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28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沈 度 蒋利平)日前,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2018年度测评结果出炉,衢州市在全国113个地级城市中,以92.31的得分排名第八。作为衢州的主城区,柯城区是衢州市“创文”的主战场、主力军,“共建+专班”“网格+创建”“文明+有礼”等一系列创新机制,为衢州“创文”贡献柯城力量,让“创文”之花遍地盛放。
“共建+专班” 跑出柯城“加速度”
结束了一周的工作,很多人都会选择放松放松。但有这样一群人,放弃休息的时间,放弃与家人朋友团聚的机会,选择了争分夺秒工作……
衢城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足迹……不同的岗位,同样的目标;不一样的故事,一样的感动……他们,就是柯城区“创文”路上加速“奔跑”的“创文”专班。
2017年年底,柯城区全面创成省示范文明城区,成功完成了衢州市获取全国“创文”提名资格的前置条件。2018年,是衢州市“创文”全面启动的开局之年,为了更好地做好“创文”工作,柯城区抽调区文明办、爱卫办、住建、综合执法、市场监管、教育、档案等部门64名精干力量,坚持党建统领,迅速组建了柯城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专班,其中32人实行集中办公。
面对至少占了全市工作量60%以上的创建工作任务,整个专班迅速联动起来。全区乡镇(街道)、部门单位、干部群众在统一的作战体系下一同行动,一同解决问题,工作完成之后,再检查、再整改、再落实,形成工作闭环。压实干部创建责任,区四套班子领导全部下沉到社区、网格“带兵作战”。同时,在每周“周二无会日”,3000多名市、区两级机关干部(除窗口部门和值班留守人员外),全部下沉到网格参与“创文”工作。
“‘创文’不留白,就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柯城区“创文”专班负责人说,为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创新载体,完善好的机制做法。
专班人员傅彩燕在“创文”过程中,发现绿茵名都小区之前没有停车位,200多辆车直接停上绿化带。面对这一问题,她邀请小区业委会主任、上级领导现场察看后,想出了新办法:路面拓宽1.5米,车辆竖着停,可以多停上10多辆车。梅花小区中心地块农民自建房共有300户,该地块有的村民在自家门前屋后搭建阳光房、建车库、养家禽、种菜等。傅彩燕组织社区干部,对该小区存在问题进行摸底并列表,对难以把握的问题,对标做好整治方案,并利用晚上时间包干分片挨家挨户发放告知书、摸清每户底子及听取村民对“创文”的建议和意见,仅一周就拆违244宗,约10430平方米。拆违后,整个梅花小区都敞亮了,还安装统一的洗衣池,方便了社区居民。
在日常工作中,全体专班成员按照各自联系的社区,用脚步丈量了每一个小区、每一个楼道、每一条街巷,每周两次的巡查督查,人均步行每天达到30000步以上,对辖区内情况,专班成员做到了如指掌,心中印有一张点位图,心中印有一份问题清单。
整个“创文”期间,每位专班人员化身成为普通的“创文”工作者,奋战在各个小区、街巷第一线。从城市基础设施强化提升,到小区“十乱”整治,到交通秩序维护、小区“牛皮癣”大作战,到城市环境整治,整个柯城区的市容市貌乃至小区内部景观都得到了极大改善。
“网格+创建” 探索基层“创文”新模式
“红色物业联盟”“红管家”“邻里汇”……在过去的一年中,借着“创文”的东风,柯城区许多小区在社区治理和物业管理上摸索创新做法。这一切的基础,是把网格作为基层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全区划分292个文明创建网格,画好网格作战图,每个网格都有对应的负责人,基本形成小事不出格,大事一起办的工作机制。
推行党员联户工作制度,通过组建楼道“红管家”队伍,配合网格员负责做好一个楼道或者一幢楼的管理工作,实现“党员+居民”共同治理的新格局。
“多亏了热心的‘红管家’,我妈住在这里,家里人都很放心。”这几天,衢州市柯城区府山街道坊门街社区94岁居民黎银娣身体不舒服,子女找来叶根妹一起帮忙照顾。作为楼道里的“红管家”,平日里叶根妹就对黎银娣格外关照,经常陪她聊天、代她买菜,是老人的贴心朋友。
坊门街社区位于衢州主城区,有常住户2716户,社区治安、卫生管理存在一定难度。没有物业公司管理的老小区,如何推动自治?去年以来,坊门街社区先行先试推出楼道“红管家”自治模式。“红管家”们主动走访居民,化解邻里纠纷,参与治安巡防,热情解难帮困,免费为民服务,渐渐收到成效。
“我们从社区在职在册党员中,挑选具有较高威信、较好群众基础和较强管理服务能力的党员担任‘红管家’,确保每个楼道基本配备一名‘红管家’。”坊门街社区党委书记余黎莉介绍,“红管家”身兼宣传员、联络员、调解员、卫生员、调查员、指导员、代办员“七大员”角色, 全社区共有97名“红管家”,每名“红管家”联系一至四个楼道的10至40余户居民,结成一个民情联系网。“每月至少上门走访或者主动联系两次以上,做到‘生病要去看、民意要去听、政策要去讲、吵架要去劝、困难要去帮’上门五件事,社区每月召集一次会议,‘红管家’报变化、报隐患、报动向,做到人口清、户数清、变化清、问题清。”余黎莉说。
“‘红管家’不拿一分钱,服务贴心,我们都敬重。”在居民眼中,在叶根妹、徐重秋等“红管家”治理下,社区楼道里坏了多年的灯亮了,地面污水四溢无人过问的现象不见了,卫生缴费有人帮忙跑腿了……住户和“红管家”之间有了信任,自管自治也走上了正轨。
“‘红管家’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抓手,更是推进社区基层治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府山街道党工委书记倪慧进说,去年以来,按照区委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的要求,街道扛起主体责任,发挥社区党组织主体作用,建立以小区为管理单元、“红管家”为骨干力量的区域性社区治理网络。
“红管家”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怎么办?“找网格员,网格员再反映到社区。”余黎莉介绍,社区一时解决不了的,依托街道“四个平台”建设,上报到街道,由街道协调解决,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推行“格里红”治理模式,织密五色管理“精准网”。柯城区根据租期和房屋闲置情况,将出租户分为红、橙、黄、蓝、绿5个等级,等级越高,入户巡查的周期就越短,实现网格工作由突击到常态、被动到主动、笼统到细化的转变;推进“草堂论理”治理模式,针对村(社)里存在的乱堆乱放、乱搭乱建、鸡鸭散养、私设路障等困扰基层治理的脏乱差问题,用党员和村民代表面对面现场探讨的方式,缓解过激情绪,把矛盾化解在网格内……一连串依托网格的创新管理模式,发动群众、联系群众,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过程中的难点,尤其是城市管理的痛点,在网格中形成了一批独具柯城特色的基层文明创建模式。
坚持“文明+有礼”让“有礼之花”开遍柯城
文明有礼是衢州文明建设的最大特色,柯城区坚持把文明城市创建和“衢州有礼”相结合,突出“礼”字抓创建。
“邻里见面又微笑,相互有礼问个好,尊老爱幼助困残,一家有难众关照……”走进衢州信安街道恬静苑社区,就有歌声阵阵入耳。原来是邻里汇礼讲堂的程阿姨正在课堂上给社区居民领唱歌儿,大家正学习演唱《邻礼公约》。
恬静苑社区相关负责人汪建霞介绍,为了提升和谐、有礼的生活氛围,退休音乐老师程才翔发挥特长,主动将《邻礼公约》谱写成曲,在社区传唱。
柯城区信安街道恬静苑社区是去年4月刚从原紫荆社区新分设出来的一个新生社区,该社区刚好位于衢州水系图“孔子揖手礼”的这个点位,深受儒风浸润,社区提出并打造了“邻礼汇”。
在文明城市创建小区改造中,居民宋阿姨、刘师傅每天早上特地为施工队煮了茶,凉下来后专门送去,施工队都很感动。居民吕阿姨也被大家的热情所打动,主动加入到创建的队伍当中,自觉清理家门口杂物,将珍藏在家里十年的一张桌面贡献出来作为小区有礼休闲角的公用设施,供小区邻里共享,并成为小区“创文”志愿者。
程阿姨说,以前居民间楼道上上下下比较陌生,但现在小区楼道气氛很和谐。
74岁的宋阿姨也是“邻礼汇”的一名义务志愿者,她对“邻礼汇”给小区带来的变化赞不绝口,一遍又一遍地说:“真是好得不得了。”宋阿姨说,最开心就是穿上红马甲的时候。穿上了志愿者的服装,就承担了一份责任。每当看见楼道有垃圾,她就会把《邻礼公约》歌的相关歌词“楼道不堆闲杂物,垃圾分类能环保”写在小纸条上贴在醒目位置;每当看见有人停车位置不对,她的小纸条就换成了“行车礼让不争抢,按规停车不占道”。说到这里,宋阿姨满满的成就感洋溢在脸上。
自去年4月以来,恬静苑社区依托“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不断探索礼治社区的规范标准,通过组建礼事阁、礼驿站、礼讲堂等载体,培育了“邻礼汇”社区品牌,打造15分钟“有礼社区”治理服务圈。依托“邻礼汇”平台,恬静苑社区还创新组建了社区治理“礼事阁”、志愿服务“礼驿站”、弘扬儒学“礼讲堂”、传播有礼新风尚“礼剧场”等平台。
该社区还建立文明有礼“三大指数”评价体系,按千分制实行正向加分、反向扣分和一票归零机制,年度评选一批“有礼家庭”,引导居民自发向“文明有礼”看齐。针对机关干部制作“礼德”鉴定书,激励干部发挥带头作用。目前,已有特色志愿服务队30余支、400余人,参与“邻礼节”、垃圾再生“有礼”等活动。居民的精神面貌和素质日益提高,参与度也显著增加。居民的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纷纷称赞“邻礼汇”暖心又给力。
在柯城区,全民参与实现“有礼养成”,让每个市民都成为文明眼,努力让规定成惯性、惯性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文化。深化“有礼”志愿服务,壮大志愿者服务队伍,认真执行“每名党员至少认领1个服务岗位,每年志愿服务时长不少于12小时”的要求,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广泛开展平安、助残、文化、科普、环境整治、邻里守望、生态保护等各类主题志愿服务以及解难帮困、慈善捐助等公益活动。
广泛开展“红手印”志愿服务活动,每周组织开展“进千楼 访万户”入户宣传行动,宣传覆盖面达20.6万人,同时还积极发动退休老同志、工青妇等群体参与到“创文”工作中来,参与面实现了全区域覆盖。全区13个群体根据各自特点分别制定了13种礼规,并广泛发动基层群众参与讨论,组织人员反复修改完善,最终成为各自共同遵守的礼仪规范。各乡镇(街道)、各职能部门也陆续推进文明建设进机关、进企业、进医院、进校园、进窗口、进社区、进乡村、进网络,使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到边到角。
“创文”为柯城区带来的变化实实在在,街边坏掉的路灯亮了,堆积的垃圾少了,小区违建少了、绿化多了,路上乱停车、占道乱经营的少了……“文明有礼之花”灿烂绽放。在此基础上,2018年柯城区共安排了小区(包括城中村、背街小巷)基础设施改造、线路序化、交通设施、公益广告等四大类提升项目,预算投入经费4亿多元。目前,各个项目全面完成,城市环境焕然一新。
浙江在线4月28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沈 度 蒋利平)日前,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2018年度测评结果出炉,衢州市在全国113个地级城市中,以92.31的得分排名第八。作为衢州的主城区,柯城区是衢州市“创文”的主战场、主力军,“共建+专班”“网格+创建”“文明+有礼”等一系列创新机制,为衢州“创文”贡献柯城力量,让“创文”之花遍地盛放。
“共建+专班” 跑出柯城“加速度”
结束了一周的工作,很多人都会选择放松放松。但有这样一群人,放弃休息的时间,放弃与家人朋友团聚的机会,选择了争分夺秒工作……
衢城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足迹……不同的岗位,同样的目标;不一样的故事,一样的感动……他们,就是柯城区“创文”路上加速“奔跑”的“创文”专班。
2017年年底,柯城区全面创成省示范文明城区,成功完成了衢州市获取全国“创文”提名资格的前置条件。2018年,是衢州市“创文”全面启动的开局之年,为了更好地做好“创文”工作,柯城区抽调区文明办、爱卫办、住建、综合执法、市场监管、教育、档案等部门64名精干力量,坚持党建统领,迅速组建了柯城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专班,其中32人实行集中办公。
面对至少占了全市工作量60%以上的创建工作任务,整个专班迅速联动起来。全区乡镇(街道)、部门单位、干部群众在统一的作战体系下一同行动,一同解决问题,工作完成之后,再检查、再整改、再落实,形成工作闭环。压实干部创建责任,区四套班子领导全部下沉到社区、网格“带兵作战”。同时,在每周“周二无会日”,3000多名市、区两级机关干部(除窗口部门和值班留守人员外),全部下沉到网格参与“创文”工作。
“‘创文’不留白,就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柯城区“创文”专班负责人说,为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创新载体,完善好的机制做法。
专班人员傅彩燕在“创文”过程中,发现绿茵名都小区之前没有停车位,200多辆车直接停上绿化带。面对这一问题,她邀请小区业委会主任、上级领导现场察看后,想出了新办法:路面拓宽1.5米,车辆竖着停,可以多停上10多辆车。梅花小区中心地块农民自建房共有300户,该地块有的村民在自家门前屋后搭建阳光房、建车库、养家禽、种菜等。傅彩燕组织社区干部,对该小区存在问题进行摸底并列表,对难以把握的问题,对标做好整治方案,并利用晚上时间包干分片挨家挨户发放告知书、摸清每户底子及听取村民对“创文”的建议和意见,仅一周就拆违244宗,约10430平方米。拆违后,整个梅花小区都敞亮了,还安装统一的洗衣池,方便了社区居民。
在日常工作中,全体专班成员按照各自联系的社区,用脚步丈量了每一个小区、每一个楼道、每一条街巷,每周两次的巡查督查,人均步行每天达到30000步以上,对辖区内情况,专班成员做到了如指掌,心中印有一张点位图,心中印有一份问题清单。
整个“创文”期间,每位专班人员化身成为普通的“创文”工作者,奋战在各个小区、街巷第一线。从城市基础设施强化提升,到小区“十乱”整治,到交通秩序维护、小区“牛皮癣”大作战,到城市环境整治,整个柯城区的市容市貌乃至小区内部景观都得到了极大改善。
“网格+创建” 探索基层“创文”新模式
“红色物业联盟”“红管家”“邻里汇”……在过去的一年中,借着“创文”的东风,柯城区许多小区在社区治理和物业管理上摸索创新做法。这一切的基础,是把网格作为基层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全区划分292个文明创建网格,画好网格作战图,每个网格都有对应的负责人,基本形成小事不出格,大事一起办的工作机制。
推行党员联户工作制度,通过组建楼道“红管家”队伍,配合网格员负责做好一个楼道或者一幢楼的管理工作,实现“党员+居民”共同治理的新格局。
“多亏了热心的‘红管家’,我妈住在这里,家里人都很放心。”这几天,衢州市柯城区府山街道坊门街社区94岁居民黎银娣身体不舒服,子女找来叶根妹一起帮忙照顾。作为楼道里的“红管家”,平日里叶根妹就对黎银娣格外关照,经常陪她聊天、代她买菜,是老人的贴心朋友。
坊门街社区位于衢州主城区,有常住户2716户,社区治安、卫生管理存在一定难度。没有物业公司管理的老小区,如何推动自治?去年以来,坊门街社区先行先试推出楼道“红管家”自治模式。“红管家”们主动走访居民,化解邻里纠纷,参与治安巡防,热情解难帮困,免费为民服务,渐渐收到成效。
“我们从社区在职在册党员中,挑选具有较高威信、较好群众基础和较强管理服务能力的党员担任‘红管家’,确保每个楼道基本配备一名‘红管家’。”坊门街社区党委书记余黎莉介绍,“红管家”身兼宣传员、联络员、调解员、卫生员、调查员、指导员、代办员“七大员”角色, 全社区共有97名“红管家”,每名“红管家”联系一至四个楼道的10至40余户居民,结成一个民情联系网。“每月至少上门走访或者主动联系两次以上,做到‘生病要去看、民意要去听、政策要去讲、吵架要去劝、困难要去帮’上门五件事,社区每月召集一次会议,‘红管家’报变化、报隐患、报动向,做到人口清、户数清、变化清、问题清。”余黎莉说。
“‘红管家’不拿一分钱,服务贴心,我们都敬重。”在居民眼中,在叶根妹、徐重秋等“红管家”治理下,社区楼道里坏了多年的灯亮了,地面污水四溢无人过问的现象不见了,卫生缴费有人帮忙跑腿了……住户和“红管家”之间有了信任,自管自治也走上了正轨。
“‘红管家’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抓手,更是推进社区基层治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府山街道党工委书记倪慧进说,去年以来,按照区委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的要求,街道扛起主体责任,发挥社区党组织主体作用,建立以小区为管理单元、“红管家”为骨干力量的区域性社区治理网络。
“红管家”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怎么办?“找网格员,网格员再反映到社区。”余黎莉介绍,社区一时解决不了的,依托街道“四个平台”建设,上报到街道,由街道协调解决,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推行“格里红”治理模式,织密五色管理“精准网”。柯城区根据租期和房屋闲置情况,将出租户分为红、橙、黄、蓝、绿5个等级,等级越高,入户巡查的周期就越短,实现网格工作由突击到常态、被动到主动、笼统到细化的转变;推进“草堂论理”治理模式,针对村(社)里存在的乱堆乱放、乱搭乱建、鸡鸭散养、私设路障等困扰基层治理的脏乱差问题,用党员和村民代表面对面现场探讨的方式,缓解过激情绪,把矛盾化解在网格内……一连串依托网格的创新管理模式,发动群众、联系群众,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过程中的难点,尤其是城市管理的痛点,在网格中形成了一批独具柯城特色的基层文明创建模式。
坚持“文明+有礼”让“有礼之花”开遍柯城
文明有礼是衢州文明建设的最大特色,柯城区坚持把文明城市创建和“衢州有礼”相结合,突出“礼”字抓创建。
“邻里见面又微笑,相互有礼问个好,尊老爱幼助困残,一家有难众关照……”走进衢州信安街道恬静苑社区,就有歌声阵阵入耳。原来是邻里汇礼讲堂的程阿姨正在课堂上给社区居民领唱歌儿,大家正学习演唱《邻礼公约》。
恬静苑社区相关负责人汪建霞介绍,为了提升和谐、有礼的生活氛围,退休音乐老师程才翔发挥特长,主动将《邻礼公约》谱写成曲,在社区传唱。
柯城区信安街道恬静苑社区是去年4月刚从原紫荆社区新分设出来的一个新生社区,该社区刚好位于衢州水系图“孔子揖手礼”的这个点位,深受儒风浸润,社区提出并打造了“邻礼汇”。
在文明城市创建小区改造中,居民宋阿姨、刘师傅每天早上特地为施工队煮了茶,凉下来后专门送去,施工队都很感动。居民吕阿姨也被大家的热情所打动,主动加入到创建的队伍当中,自觉清理家门口杂物,将珍藏在家里十年的一张桌面贡献出来作为小区有礼休闲角的公用设施,供小区邻里共享,并成为小区“创文”志愿者。
程阿姨说,以前居民间楼道上上下下比较陌生,但现在小区楼道气氛很和谐。
74岁的宋阿姨也是“邻礼汇”的一名义务志愿者,她对“邻礼汇”给小区带来的变化赞不绝口,一遍又一遍地说:“真是好得不得了。”宋阿姨说,最开心就是穿上红马甲的时候。穿上了志愿者的服装,就承担了一份责任。每当看见楼道有垃圾,她就会把《邻礼公约》歌的相关歌词“楼道不堆闲杂物,垃圾分类能环保”写在小纸条上贴在醒目位置;每当看见有人停车位置不对,她的小纸条就换成了“行车礼让不争抢,按规停车不占道”。说到这里,宋阿姨满满的成就感洋溢在脸上。
自去年4月以来,恬静苑社区依托“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不断探索礼治社区的规范标准,通过组建礼事阁、礼驿站、礼讲堂等载体,培育了“邻礼汇”社区品牌,打造15分钟“有礼社区”治理服务圈。依托“邻礼汇”平台,恬静苑社区还创新组建了社区治理“礼事阁”、志愿服务“礼驿站”、弘扬儒学“礼讲堂”、传播有礼新风尚“礼剧场”等平台。
该社区还建立文明有礼“三大指数”评价体系,按千分制实行正向加分、反向扣分和一票归零机制,年度评选一批“有礼家庭”,引导居民自发向“文明有礼”看齐。针对机关干部制作“礼德”鉴定书,激励干部发挥带头作用。目前,已有特色志愿服务队30余支、400余人,参与“邻礼节”、垃圾再生“有礼”等活动。居民的精神面貌和素质日益提高,参与度也显著增加。居民的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纷纷称赞“邻礼汇”暖心又给力。
在柯城区,全民参与实现“有礼养成”,让每个市民都成为文明眼,努力让规定成惯性、惯性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文化。深化“有礼”志愿服务,壮大志愿者服务队伍,认真执行“每名党员至少认领1个服务岗位,每年志愿服务时长不少于12小时”的要求,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广泛开展平安、助残、文化、科普、环境整治、邻里守望、生态保护等各类主题志愿服务以及解难帮困、慈善捐助等公益活动。
广泛开展“红手印”志愿服务活动,每周组织开展“进千楼 访万户”入户宣传行动,宣传覆盖面达20.6万人,同时还积极发动退休老同志、工青妇等群体参与到“创文”工作中来,参与面实现了全区域覆盖。全区13个群体根据各自特点分别制定了13种礼规,并广泛发动基层群众参与讨论,组织人员反复修改完善,最终成为各自共同遵守的礼仪规范。各乡镇(街道)、各职能部门也陆续推进文明建设进机关、进企业、进医院、进校园、进窗口、进社区、进乡村、进网络,使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到边到角。
“创文”为柯城区带来的变化实实在在,街边坏掉的路灯亮了,堆积的垃圾少了,小区违建少了、绿化多了,路上乱停车、占道乱经营的少了……“文明有礼之花”灿烂绽放。在此基础上,2018年柯城区共安排了小区(包括城中村、背街小巷)基础设施改造、线路序化、交通设施、公益广告等四大类提升项目,预算投入经费4亿多元。目前,各个项目全面完成,城市环境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