒙滔:我觉得,这件事反映出大多数医务人员身上蕴含的两种品质。第一,是担当精神,在飞机上没有齐备的医疗环境,面对如此危重病患,我们的医生第一时间冲上前实施抢救,这就是职业担当。第二,是做好事不留名、不宣扬的品质,卢副院长一开始婉拒采访,体现了医者的务实品质。其实,这也充分彰显了我们“温医精神”。
记者:“温医精神”具体指什么?
周蒙滔:“温医精神”就包含了上面所说的这两种品质:担当和务实。同时,这也是我们温州医科大学“仁肃勤朴”校训的具体实践。一得知有病人,立马抢救,这是“勤”;做了好事,不想张扬,这便是“朴”。
记者:你觉得“温医精神”应如何传承?
周蒙滔:一听到广播救助消息,就立刻起身冲上去,不用思考,很自然的条件反射……这是在“温医精神”文化下长期熏陶出来的,不是短时间内能训练出来的。只有不断将类似的具体案例融入业务学习和精神熏陶中,才能把“温医精神”传承给新时代的年轻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