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买了房,装修公司就找上门来;各种推销电话、骚扰电话也纷至沓来……为什么会这样?买房者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了。
今年以来,我市各地陆续出现买房被泄露个人信息的事件。近日,诸暨的陈某、杨某、骆某等人因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刑。诸暨市人民检察院还启动行政公益诉讼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书,要求诸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涉案的房地产开发公司、装修装饰公司依法进行处理。此外,检察院又向诸暨市建设局及装修装饰行业协会发出工作函,要求深入打击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违法行为。
买房后推销电话频频
今年年初,李先生在绍兴镜湖新区一个新开发楼盘内购置了一套新房。可是自从签了合同后,他每天都会接到至少4个推销电话。李先生随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经过侦查,民警很快查到越城区一家装修公司存在非法收集公民信息并企图用打电话、发短信的方式兜售业务的行为。在搜查行动中,民警当场在该公司销售部电脑上发现其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6000余条,抓获犯罪嫌疑人李某。经查,李某系该装修公司市场部经理。
此前,诸暨一位市民也遇到过个人信息被泄露的事。2017年12月,诸暨市民小朱刚刚买了一套婚房,没多久,便开始接到各种各样的推销电话,一天少则一两个,多则五六个,从售楼商铺到装修设计,从家居建材到小额贷款。对方不但能准确地说出小朱的姓名,甚至连其购买的楼盘房号也一清二楚。忍无可忍的小朱向警方报案。警方展开调查后发现在诸暨某宾馆两个房间内有大量号码拨出。经搜查,房间里,某家居公司雇来的十几个人拿着厚厚的电话材料逐一拨打电话进行推销。同时,警察在现场扣押的U盘中发现85个文档,每一个文档就是诸暨一个小区的业主信息,共计包含公民个人信息2万余条。
哪些人在泄露个人信息
置业顾问、物业保安、装修公司老板和业务员、材料供应商、房产中介、建材公司……究竟是谁泄露了公民的个人信息?
根据警方调查,越城区的李某通过3个杭州的“上家”购买客户信息,而这3人此前都在绍兴从事过装修行业的相关工作。据其中之一的犯罪嫌疑人张某交代,这些个人信息,每300条售价300元,熟悉了还可以把信息“打包”提供。所谓“打包”,即把几个小区的业主信息集合起来。张某称,这些个人信息是从一个大理石材料商那里买来的。另一位犯罪嫌疑人李某交代,自己曾在越城区城西一小区花500元向小区保安购买过800多户业主的信息,后来便开始在微信上向其他业务员、置业顾问等人购买信息,同时也将这些信息贩卖给他人。为了安全起见,每次交易结束后,他们和“买方”都会删除聊天记录。
在另一起案子里,诸暨警方发现,泄露个人信息的“上家”是某装饰公司的设计师骆某。其在工作之余还做着倒卖楼盘信息的小生意。而骆某获取房产信息的“上家”又有两个:一个是诸暨某房产公司的内勤人员,另一个则是某房产公司前员工杨某。杨某离职后自己开了中介公司,从以前的同事、公司数据员陈某手上免费拿到了大量公民个人信息。经统计,陈某共计提供公民个人信息8万余条。
陈某、杨某、骆某3人因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已经依法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并处罚金1万元。而越城区相关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以个案整改推进行业整改
犯罪嫌疑人受到了严惩,但如何从源头上杜绝此类问题呢?近日,诸暨市人民检察院启动行政公益诉讼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书,要求诸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涉案的5家房地产开发公司、6家装修装饰公司依法进行处理。同时,检察院还就该案的办理情况向诸暨市建设局及该市装修装饰行业协会发出工作函,以个案的整改推进行业的规范整治。
据悉,诸暨的这起行政公益诉讼案也是我省检察机关在房地产开发及装修装饰领域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问题上的首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为检察机关今后在其他领域开展公益诉讼积累了实践经验。
记者了解到,近日,诸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复函检察机关,对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系列案件的办理情况作了回复。截至2019年5月,该局已向多个涉案公司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其中对涉案装修装饰公司作出罚款3万元的行政处罚,对涉案房地产开发公司作出罚款10万元的行政处罚。
记者从绍兴市公安机关获悉,由于装修行业公民信息泄露情况在绍兴频发,接下来他们也将对各个行业的公民信息买卖情况开展专项检查行动,重点查处未经消费者同意,收集使用、泄露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所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以及未经同意发送商业性信息等违法行为。
刚买了房,装修公司就找上门来;各种推销电话、骚扰电话也纷至沓来……为什么会这样?买房者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了。
今年以来,我市各地陆续出现买房被泄露个人信息的事件。近日,诸暨的陈某、杨某、骆某等人因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刑。诸暨市人民检察院还启动行政公益诉讼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书,要求诸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涉案的房地产开发公司、装修装饰公司依法进行处理。此外,检察院又向诸暨市建设局及装修装饰行业协会发出工作函,要求深入打击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违法行为。
买房后推销电话频频
今年年初,李先生在绍兴镜湖新区一个新开发楼盘内购置了一套新房。可是自从签了合同后,他每天都会接到至少4个推销电话。李先生随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经过侦查,民警很快查到越城区一家装修公司存在非法收集公民信息并企图用打电话、发短信的方式兜售业务的行为。在搜查行动中,民警当场在该公司销售部电脑上发现其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6000余条,抓获犯罪嫌疑人李某。经查,李某系该装修公司市场部经理。
此前,诸暨一位市民也遇到过个人信息被泄露的事。2017年12月,诸暨市民小朱刚刚买了一套婚房,没多久,便开始接到各种各样的推销电话,一天少则一两个,多则五六个,从售楼商铺到装修设计,从家居建材到小额贷款。对方不但能准确地说出小朱的姓名,甚至连其购买的楼盘房号也一清二楚。忍无可忍的小朱向警方报案。警方展开调查后发现在诸暨某宾馆两个房间内有大量号码拨出。经搜查,房间里,某家居公司雇来的十几个人拿着厚厚的电话材料逐一拨打电话进行推销。同时,警察在现场扣押的U盘中发现85个文档,每一个文档就是诸暨一个小区的业主信息,共计包含公民个人信息2万余条。
哪些人在泄露个人信息
置业顾问、物业保安、装修公司老板和业务员、材料供应商、房产中介、建材公司……究竟是谁泄露了公民的个人信息?
根据警方调查,越城区的李某通过3个杭州的“上家”购买客户信息,而这3人此前都在绍兴从事过装修行业的相关工作。据其中之一的犯罪嫌疑人张某交代,这些个人信息,每300条售价300元,熟悉了还可以把信息“打包”提供。所谓“打包”,即把几个小区的业主信息集合起来。张某称,这些个人信息是从一个大理石材料商那里买来的。另一位犯罪嫌疑人李某交代,自己曾在越城区城西一小区花500元向小区保安购买过800多户业主的信息,后来便开始在微信上向其他业务员、置业顾问等人购买信息,同时也将这些信息贩卖给他人。为了安全起见,每次交易结束后,他们和“买方”都会删除聊天记录。
在另一起案子里,诸暨警方发现,泄露个人信息的“上家”是某装饰公司的设计师骆某。其在工作之余还做着倒卖楼盘信息的小生意。而骆某获取房产信息的“上家”又有两个:一个是诸暨某房产公司的内勤人员,另一个则是某房产公司前员工杨某。杨某离职后自己开了中介公司,从以前的同事、公司数据员陈某手上免费拿到了大量公民个人信息。经统计,陈某共计提供公民个人信息8万余条。
陈某、杨某、骆某3人因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已经依法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并处罚金1万元。而越城区相关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以个案整改推进行业整改
犯罪嫌疑人受到了严惩,但如何从源头上杜绝此类问题呢?近日,诸暨市人民检察院启动行政公益诉讼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书,要求诸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涉案的5家房地产开发公司、6家装修装饰公司依法进行处理。同时,检察院还就该案的办理情况向诸暨市建设局及该市装修装饰行业协会发出工作函,以个案的整改推进行业的规范整治。
据悉,诸暨的这起行政公益诉讼案也是我省检察机关在房地产开发及装修装饰领域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问题上的首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为检察机关今后在其他领域开展公益诉讼积累了实践经验。
记者了解到,近日,诸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复函检察机关,对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系列案件的办理情况作了回复。截至2019年5月,该局已向多个涉案公司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其中对涉案装修装饰公司作出罚款3万元的行政处罚,对涉案房地产开发公司作出罚款10万元的行政处罚。
记者从绍兴市公安机关获悉,由于装修行业公民信息泄露情况在绍兴频发,接下来他们也将对各个行业的公民信息买卖情况开展专项检查行动,重点查处未经消费者同意,收集使用、泄露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所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以及未经同意发送商业性信息等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