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劳不劳动?劳动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变化?今后,这些都将记入宁波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并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近日,宁波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各地各中小学统筹校内外和家务劳动教育资源,保障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劳动不少于1小时。
开足、开好劳动教育课
当前,在中小学的教学实际中存在片面重视书本知识学习的现象。市教育局将结合各种资源,创建多种模式,努力改变不重视劳动的现状。
在未来3年时间里,宁波市教育局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预计在全市创建100所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建立50所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今年上半年,将制定市级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和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创建标准。预计今年创建上述学校30所、实践基地15个。
将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开足开好。要明确并保证劳动教育的课时,义务教育阶段三到九年级切实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普通高中阶段严格执行通用技术课程标准。
要求各地各校可结合新课改,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民族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课程。各中小学可结合课外活动、社团活动、校外活动需要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
此外,市教育局还将开发适合城乡学生特点和符合宁波经济发展水平需要的劳动教育地方教材。
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劳动不少于1小时
文件中明确提出,各地各中小学要统筹校内外和家务劳动教育资源,保障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劳动不少于1小时。比如在家务劳动方面, 洗碗、洗衣、扫地、整理房间,这些家务活都将成为宁波中小学生的“劳动家庭作业”。
据了解,学校可根据各年龄阶段学生特点,安排学生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保障学生家务劳动每天不少于半小时(寄宿制学生在校时间除外)。劳动家庭作业以鼓励学生在家庭中立足“自己的事自己做”,并适当帮助父母或其他长辈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为主。
小学低年级学生家务劳动以整理内务为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以内务整理、洗菜、煮饭、炒菜、洗碗、洗衣、家庭卫生保洁、购物、器具修理等日常家务劳动为主。
同时要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开展各类劳动实践展示、竞技和评比活动。
特别要指出的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工作情况纳入学校年度绩效考评指标,并要求各中小学校建立、完善劳动评价制度,并逐步推进劳动教育记入普通高中学分考核制度,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
劳动教育在甬城学校很红火
其实,在宁波的不少中小学,一直都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的家务能力和动手能力,早就将劳动实践融入学校教育中。
从2016年起,鄞州区江东外国语小学就借助课改契机,开设了“幸福家政”课程,分设家务劳动、菜肴烹饪、传统节日、特色日等4个系列。比如学生每学期都要学会做一道菜,引起市民点赞。6年下来,每个孩子至少能掌握30项家务技能、学会烹饪12道菜肴。
今年2月,李惠利中学“一米农场”首批蔬菜育成,师生们共同采摘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原来,去年该校结合《会呼吸的绿色校园》课程,开发了“一米农场”劳动教育项目。
在宁波四中,盘山林场的劳动体验是必修课,这项活动已持续了半个世纪。50年来,先后有1.5万名宁波四中学生来到这里种下两万棵树,累计造林420亩,育林又育人。
北仑职高校园里,一直活跃着戴“绿袖章”的队伍。他们给蔬菜花苗果蔬除草、浇水、培土,享受特别的“劳动时间”。
北仑柴桥实验小学自2006年建校以来,就结合“兰文化”建设,在校园内开辟生态农场,让学生尝试种各种兰花。像柴桥实验小学一样,在北仑区拥有校园农场的中小学就有20余所。
孩子劳不劳动?劳动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变化?今后,这些都将记入宁波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并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近日,宁波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各地各中小学统筹校内外和家务劳动教育资源,保障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劳动不少于1小时。
开足、开好劳动教育课
当前,在中小学的教学实际中存在片面重视书本知识学习的现象。市教育局将结合各种资源,创建多种模式,努力改变不重视劳动的现状。
在未来3年时间里,宁波市教育局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预计在全市创建100所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建立50所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今年上半年,将制定市级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和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创建标准。预计今年创建上述学校30所、实践基地15个。
将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开足开好。要明确并保证劳动教育的课时,义务教育阶段三到九年级切实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普通高中阶段严格执行通用技术课程标准。
要求各地各校可结合新课改,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民族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课程。各中小学可结合课外活动、社团活动、校外活动需要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
此外,市教育局还将开发适合城乡学生特点和符合宁波经济发展水平需要的劳动教育地方教材。
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劳动不少于1小时
文件中明确提出,各地各中小学要统筹校内外和家务劳动教育资源,保障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劳动不少于1小时。比如在家务劳动方面, 洗碗、洗衣、扫地、整理房间,这些家务活都将成为宁波中小学生的“劳动家庭作业”。
据了解,学校可根据各年龄阶段学生特点,安排学生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保障学生家务劳动每天不少于半小时(寄宿制学生在校时间除外)。劳动家庭作业以鼓励学生在家庭中立足“自己的事自己做”,并适当帮助父母或其他长辈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为主。
小学低年级学生家务劳动以整理内务为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以内务整理、洗菜、煮饭、炒菜、洗碗、洗衣、家庭卫生保洁、购物、器具修理等日常家务劳动为主。
同时要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开展各类劳动实践展示、竞技和评比活动。
特别要指出的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工作情况纳入学校年度绩效考评指标,并要求各中小学校建立、完善劳动评价制度,并逐步推进劳动教育记入普通高中学分考核制度,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
劳动教育在甬城学校很红火
其实,在宁波的不少中小学,一直都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的家务能力和动手能力,早就将劳动实践融入学校教育中。
从2016年起,鄞州区江东外国语小学就借助课改契机,开设了“幸福家政”课程,分设家务劳动、菜肴烹饪、传统节日、特色日等4个系列。比如学生每学期都要学会做一道菜,引起市民点赞。6年下来,每个孩子至少能掌握30项家务技能、学会烹饪12道菜肴。
今年2月,李惠利中学“一米农场”首批蔬菜育成,师生们共同采摘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原来,去年该校结合《会呼吸的绿色校园》课程,开发了“一米农场”劳动教育项目。
在宁波四中,盘山林场的劳动体验是必修课,这项活动已持续了半个世纪。50年来,先后有1.5万名宁波四中学生来到这里种下两万棵树,累计造林420亩,育林又育人。
北仑职高校园里,一直活跃着戴“绿袖章”的队伍。他们给蔬菜花苗果蔬除草、浇水、培土,享受特别的“劳动时间”。
北仑柴桥实验小学自2006年建校以来,就结合“兰文化”建设,在校园内开辟生态农场,让学生尝试种各种兰花。像柴桥实验小学一样,在北仑区拥有校园农场的中小学就有20余所。