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是浙江省继“医联体”后的又一医改举措。它不仅是深化医改的新突破口,还对整体提高县域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有着积极作用。 2017年10月,浙江省卫计委下发了《浙江省医改办关于开展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确定从全省11个地市中各选一个县(市、区),试点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常山县被列为全省医共体11个试点县之一并成为衢州市唯一的试点县。
医共体,旨在破解乡村“最后一公里”难题,让百姓看病不再颠簸。依托“医共体”,常山百姓实现在家门口顺利就医了吗?近日,记者走访了常山县人民医院和大桥头乡卫生院,看到了不少百姓就医的小故事。
医生来到家门口,看病像买菜一样方便
上周二,县人民医院ICU主任李小青一早就到了大桥头乡分院,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坐诊。
大桥头乡卫生院自2017年11月起,挂牌成为常山县人民医院大桥头乡分院,每周一至周五都有至少2位来自县人民医院的医生来坐诊。
对于李小青的到来,大桥头乡村民陈大姐受益匪浅。陈大姐虽然只有40多岁,但受慢性肾炎困扰多年,每个月都要到衢州市或常山县人民医院配药、检查,十分麻烦。陈大姐说,每回这样赶一趟,都觉得身心疲倦。
不过这样来回奔波的日子自去年年底就结束了,听说县里的医生每周都会来到家门口坐诊,而且只要县人民医院里有的药物,在大桥头乡可以同步获得。在检查上结果上,大桥头乡分院和县人民医院总院也可同步分享结果。也就是说,陈大姐在家门口就可以完成复查、配药的过程,检查结果随时传至总院专家解读,可立即获得反馈信息。
如今,陈大姐每次都在陈小青来坐诊的这天,顺路来找他配药和复查。陈大姐告知,有一次她的心脏不舒服,大桥头乡分院立即就为她预约了总院的心内科专家。“看病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方便过,每个月不用跑来跑去以后感觉身体都越来越好了。”陈大姐感叹,现在老百姓看病就像出门买菜一样方便。
双向转诊,百姓不再乱投医
“我是龚萍萍医生,请帮我预留一张床位,我这有一名小儿肺炎患者,急需住院。”两周前,在常山县人民医院大桥头乡分院儿科门诊,常山县人民医院儿科医生龚萍萍为一名细菌感染超标的小患者问诊后,马上联系了县人民医院,通过医共体“双向快速转诊”绿色通道,帮助患者尽快接受康复治疗。
小患者的妈妈刘女士听到龚萍萍已经为他们联系好了床位,连连拉着她的手感谢:“我们农村的,就怕去大医院看病,既不知道在哪里也不知道该找谁。”这样一来,刘女士直接带孩子直奔县人民医院儿科病房,还省去了办手续的繁琐。
龚萍萍是“医共体”的常驻专家,已经在招贤和大桥头乡分院常驻3个月了,对于“医共体”模式,她有一些感触。“对于基层医院而言,以往由于大医院资源紧张,加上缺乏行政协调,要‘上转’患者基本只能靠医生通过与相熟的专家联系,把病人送到上级医院就诊。建立医共体后,患者转诊将会流程化、规范化,更加顺畅。”龚萍萍说,专家下沉到基层后,还可以及时帮助患者发现重症,并及时转诊治疗。
此外,患者在“医共体”内的分院就诊,医生还会根据病情需要预约上级医院专家进行临床诊断、影像诊断、病理诊断等服务。这意味着,医共体成员单位对确需到牵头医院诊治的患者,可优先安排住院床位。而经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后,医院可将病人转送下级医院,让农村患者在家门口实现静养。
医共体覆盖14个乡镇卫生院
大桥头乡卫生院副院长余刚告知,“医共体”运行至今7个月,老百姓的评价很高,诊疗人次也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0%。“说到医共体、分院模式等,老百姓未必都清楚其具体含义,但他们都知道的一件事是,家门口就有专家门诊,再也不用跑来跑去了。其实这样‘医共体’的效果就达到了。”
大桥头乡分院只是常山医共体建设中的一个缩影,和它同期成立的还有招贤分院。常山县人民医院每月派出10位左右专家到招贤分院开展,门诊、手术、查房等工作,加上常山县招贤镇中心卫生院的原班人马,除了负责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之外,专家们的到来大大提高了这里的基础医疗水平,使招贤分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院内每天至少有3名县人民医院专家坐诊,就诊人数大幅度提升,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2018年,继招贤和大桥头乡后,常山县人民医院“医共体”相继在常山辖区的10个乡镇开设了分院,专家们常驻分院,保证老百姓在每个乡的分院里都能看见专家。
常山县卫计局相关工作人员告知,目前,常山县“医共体”主要有两家,一家是常山县人民医院医共体,一家是常山县中医院医共体,今年1月份已在全县14个乡镇卫生院全面铺开。这就意味着,今后,全县近24万农村人口,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县级专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