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绍兴  正文

观众来了又走 留下的寥寥无几 露天电影的困境怎解?
2018-05-24 09:21:39 来源: 绍兴日报 见习记者 诸丹萍

  日前,越城区灵芝街道后诸村的空地上,放映了一场红色题材的露天电影。不同于过去“喇叭一响,看电影的人一操场”,偌大的空地上,观众来了又走,留下的人寥寥无几。

  电影放映员陈师傅说,为了聚人,他提前半小时,拿着小喇叭在村里通知了一遍。陈师傅是绍兴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农村放映队的电影放映员,从事放映工作10多年。

  看露天电影的人越来越少,怎么办?这样下去,露天电影会不会消失,成为人们心中的记忆?

  观众越来越小众化

  “过去是‘村村挂银幕,人人看电影’。现在只有在人流密集的广场,还能见到几百人看电影的景象。”陈师傅说,如今有线电视、手机普及,影城也很多,观影体验式样越来越多样化,露天电影已不受追捧。

  据了解,农村人口居住率的降低,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露天电影的观影率。市民鲁先生原先是柯桥区平水镇的村民,去年搬到了迪荡街道居住。鲁先生说:“过去村里放露天电影,我会去凑热闹。现在住城里,不会特意回村看露天电影了。”  

  观众来得多不多,也和前期的宣传工作有关。配合放映工作的村,村干部会通过微信群、宣传栏等方式通告,这样观众就多一点,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但如果遇到不配合的村,电影没放完,观众就已经走光了。

  影片内容不够新鲜,观众不买账。“电影下乡是好事,但片子太老了,内容也比较单一。”后诸村村民诸先生说,村里放露天电影时,他会来看个开头,只是为了再来感受一下儿时的快乐。

  谁在看露天电影?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真的不被待见了吗?其实不然。“2018年市本级农村计划放映露天电影2096场,但各地报上来的电影场次是2166场,超过计划播放量。”市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电影服务部张经理告诉记者,老年人和外地务工人员对电影下乡这道文化大餐还是相当喜爱。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作为国家的惠民项目,存在合理性。远离主城区的乡镇街道,如皋埠镇、富盛镇、陶堰镇,村民对电影下乡很是欢迎,特别是3月底到11月底。近些年,电影放映公司的服务水平提高,放映设备得到改善,影片的选择更具有及时性,所以,收看露天电影的忠实群体依旧存在。”越城区文广局广电科科长王珊表示,据《2017年浙江农村电影放映服务质量社会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绍兴市的场均观众人数规模为73人,居全省第二。

  适应小众化成必然

  “2015年我省实施农村电影发行机制改革,影片订购选择权下放,使得基层放映单位和放映人员有了自主选择影片放映的权利。同时,我们也越来越多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影片的类型品种有较大丰富,在影片的时效性上也有所改善,最大程度地满足了群众观看电影的需求。”市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老年人喜爱越剧,中年人倾向喜剧,外来务工人员热衷于看武打片、枪战片,他们会兼顾不同层面的群众需求,引入相应的影片,丰富库存。

  不少观众对露天电影的印象还停留在晃动的银幕、粗糙的画质上,但如今的露天电影早已截然不同。与过去的胶片式放映机不同,绍兴市已经全面启用农村数字放映设备,提高了清晰度,提升了群众的观影感受。同时,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为电影进屋、改善观影条件提供了较好基础。

  作为电影放映员,陈师傅每次放映电影前,会耐心地征求观众的意见,“只有放映观众爱看的电影,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才有意义。”在放映时间上,陈师傅也有着自己的思考,“要等天黑才放,这样观众才能有较好的视觉体验。放映影片时间不能太长。结束太晚,不适合农村生活作息时间。”

  “去年7月,公司添置了一批质量可靠的小方凳。要求每组放映队在社区、农村放映时带上20张小板凳,让老百姓能坐着凳子享受视觉大餐。”陈师傅说,为了增加影片播放的知晓率,他最近经常拿着小喇叭,在村(社区)里走一圈,通知一遍。


标签: 露天电影;电影;观众;喇叭;电影放映员;务工人员;放映队
编辑: 贾晓雯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