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县官路中心小学学生们,亮出利用废旧衣物和闲置布料制作的“个性”书包。
一个个事实表明,仙居的绿色发展理念,不仅仅在生态领域践行,而是已经渗入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育部门开发了《低碳校园》等绿色知识教材10多册,让孩子从小就体会绿色低碳生活,构筑了一系列绿色行为规范;
《市民绿色公约》《村居绿色公约》《绿色医院公约》……各行业、领域都制定了特点鲜明的绿色公约;
……
“仙居‘绿色共识’的形成,得益于我们从顶层设计开始,各个领域全面的推进——全面规划,全域推进,全民行动。”仙居县委书记林虹说,它是全面的“绿色发展”。
全面规划:不仅在生态领域有所建树,开始延伸到文化、道德和价值领域
仙居的绿色发展理念,从“生态立县”开始,起步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这种理念,不仅仅试图在生态环境方面引导人们去发展,或解释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最关键是通过这一理念,解释现实中的种种不合理性,来改变现实的功能。”仙居县委副书记、县长颜海荣说。
2015年8月,省政府批复仙居县开展县域绿色化发展改革试点,全县上下按照“绿色发展 科学跨越”总要求,全面规划,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领域迅速扩大。
经济发展的绿色化,率先得到了实践。比如,针对传统医药产业,仙居提出要培育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近年来,仙居积极培育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化等三大百亿产业,推动产业向绿色、高端发展,制造业落后产能缩减了30%。
不仅在生态和经济领域有所建树,仙居的绿色发展理念还试图向文化、生活、道德和价值领域延伸。
事实上,这一企图已经有所成就——慈孝文化、志愿者服务、乡贤文化等绿色品牌不断打响,“绿色”成了仙居人的道德、价值标准和文化导向。
在第二届中国县域绿色发展仙居论坛期间,仙居在全国率先发布了绿色村居、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等七大绿色标准,推动全民传统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变。
“我们正在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乡土化、绿色化,形成文明乡风。”仙居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应文彬说。
从创建中国慈孝文化之乡到成为中国长寿之乡,仙居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绿色跨越。
全域推进:不仅仅停留在乡村或城市,从一开始就十分在乎城乡村联动
近年来,大力建设的高端民宿村,独特的“杨梅经济”“农事节庆经济”,仙居催生出一批大健康、大文化新业态。
“从表面来看,仙居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似乎依托于农村的自然生态环境。”仙居县发展改革局副局长、县绿色办常务副主任孙郁仓说,“实际上,一开始我们就注重统筹推进绿色城乡协调发展的,形成全域共进、全民共享发展格局。”
——构建合理城乡空间格局。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构建以永安溪为主轴,中心城区为核,东部生态工贸区、中部旅游休闲区和西部生态宜居区为“区”,南部、北部两个生态“板块”的“一轴一核三区两板块”的城乡空间格局。
——在城市,聚力创建绿色生态城区。比如,优化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统一实行绿色规划、设计、施工标准;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政府投资新建的各类公建项目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推进城市绿色照明专项行动,完成城区路灯LED改造。
——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改革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完善财力保障机制,推进城乡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仙居绿道就是仙居全力打造的“全域景区化、景区一体化”的一条主轴。
“绿色办负责考核,起着协调各部门涉及绿色发展的功能,我们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城和乡都是同一标准,一视同仁。”县绿色办副主任方宇说。
仙居县农办副主任沈建国告诉记者,到2017年末,全县共投入了76台智能化的垃圾处理终端系统,实现了全县全覆盖。
“前两年,在发展绿色经济上,我们重点关注了城区传统制造业的绿色化发展,前两届绿色论坛的主题也围绕此展开,今年,我们在讨论主题时,大多数人意见倾向于:乡村振兴。”孙郁仓说,乡村产业不兴旺,农民不富起来,绿色发展也成了空谈。
全民行动:不仅仅停留在本地层面,在外仙居人和外来游客都是自觉践行者
全民行动,是仙居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最大特色。
“仙居的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每个人身上,甚至是在外的仙居人和来仙居旅游的人。”方宇说。
——通过干部绿色发展专题轮训、中小学生开设绿色生活课程、绿色化发展改革头脑风暴沙龙等形式,强化全县干部群众树立绿色理念,形成绿色自觉。全县党政干部参加绿色化培训比例已达100%,乡镇干部参训已做到全覆盖,全县群众知晓度达70%以上。
——实施社会绿色大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七个社会领域绿色创建地方标准范点和亮点。目前,已成功创建绿色机关、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创建比例达50%,成为全省率先形成系统化绿色标准的县。
——实施绿色生活大践行。通过“全年公交免费乘”“居民光伏发电拿补贴”“1357绿色出行”“绿色放心消费村村行”等活动,鼓励居民绿色出行,倡导绿色用能。创新实施“绿色货币”制度,建立“绿色生活基金”,对居民参与绿色消费、节能环保、光盘行动、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行为进行绿币奖励,发动居民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通过建立绿色公约、绿色资产清单、绿色货币等“三绿”机制,充分调动党员干部、村民群众、外来游客主动参与乡村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绿色家园、增进绿色福祉、深化绿色改革的全过程,不断完善美丽乡村的治理模式。
有了绿色货币的激励,游客更加自觉地践行“碳补偿”“碳抵消”的消费理念,农家乐(民宿)垃圾分类投放率实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