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农采收水蜜桃。(余建文 摄)
8月中旬,在奉化萧王庙街道“天下第一桃园”,最后一批晚熟水蜜桃采摘完毕,意味着今年的蜜桃季正式落幕。
作为中国传统四大名优桃之一的奉化水蜜桃,是宁波林果业的一张“金名片”。经历了一季的辛劳忙碌,可惜今年“老天爷”不帮忙,雨水太多,桃子没卖出好价钱,让奉化桃农很是心焦。尚田街道的“胖爸爸”生态果园有130余亩桃园。果园负责人陈常伦告诉记者,当家品种玉露每年7月中旬大批上市,可是今年一直下雨,个大味甜的好桃子非常少,等到天气转好,采收已接近尾声。前阵子又来了台风“利奇马”,不少桃树倒伏,树枝断裂,明年的收成也受影响。
“桃子不甜,就卖不上好价钱,”陈常伦说,像他们这样的大户,生产成本高,桃子要卖到每公斤7元以上才能保本,但今年平均售价也就每公斤6元出头。“单种桃是亏的,也就靠后期销售,弥补点损失”。陈常伦说。
去年,由于天气好,奉化水蜜桃迎来丰收的同时,却遭遇“卖难”,大量桃子滞销,农户增产未增收。今年,奉化区为打响名桃品牌,帮助桃农增收,可谓不遗余力。“桃文化节”各类宣传活动一直持续到8月,区领导率队赶赴杭州、上海,为奉化水蜜桃站台吆喝;实施双品牌战略,牵手大超市大卖场和高端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区农合联组织百余名农产品经纪人,线上线下发力……
连着两年挣不到钱,让不少桃农有点灰心。事实上,不止奉化一地桃农心焦。蜜桃产业领域专家告诉记者,国内几个著名的蜜桃产区近年来都出现销售难、效益下滑的问题,“今年,各地名桃为争抢长三角市场,贴身肉搏,在上海,本地产的桃子也滞销。”
传统名桃如何重振雄风?这关系广大桃农的生计。今年7月底,首届中国传统名桃产业发展高端研讨会在奉化举行。来自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的20余位顶尖专家学者,以及宁波奉化、河北深州、山东肥城、江苏(无锡)惠山的水蜜桃四大产区科研机构技术负责人等200余名专家,共同把脉名桃产业发展趋势。
与会专家认为,前几年水蜜桃种植面积大幅扩张,高速发展之余也带来隐忧。“现在的毛病出在供给侧。以前是供给总量不足,如今是结构性矛盾,一方面高品质水蜜桃供不应求,另一方面,低质的桃子产能过剩,滞销积压。”
此外,“名桃”遍地开花,新品层出不穷。宁海、象山、奉化水蜜桃种植面积不小,慈溪等地引种无锡阳山桃。还没有完全定型的“黄金桃”,这两年被作为新品加推,名称不一。专家介绍,销售市场上鱼目混珠,让消费者分不清哪些是正宗、哪些是“山寨”,这对名桃产业发展很不利。
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奉化凌晨配送中心负责人沈国军告诉记者,今年区里推出了“欢喜奉桃”高端品牌,一个桃子要卖20多元,可前期由于好桃子太少,10个里面挑不出一个,有订单也不敢接,怕砸了牌子,一直到8月初才大批发货,最多时一天销售四五百箱。“名桃重在口碑,就应该是优质品”,沈国军说,市场需求是有的,关键在于能否拿得出好产品。
这两年,水果销售的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消费者习惯了网上下单,出高价购买优质的水蜜桃,这个份额越来越大,而传统的市场渠道则在萎缩。奉化区水蜜桃研究所副所长陈妙金说,这对水蜜桃的品质提出了新要求。要是桃子不好吃,或者物流配送有疏漏,就会带来退货、回购率下降等问题,反而有损产品信誉。
玉露桃经过100多年的不断改良,成为奉化水蜜桃的代表。桃产业振兴,要让桃农从卖鲜果中赚到钱。陈妙金认为,路子就是利用科学种植和栽培技术,提升果品品质,“让老树发新枝”。
在奉化,55周岁以上的桃农占了八成,带来按老经验种植、农药使用不规范等问题。政府要采取措施,鼓励年轻的“桃二代”接班,推广科学种植。此外,以示范引路,在桃园逐步推广自然生态化种植,少用或不用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延长桃树的寿命。陈妙金说,现在,有些农户盲目求新求变,引种新品种,这不是一件好事。像传统的玉露桃依旧受到市场欢迎,“我们继续对其进行性状改良,保留好的口感,使其更适合物流储运,开拓线上市场。”
研讨会上,奉化、深州、无锡、肥城四地桃产业研究机构签约成立中国传统名桃共同体,抱团合作。共同体专家达成共识:坚持品种提升,保持特色,才能少走弯路,推动名桃产业发展。
桃农采收水蜜桃。(余建文 摄)
8月中旬,在奉化萧王庙街道“天下第一桃园”,最后一批晚熟水蜜桃采摘完毕,意味着今年的蜜桃季正式落幕。
作为中国传统四大名优桃之一的奉化水蜜桃,是宁波林果业的一张“金名片”。经历了一季的辛劳忙碌,可惜今年“老天爷”不帮忙,雨水太多,桃子没卖出好价钱,让奉化桃农很是心焦。尚田街道的“胖爸爸”生态果园有130余亩桃园。果园负责人陈常伦告诉记者,当家品种玉露每年7月中旬大批上市,可是今年一直下雨,个大味甜的好桃子非常少,等到天气转好,采收已接近尾声。前阵子又来了台风“利奇马”,不少桃树倒伏,树枝断裂,明年的收成也受影响。
“桃子不甜,就卖不上好价钱,”陈常伦说,像他们这样的大户,生产成本高,桃子要卖到每公斤7元以上才能保本,但今年平均售价也就每公斤6元出头。“单种桃是亏的,也就靠后期销售,弥补点损失”。陈常伦说。
去年,由于天气好,奉化水蜜桃迎来丰收的同时,却遭遇“卖难”,大量桃子滞销,农户增产未增收。今年,奉化区为打响名桃品牌,帮助桃农增收,可谓不遗余力。“桃文化节”各类宣传活动一直持续到8月,区领导率队赶赴杭州、上海,为奉化水蜜桃站台吆喝;实施双品牌战略,牵手大超市大卖场和高端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区农合联组织百余名农产品经纪人,线上线下发力……
连着两年挣不到钱,让不少桃农有点灰心。事实上,不止奉化一地桃农心焦。蜜桃产业领域专家告诉记者,国内几个著名的蜜桃产区近年来都出现销售难、效益下滑的问题,“今年,各地名桃为争抢长三角市场,贴身肉搏,在上海,本地产的桃子也滞销。”
传统名桃如何重振雄风?这关系广大桃农的生计。今年7月底,首届中国传统名桃产业发展高端研讨会在奉化举行。来自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的20余位顶尖专家学者,以及宁波奉化、河北深州、山东肥城、江苏(无锡)惠山的水蜜桃四大产区科研机构技术负责人等200余名专家,共同把脉名桃产业发展趋势。
与会专家认为,前几年水蜜桃种植面积大幅扩张,高速发展之余也带来隐忧。“现在的毛病出在供给侧。以前是供给总量不足,如今是结构性矛盾,一方面高品质水蜜桃供不应求,另一方面,低质的桃子产能过剩,滞销积压。”
此外,“名桃”遍地开花,新品层出不穷。宁海、象山、奉化水蜜桃种植面积不小,慈溪等地引种无锡阳山桃。还没有完全定型的“黄金桃”,这两年被作为新品加推,名称不一。专家介绍,销售市场上鱼目混珠,让消费者分不清哪些是正宗、哪些是“山寨”,这对名桃产业发展很不利。
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奉化凌晨配送中心负责人沈国军告诉记者,今年区里推出了“欢喜奉桃”高端品牌,一个桃子要卖20多元,可前期由于好桃子太少,10个里面挑不出一个,有订单也不敢接,怕砸了牌子,一直到8月初才大批发货,最多时一天销售四五百箱。“名桃重在口碑,就应该是优质品”,沈国军说,市场需求是有的,关键在于能否拿得出好产品。
这两年,水果销售的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消费者习惯了网上下单,出高价购买优质的水蜜桃,这个份额越来越大,而传统的市场渠道则在萎缩。奉化区水蜜桃研究所副所长陈妙金说,这对水蜜桃的品质提出了新要求。要是桃子不好吃,或者物流配送有疏漏,就会带来退货、回购率下降等问题,反而有损产品信誉。
玉露桃经过100多年的不断改良,成为奉化水蜜桃的代表。桃产业振兴,要让桃农从卖鲜果中赚到钱。陈妙金认为,路子就是利用科学种植和栽培技术,提升果品品质,“让老树发新枝”。
在奉化,55周岁以上的桃农占了八成,带来按老经验种植、农药使用不规范等问题。政府要采取措施,鼓励年轻的“桃二代”接班,推广科学种植。此外,以示范引路,在桃园逐步推广自然生态化种植,少用或不用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延长桃树的寿命。陈妙金说,现在,有些农户盲目求新求变,引种新品种,这不是一件好事。像传统的玉露桃依旧受到市场欢迎,“我们继续对其进行性状改良,保留好的口感,使其更适合物流储运,开拓线上市场。”
研讨会上,奉化、深州、无锡、肥城四地桃产业研究机构签约成立中国传统名桃共同体,抱团合作。共同体专家达成共识:坚持品种提升,保持特色,才能少走弯路,推动名桃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