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后,绍兴市采血量出现下降趋势。如何平稳度过临床用血紧张期?绍兴市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员毫不犹豫地伸出手臂,成为“热血英雄”!昨天,记者走进该血站,与这群温暖而执着的人儿零距离交流。
33人组成“应急活血库”
今年22岁的龚海洋,是市中心血站献血服务科工作人员,去年11月至今,他已献血6次,累计捐献单采血小板12个治疗量。“下个星期,我又该献血了。”他告诉记者,在血小板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都会主动献血。平时,他也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身边亲朋普及献血知识,用实际行动感染身边人,引导更多人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
“我们这里33名工作人员,每个人都献过血。”该血站献血服务科前任科长鲍红日告诉记者,现任科长骆海燕从1994年第一次无偿献血以来,已献血31次,累计捐献全血2000毫升,捐献单采血小板25个治疗量,目前已获国家无偿献血奉献金奖1次。“献一次血并不难,难的是二十多年一直坚持献血。”鲍红日感叹道。
“每年夏季和冬季,街头采血量下降,而临床用血量不减,这时我们就自己上。”骆海燕说,血站的工作人员既是采血服务者,又是无偿献血者,每当血液库存告急时,他们就要挺身而出,成为守护生命的“应急活血库”。
为了献血把自己吃胖
献血会不会“上瘾”?很多市民有这样的疑问。“这个问题我没想过,但有一点,献爱心肯定是会上瘾的。”骆海燕说,我国提倡一次献血200毫升、300毫升或400毫升,而他们科室一个叫王琴的工作人员,每次都选400毫升那一档,“对自己特别狠。”她笑着说,他们曾对科室的献血人员做过统计,发现92%的人一次献血均在300毫升或400毫升,选200毫升的很少。
“看着同事一个个去献血,我因为太瘦,不能献,心里其实挺不是滋味的。”绍兴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郭丽萍说,去年冬天,为了实现献血愿望,她用一个月时间猛吃猛喝,总算让体重符合献血标准了。她告诉记者,她的另一个同样瘦小的同事也选在冬天献血。“她拼命吃,长胖了四五斤,献血那天还特意多穿几件衣服,就怕体重过不了关。”说到这,郭丽萍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到了血站工作后才知道,还可以这样的方式献爱心。现在,无偿献血已成为我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一件事。”该血站工作人员李央说。
“在血站工作人都变漂亮”
献血真的不影响身体吗?这样的问题,血站的工作人员经常会遇到。“不会。”已坚持献血26年的骆海燕笑着说,“科学早已澄清了这个认识误区。”她介绍,人的造血机能只要正常运作,只要不是因为意外导致突然间大量失血,对于身体是没什么太大影响的。“除了献血后要多喝水补充失去的水分、当天注意休息之外,真没觉得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她说。
“人是会被感染的,到血站工作的人,一开始可能不适应,但慢慢地你就会热爱这份工作,然后是奉献。同事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到了血站工作,人都变漂亮了。为什么?开心嘛。”骆海燕说,献血能帮到别人,开心;为献血者提供优质服务,同样开心。
“你看,我们这儿也有护士的,跟医院里的护士只是服务对象不同,我们服务于献血志愿者。”鲍红日接过话茬说,一直以来,血站都在强化服务意识。“我们科室叫‘献血服务科’,取这个名时就考虑到了,就是要服务好志愿者。类似的科室,外面有的地方叫‘流动采血科’,突出的是业务方面。”
志愿者献血后,48小时内会接到回访电话。鲍红日递给记者一份《第三方电话回访单》。记者看到,上面标注了多项回访时要注意的事项,比如,“请问您这次献血后感觉如何?(避免使用诱导性用词,如您有没有感觉劳累、头晕等)”如评价有不满意的地方,需仔细问清原因及发生在什么岗位、什么状况并作好详细记录以便追溯;同时马上向献血者致歉……“我们从2011年起率先在全省推出第三方献血后电话回访,从反馈情况看,献血者对我们的服务满意率非常高。”鲍红日笑着说。据统计,绍兴市中心血站年平均出车300余次,服务献血者2万余人次,年采集血量7吨以上,献血服务满意率多年来保持在99%以上。
进入7月后,绍兴市采血量出现下降趋势。如何平稳度过临床用血紧张期?绍兴市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员毫不犹豫地伸出手臂,成为“热血英雄”!昨天,记者走进该血站,与这群温暖而执着的人儿零距离交流。
33人组成“应急活血库”
今年22岁的龚海洋,是市中心血站献血服务科工作人员,去年11月至今,他已献血6次,累计捐献单采血小板12个治疗量。“下个星期,我又该献血了。”他告诉记者,在血小板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都会主动献血。平时,他也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身边亲朋普及献血知识,用实际行动感染身边人,引导更多人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
“我们这里33名工作人员,每个人都献过血。”该血站献血服务科前任科长鲍红日告诉记者,现任科长骆海燕从1994年第一次无偿献血以来,已献血31次,累计捐献全血2000毫升,捐献单采血小板25个治疗量,目前已获国家无偿献血奉献金奖1次。“献一次血并不难,难的是二十多年一直坚持献血。”鲍红日感叹道。
“每年夏季和冬季,街头采血量下降,而临床用血量不减,这时我们就自己上。”骆海燕说,血站的工作人员既是采血服务者,又是无偿献血者,每当血液库存告急时,他们就要挺身而出,成为守护生命的“应急活血库”。
为了献血把自己吃胖
献血会不会“上瘾”?很多市民有这样的疑问。“这个问题我没想过,但有一点,献爱心肯定是会上瘾的。”骆海燕说,我国提倡一次献血200毫升、300毫升或400毫升,而他们科室一个叫王琴的工作人员,每次都选400毫升那一档,“对自己特别狠。”她笑着说,他们曾对科室的献血人员做过统计,发现92%的人一次献血均在300毫升或400毫升,选200毫升的很少。
“看着同事一个个去献血,我因为太瘦,不能献,心里其实挺不是滋味的。”绍兴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郭丽萍说,去年冬天,为了实现献血愿望,她用一个月时间猛吃猛喝,总算让体重符合献血标准了。她告诉记者,她的另一个同样瘦小的同事也选在冬天献血。“她拼命吃,长胖了四五斤,献血那天还特意多穿几件衣服,就怕体重过不了关。”说到这,郭丽萍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到了血站工作后才知道,还可以这样的方式献爱心。现在,无偿献血已成为我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一件事。”该血站工作人员李央说。
“在血站工作人都变漂亮”
献血真的不影响身体吗?这样的问题,血站的工作人员经常会遇到。“不会。”已坚持献血26年的骆海燕笑着说,“科学早已澄清了这个认识误区。”她介绍,人的造血机能只要正常运作,只要不是因为意外导致突然间大量失血,对于身体是没什么太大影响的。“除了献血后要多喝水补充失去的水分、当天注意休息之外,真没觉得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她说。
“人是会被感染的,到血站工作的人,一开始可能不适应,但慢慢地你就会热爱这份工作,然后是奉献。同事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到了血站工作,人都变漂亮了。为什么?开心嘛。”骆海燕说,献血能帮到别人,开心;为献血者提供优质服务,同样开心。
“你看,我们这儿也有护士的,跟医院里的护士只是服务对象不同,我们服务于献血志愿者。”鲍红日接过话茬说,一直以来,血站都在强化服务意识。“我们科室叫‘献血服务科’,取这个名时就考虑到了,就是要服务好志愿者。类似的科室,外面有的地方叫‘流动采血科’,突出的是业务方面。”
志愿者献血后,48小时内会接到回访电话。鲍红日递给记者一份《第三方电话回访单》。记者看到,上面标注了多项回访时要注意的事项,比如,“请问您这次献血后感觉如何?(避免使用诱导性用词,如您有没有感觉劳累、头晕等)”如评价有不满意的地方,需仔细问清原因及发生在什么岗位、什么状况并作好详细记录以便追溯;同时马上向献血者致歉……“我们从2011年起率先在全省推出第三方献血后电话回访,从反馈情况看,献血者对我们的服务满意率非常高。”鲍红日笑着说。据统计,绍兴市中心血站年平均出车300余次,服务献血者2万余人次,年采集血量7吨以上,献血服务满意率多年来保持在9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